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中有效途径的探讨
2016-05-14黄云清
黄云清
摘要:作为一项面向对象广,工程量大的系统工程,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家的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的降低,将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期,也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增加维修和结构改进的费用。而建筑工程质量的保证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建筑工程的管理。本文将简要阐述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并且提出改进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存在问题;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24(2016)07―179―02
前言
建筑工程管理是以工程施工安全、质量、进度、成本为控制目标,使工程建设项目能够顺利优质的按照规定时间建设完成。同时,建筑工程管理也是保证人民生命安全、国家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更是建筑企业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根本所在。面对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建筑企业的综合水平。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能够使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提高材料利用率;与此同时还能够实现施工管理科学化,保证了安全明白施工的顺利进行。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不仅仅是提升企业社会形象也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保障。建筑工程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整个过程中,它保证了建筑工程项目按照国家标准、行业规定、合同要求完成。所以说建筑工程管理对于建筑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证了施工生产的良好秩序,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保证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了国家经济建设。
1 建筑工程管理分析
1.1 建筑工程管理实施原则
想要实行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组织、协调、控制,工程管理实施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下列原则:(1)整合资源,合理投入。目前建筑企业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庞大,但是生产要素严重不足,设备不足、人员缺乏、经验不丰富。要想进行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就合理有效整合人力资源,加强专业化能力投入,达到技术先进适用、人员相互配合、效能最高、成本最低。(2)分级管理,优势互补。在建筑工程管理执行过程中要按照施工管理责任划分管理内容做到分级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建立健全项目管理责任制;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全面实现安全、质量、工期、效益目标。(3)超前谋势,强化预防。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与施工现场布局相联系,因此,必须要强调超前谋势、方案领先,做好统筹安排。(4)施工管理有序,安全质量受控。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要保证施工方案科学合理,生产要素匹配适用;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实时控制监管,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5)防范风险,化解危机。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始终谨慎小心,建立风险预防和危机管理机制,确保不发生大问题。
1.2 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1)管理模式现状
管理模式的不合理是我国建筑项目管理的显著问题。 由于我国在管理模式上带有比较严重的计划经济的色彩,用行政命令和硬性指标来代替科学化的管理方法仍时有发生。 这一点在国内央企体现的尤其显著。 制定工期方面:表现为对于总体规划的忽视各种计划、规划方面不够科学,主要依靠管理层的长期经验积累,没有良好的制度流程,还是传统的大约估计、拍脑袋定工期。 如遇到新型的施工环境,新型的施工要求没有良好的解决预案来应对,无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期。 控制方面:表现在管理层对于企业内部缺乏控制手段,没有体系化的控制制度,主要还是靠传统的管人的方式进行控制。 控制方面不能发挥事前控制的作用,只能依靠检查工作的反馈结果,进行事后控制,而且没有办法进行计量分析,只能定性判断。 材料采购方面:由于建筑企业对于整体材料的采购缺乏科学的计量分析系统。 因此,没有办法准确的估量整体采购数量。 项目管理中会出现大量的权利寻租的机会,采购的效率不高和对于采购的控制不严,容易出现采购质量不合要求、采购浪费等情况。
(2)从业人员素质现状
总所周知,我国建筑企业队伍质量良莠不齐。 结构层次不合理:①存在着重视工程技术人员,轻视管理人员的现状。 ②高等教育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总量偏少。 工作在一线的工人的技术水平较低,特别是我国以农民工为主体的现场施工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这个成为工程质量整体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他们是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任务的主力军,没有专业的建筑施工培养过程,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影响在建项目工程质量。
2 建筑工程管理实施的有效途径
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建设人员众多,材料接械使用量大,各专业施工存在交叉作业,管理工作做的不好将影响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度、质量、成本等,还可能造成或大或小的问题,甚至要进行返工,各因素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因此,工程管理工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还是重要的。
(1)制定详细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为管理工作创造便利条件。遵循工程管理原则中的超前谋势,强化预防原则,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布置。首先,设计施工现场布置图,根据施工阶段不同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整;安排施工设备、材料堆放地点,不允许出现乱堆乱放现象;施工现场道路要畅通无阻、整洁平坦;施工场地要平整做好排水设施;施工现场水、电线路妥当;在有要求时要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围墙;施工现场卫生及生活区卫生要有专门人员负责,保证清洁卫生;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火防盗措施合理可靠;现场模板、钢材、配件分类堆放,做好防腐保护;木质材料要做好防雨防火措施。对于工程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位,明确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责任所在,并与考核制度挂钩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图 2 所示的就是一套责任成本管理制度。
(2)加强各专业之间的相互配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转变管理观念,对工程管理工作从思想上给予重视,认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在学科合理的管理模式下对整个项目建设进行管理,就要求管理者做好施工中的协调工作,使各部门各专业间相互配合有效的顺利的完成施工任务,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消耗,节省施工时间保证施工质量。首先要进行技术协调也就是图纸会审,在会审图纸时一定要严密完整,将不同专业间交叉点作为重点,找出问题及时解决,这样保证了各专业施工分工不清,工序混乱,减少因技术问题或是沟通不及时发生的施工质量问题。
(3)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奖罚责任制。为了更好的实现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宣传力度,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在管理工作中还要建立一套奖罚责任制度,从管理层到施工班组分级管理,增强员工工作的责任心,提高工作积极性。奖惩制度的建立要与严格的监管手段和控制措施相联系,不能将制定只停留在纸张上,要将其真真实实的落实到工作中去。制定严格的检查验收方案,特别是对隐蔽工程和中间验收阶段,各部门严格贯彻质量控制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将问题原因查明,明确责任人进行相关的奖惩。检查验收中还要对施工常出现问题的地方认真分析,对土建与电气、给排水交叉部分、预留洞口、预埋件等工作要及时检查,协调各专业工作,让现场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相关责任,签字确认。
3 结论
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项目运作质量,是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对于建筑工程行业而言,只有坚持科技创新,才能增强行业的核心技术储备、技术竞争力和经营品位。 现代建筑工程行业的竞争日渐激烈,没有管理理念的创新,就难以实现建筑企业的经济收益, 更谈不上整个行业的发展了。为此,作为工程管理的研究者、从业者要抓住契机,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提高我国的工程管理水平,增强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林胜华.浅谈建筑工程管理若干问题及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0:28-30.
[2]林魏明.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途径[J].广东建材,2011(06):169-170.
[3]蔡姗.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科学之友,2010(1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