APP下载

追梦“骑士”陈湘波,不介意多重身份的旅行

2016-05-14雨葭

收藏·拍卖 2016年7期
关键词:骑士美术馆艺术

雨葭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江余波。”从文字上看似涓涓的湘江余波,搅起的却是大江东去的拍岸惊涛,这是陈湘波名字的来源,更是陈湘波为文、为艺、为人的真实状态。虽然执掌岭南艺术重镇——关山月美术馆的大印,但陈湘波看起来更像是一位邻家大叔。他身材不高,一袭唐装的中式打扮难掩湖南人特有的“霸蛮”之气;短发很精神,却已隐隐然花白。倒是一双眼,清亮又锐利,仿若有洞察人心的力量。与陈湘波交谈后,发现他竟然是一质朴率真的大顽童,以出世心做人世事,不讳言艺术与市场的关系,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在美术馆学术构建上走过的先行之路。

穿着工装迈入艺术之门

如果没有那张李铁梅的画像,陈湘波也许不会成为个画家。

儿时的陈湘波对绘画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天分。直到有天,他看到了墙上挂着张提着红灯的李铁梅像,就信手拿起纸笔临摹起来。谁知临摹,竟然发现自己画得特别像。得意之下,从此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画画。

1979年,刚刚恢复不久的高考已经成为年轻人改变命运的重要选择。但是为了画画,陈湘波放弃了全国统考,这让老师们都替他着急万分,纷纷来家里劝说他定要参加全国统考。在那个年代,如果说高考是个独木桥,那么美术就是条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过江索。但是陈湘波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过江索,也理所当然地跃进了滚滚洪流里。考试失败后,陈湘波去了衡阳纺织机械厂,他认为在那里依然可以画画,哪十自是只画毛主席像,也算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功夫不负有心人。19岁那年,执着的他终于以

个工人的身份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这也是他与艺术毕生结缘的真正开端。“对于我来讲,考上广州美院应该说是改变了我的生。”当背着行李走进广州美院大门的时候,陈湘波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被录取了。

本科毕业前,他毅然决定要考研究生。但因为外语不好,他失败了,只能暂时接受学校的分配,到广东肇庆所师专当老师。这所师专,是广东当时唯

所有美术系的师专,这让他很庆幸。在那里,他只有两个想法:第,教好学生;第二,回广州美院读研究生。

而在读研究生之前,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去深圳,更没有想到会因为遇到些人、一些事而展开另段人生轨迹。

从个工人到美术研究生,再到馆长、著名的画家,当中是苦还是乐,也许只有陈湘波自己最清楚。不过,从他那双眼睛的深邃中流露出的坚毅,我们可以相信他的梦会更悠远、博大,更触及人心。22年,缔造一段关山月情缘

在陈湘波从艺的道路上,有个人从骨子里对他影响深远。就像命中注定般,陈湘波跟关山月先生结下辈子的缘分。

1991年,陈湘波回到母校广州美术学院读研究生,导师陈章绩教授正好是关山月先生的女婿,于是他和关老就有了种亲近感。1994年,陈湘波在完成硕士课程后,恰逢深圳市要建设关山月美术馆(当时称关山月艺术馆),时任市委书记厉有为提出让关山月先生推荐专业人员来深参与美术馆筹建,关老就推荐了日常里比较了解的陈湘波。

“那个时候,虽说深圳离广州很近,我对深圳却没有什么印象,觉得它是个边缘的城市,像广州周边的工厂样。当时我有点儿犹豫,因为我在高校已经待了13年,读书7年,工作6年,我是工作以后才又读的研究生,那个年代在大学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拖了周都没答复,关老因此还有点儿不高兴了,”陈湘波回忆说。

也许是这份冥冥之中注定的情缘,陈湘波还是来到了深圳,这待就是整整22年。

1996年3月,为配合深圳市人民政府做好关山月作品的捐献工作,应关山月先生要求,陈湘波到广州协助整理准备捐献的作品。“年半来,我与先生朝夕相处,这段经历是我人生最宝贵的时光。直到现在,先生勤奋的身影还常常浮现在我眼前,先生的专业精神深深影响着我,先生对中国画的满腔热情仍旧照耀着我的人生之路。”

