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高校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
2016-05-14武秀芹温碧华
武秀芹 温碧华
摘要:少数民族是我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成为了我们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新疆作为其中一个多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在新疆普及必然会有显著的效果,汉语教学体系作为我国教育教学体系的一部分,也需要在新疆地区不断深入,不断规范化、多元化,形成更适合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育教学体系。本文就针对现阶段新疆少数民族高校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汉语教学;新疆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7.026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7—0102—03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口数为1963.11万,少数民族人口有1182.86万,占全区人口的60.25%。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以及新疆自治区人民积极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把汉语教学作为发展新疆教育教学的关键突破口,针对自身问题实行了一系列工作措施,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汉语教学以及双语教学的重要性。现阶段新疆各大高校的首要问题就是针对自身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
一、新疆少数民族高校汉语教学的现状
就现阶段的我国国情看来,新疆少数民族的高校中虽然都开设有汉语类的专门课程与选修课程,但是仍旧存在着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汉语认知不足,对汉语文化了解不够的情况。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影响着我国新疆地区的汉语教学效果与整体教学效率,需要得到高校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新疆少数民族各大高校汉语教学面临的第一要务就是培养高校学生汉语言文学的文化底蕴,即通过对其整体文化感知的培养提高其语言理解与应用能力。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地区文化的大事,就提高新疆少数民族的整体汉语素质,改善高校汉语教学的工作来看,这项教育任务不仅需要广大少数民族学子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一系列客观条件的支持。首先,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经济相比于我国东南部较为落后,地形地势带来一系列交通上的不便,使得新疆地区相对闭塞,与外界交流的不频繁,更加不利于汉语的传播,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而语言教学十分需要环境的熏陶,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汉语的具体感知十分微弱,对汉语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其次,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是在我国通用的语言工具,高校大学生学好汉语对以后的求职以及工作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是高校大学生毕业后必备的素质,近几年来由于国家的重视,新疆高校在汉语教学中投入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都是具备专业素质的高学历教师,因此,在现阶段的汉语教学中更大程度上是对汉语学习者也就是高校学生的更高要求。针对少数民族学生会设有预科课程以便学生此后更好地学习,作为高校的学生在汉语的语言表达以及读写方面已经可以正常运用,但是缺少对于汉语的更深层次认识,只是了解了汉语的表面,作为中国人更应该深刻了解到汉语的博大精深,因此高校应该完善汉语教学体系,重视对汉语言文化的剖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皮毛。汉语教学要从初级的中小学就开始抓起,为以后更深程度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完整体系。现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汉语能力是必须具备的,汉语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少数民族也不例外。根据这种社会需求,不仅公资本在学校中开设少数民族课程,社会上的一些民间资本也都开始在汉语教学方面进行投资,在教学质量达标的情况下,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满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大规模的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使得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越来越繁荣。让学生了解汉语言的内在精神,灵活地在生活中运用汉语,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理想教学效果。
二、新疆少数民族高校汉语教学的发展对策
(一)确立培养目标,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汉语教学体系
新疆高校的汉语教学主要包含预科汉语专业和汉语本科专业两个方面,同样都属于汉语教学,但两者相对应的培养对象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要采取不同的课程方案。从这两者出发,高校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脚踏实地为中心态度,以实践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型的汉语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培养文化文学知识,达到民汉双翻译自如的境界。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课程要注重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这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注重实践,密切社会需求,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少数民族汉语人才。
(二)明确教学目标,培养优秀人才
高校汉语教学的目标不同于中小学,重点不再是汉语的读写能力或者是汉语的交际能力。作为高校的学生一定具备这些汉语初级能力,因此,高校汉语教育应该把重点放在汉语言的深层培养上,培养高素质的民汉双语人才。具体说来,实现这一目的可以运用先进化的教学手段,形成汉语言教学的兴趣化模式,让学生了解汉语的历史发展,从汉语的深层内涵中对汉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文化层面提升到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层面,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另外,还可以重点进行学生汉语学科的理论建设,使学生自觉地进行汉语深层次学习,不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从而提高汉语学习效率。在这种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不仅树立了民族意识,更可以运用汉语言文化将本民族的文化传播出去。在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更好的、更深层次的汉语学习效果。
(三)完善师资力量,推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素养以及专业水平,尤其作为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师更应该具备高素质高水平。首先,应该具有完善的知识框架结构,少数民族高校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高的学科要求教师有扎实的语言基础以及文学基础,深刻了解汉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用、语义、汉字等专业知识,要把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言结合起来,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汉语言知识结构框架,从而进行更好的学习。汉语教师的培养目标就是民汉双语翻译人才,这样就要求汉语教师具备灵活的民汉双语翻译能力,此外还需要具备民汉文化知识以及民汉双翻技能,这样才有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汉语言。作为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发音标准,用词准确,语句规范,具有清晰的逻辑性,文字书写规范,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具有高效的教材分析能力以及管理、调控能力,保证课堂纪律的同时制定高效的教学方法。
(四)了解汉语的博大精深
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配合多形式的教学活动。高校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教育教学环境更方便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校可以利用这一个便利条件多组织开放性的汉语学习研究课堂。这种开放型的研究课堂需要以为学生培养汉语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因此需要汉语教师除了具备汉语专业教学水平外还兼具其他专业特长,比如与汉语相关的歌舞表演能力或是诗歌朗诵、演讲能力等,这些特长都能够吸引学生,使学生爱上汉语学习。另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双专业的老师进行汉语教学,喜欢表演的学生可以选择具有表演特长的教师,爱好朗读的可以选择具有朗读特长的教师。这样用兴趣激发兴趣,才能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汉语交流环境,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让学生找到了符合自己的汉语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五)完善注“提”
作为高校学子基本的拼音问题一定不用考虑,关于汉字的书写要脚踏实地,由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汉字的书写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淡化,越来越被人们忽略,少数民族的汉语言学习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见好就收,要不断强化,达到更高的水平。词汇以及语法的掌握还需要熟悉和加强,由于基础阶段的教学时间相对较长,所以缩短了集中训练的时间,和学习英语一样,单词是基础,词汇和语法也需要日积月累的学习,高校要在学生学习过的知识点的基础上继续对学生的语法、词汇进行教学,滴水穿石,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取长补短吸收其他教学方法的优点,发现适合高校汉语教学的新方法,将其应用在其中,创新汉语教学方法。
(六)完善汉语教学评估体系
评估作为汉语教学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督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教学评估与教师的职称挂钩、评奖评优挂钩,与学生的学位、毕业挂钩,就显得有些变了本质,老师与学生追求的目标就仅限于考试,汉语学习仅仅是为了考试,教学重点转移到了评估上,完全偏离了汉语教学的最初目标。因此,要加强评估监管机制,使汉语教学走上正轨,在最初的评估机制上加入汉语教学研究的议事议程,共同商议正确创新的汉语教学规划,形成完整的汉语教学评估体系,使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健康有序地发展。另外,要定期对教材进行评估,使教材与时代完全接轨,这样才能使少数民族高校汉语教育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与时代接轨。
(七)具备优良的教学能力
作为教师就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发音标准,用词准确,语句规范,具有清晰的逻辑性,文字书写规范,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具有高效的教材分析能力以及管理、调控能力,保证课堂纪律的同时制定高效的教学方法。
三、结论
新疆高校汉语教师在完善自身教学素养的同时更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动向,培养出符合时代潮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民汉双语人才。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以及自治区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实现目标,才能使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翻开崭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