1997年6月,关山月美术馆正式开馆,那时的陈湘波刚好在收藏研究部负责关山月画学研究、藏品保管研究、展览策划、刊物编辑等工作,不经意问也涉及美术馆学研究、20世纪中后期及当代中国画现状研究,并参与了开馆以来的全部重要展览和学术活动。作为关山月先生的亲随弟子,使陈湘波对关山月艺术的研究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并取得骄人的成绩。20多年来,散见于《美术》《国画家》等刊物上的论文已达20余万字,其《艺术大师之路关山月》、《百年山月——陈湘波文集》等专著的出版,更奠定了他在国内外关山月艺术及岭南画派的学术研究方面的代表性地位。他的研究填补了许多关山月研究的空白,例如,关山月与岭南画派的关系和贡献,关山月独特的中国画写生观、关山月中国画的教学观、关山月人物画的成就和特色……陈湘波对关山月

些重要作品,例如与傅抱石合作《江山如此多娇》创作过程的介绍,就为关山月研究留下了珍贵的第手资料。

从个最早搞拆迁、跑规划、要资金、协助关老整理文献资料的办事员,到2008年被聘为关山月美术馆的馆长,陈湘波可以说是关山月美术馆成长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在他主持美术馆工作的10多年问,关山月美术馆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关山月美术馆在建馆之初就开始探索从美术展览馆到美术博物馆的转型,随着时代的变化,美术馆的收藏、学术研究、审美教育功能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当前,我们明确地认识到美术馆是以收藏为基础、研究为龙头、展览为载体、以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审美教育为目的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务机构。”陈湘波说,今后将要把关山月美术馆打造成为集展览、教育、文化、休闲、餐饮、画廊于体的生活体验平台。比如现在,他学术构建的另外个方向,就是研究深圳目前在创意设计前沿的新新人类。

近年来,关山月美术馆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2011年被评为国家第批九家重点美术馆之。而这座占地8000平方米的美术馆,也已成为深圳文化艺术新地标。在多方面的努力下,美术馆也正向陈湘波所希望的那样,逐渐赢得了不少群众的喜爱,不再是“王榭堂前燕”,而是真正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绘画是最后的一亩三分地

陈湘波的社会身份较多,比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深圳美协主席、广州美院硕士生导师、策展人……但他的微信名是“中国画家陈湘波”。通常个JD往往就是内心最真实的表达。他说,做个画家,画好自己的画,才是自己最后的亩三分地。

在旁人眼里,繁杂的行政工作占据了陈湘波太多的创作时间,但对于他本人来说,这种状态反而让他的创作更接近本心。每到周末、节假日或者工作之余,陈湘波最喜欢的就是呆在画室,一个人安静地作画,在那个小天地享受着自己的生活。对陈湘波来说,对画画的不断追求,已不仅仅是种职业或谋生的手段,而是人生的部分,这个时候他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能抓紧时间多画几幅好画。他不仅擅长工笔花鸟、写意花鸟,而且在佛教题材和当代水墨领域,开辟了片新的天地。

边是像被公务操控的“陀螺”停不下来,边立马又能静心敛气,拈花微笑,在绘画世界中恣意邀游。只有像陈湘波这样的“超人”,才能将两者平衡得如此天衣无缝。

而对于艺术市场,陈湘波或许比些艺术操盘手活得更明白。“现在些40多岁的国画家,动辄就叫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大有人在。当然不可否定有些国画家因为各种原因,受众和艺术性都很好,但是更多的是有价无市。有了金钱的诱惑,再想进步恐十自要难很多。市场是手段,但绝对不是目的,如何把艺术积淀积累好,远比把作品炒到多少钱更重要。”陈湘波如是说。

“如老僧入定,似道土修行。”带着对美的热爱,对画画的执着追求,他从湖南走到岭南,从个追梦的乡童,成长为执掌关山月美术馆大印的馆长,他始终坚持在从艺之路上从容旅行。用陈湘波自己的话来说,“对于位中国画家而言,50多岁,他的艺术事业才刚刚开始。”

猜你喜欢

骑士美术馆艺术
纸的艺术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多少级楼梯
只爱穷骑士的姑娘
爆笑街头艺术
加州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