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瓷香脂粉女子争容妆

2016-05-14刘东

中国收藏 2016年7期
关键词:盒盖青釉胭脂

刘东

宋人的起居生活崇尚静雅,故瓷有汝哥诸名窑称雄至今。即便是胭脂香粉盒,也是美不胜收,极为讲究的。

脂粉天然

古代女子用脂粉来涂唇、抹面,先秦时就已十分盛行。从《楚辞》中“粉白黛黑,施芳泽只”一句,《淮南子》里“曼颊皓齿,形夸骨佳,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说者,西施、阳文也”之记载,皆可想见2000多年前女子妆容后的风姿该是如何美艳了。

据学者考证,汉代以前,古人用来涂唇的化妆品为朱砂。汉代刘熙《释名》言:“唇脂,以丹作之,象唇赤也。”此“丹”即丹砂、朱砂,也就是现在的所说的天然硫化汞,其色红赤纯正,经久不退。在考古方面亦有例证,1973年发掘连云港海州西汉霍贺墓后,出土有妆奁一套八件,“其中小圆盒出土时装有红色脂粉。经鉴定,为硫化汞。”

时至魏晋,一种叫作红蓝花的西域植物传入中国,并被广泛种植。因此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将其摘下放入石钵中杵槌,淘去黄汁后,即得到鲜艳的红色染料。此染料可被制成饼、膏、粉并涂于纸上或浸以丝绵,便能用于妇人妆面、涂唇,古人常言的“胭脂”,便是此物造就。

古时以胭脂化妆,各有美称和方法:或曰霞妆,即用较浓的胭脂涂红脸颊;或曰斜红,是在脸颊两侧各抹一月牙形红线,或涂作柔美的花纹;或曰星靥,即在酒窝处点红;或曰点唇,即在嘴唇上点染胭脂。

除红色的胭脂之外,用于敷面的白色香粉也是古今妇女常用的化妆用品。许慎《说文》云:“粉,傅面者也。”而其原料如《释名》所说:“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也就是米粉。制作敷面之粉,需精选细白的大米作为原料,将其研磨得很细,之后用水清澄,干燥而成。

由上述方法炮制的胭脂水粉,定是配合使用,比如唐代人就在《妆台记》中记载:“美人妆,面既敷粉,复以燕支(即胭脂)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由此可见古人妆容中脂粉使用及浓淡的讲究和雅致,其意境是今人所不及的。

雅盒香粉

古人用脂粉讲究,盛脂粉的盒子自然需要十分雅致。所以,汉代多以带彩绘纹饰的漆奁、漆盒盛放脂粉,隋唐以后则出现了瓷质的粉盒。

唐代越窑、长沙窑、邢窑所生产的圆形粉盒较为常见,通体施青釉、黄釉或白釉,装饰一般较为简朴,素面无纹饰,其盒身与盒盖以子母口结构套合,也是早期瓷粉盒最为普遍的形制。

入宋代以来,商品经济更为发达、繁荣的市井生活更求新鲜别致,让宋人普遍追求较高的生活品质,更推动着他们对瓷质物品的宠爱尤加。如文人流行的“焚香”、“烹茶”、“插花”、“挂画”等“雅士四艺”,相伴而生的香熏、茶具、花瓶多以精美绝伦的陶瓷为之。相比于男子的文房,女子闺房中各式各样美观实用的瓷枕、瓷奁、瓷粉盒,亦彰显着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和生活品位。

正因庞大的市场需求,刺激着两宋时期的窑场纷立、各有千秋,且名扬至今。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则生产白釉粉盒,其工艺在继承唐代邢窑的基础上,出现了芒口镶银边的粉盒,渐成为北宋较为流行的一种样式。而浙江的越窑、龙泉窑相继生产的青釉粉盒,因较唐代粉盒的装饰工艺有明显进步——特别是在粉盒盖面上广泛采用刻绘花卉纹的装饰,而风靡各地。即便是在陕西耀州窑,北宋时期生产的青釉剔刻花卉纹的粉盒,风格粗犷豪放,剔刻刀法备现劲道有力的别样风度。此外,磁州窑白釉瓷粉盒、吉州窑黑釉瓷粉盒、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划花粉盒等,均各具特色,丰富着两宋时期的粉盒市场,也突显了女性文化在两宋时期的繁荣与社会地位的上升。

影青风尚

虽然两宋时期由众多窑场烧制的瓷粉盒各式各样,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却都远不及景德镇窑所生产的影青釉瓷粉盒上乘。

影青釉,又名青白釉,创烧于五代,北宋后日趋成熟,并以江西景德镇窑所烧制的影青瓷最佳。其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闪青,如冰似玉,温润典雅。而景德镇窑所生产的影青瓷粉盒,以其洁白细腻的胎体、晶莹剔透的釉色,再配以巧妙的设计、别致的造型、独特的装饰,具有极高的审美品位,代表了当时瓷质粉盒的最高水平。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了更大市场,赢得了更多宋代消费者的青睐。

另有相传,宋人有尚玉、配玉之风,而玉器的产量远远达不到社会人士的需求,于是仿玉器色泽的影青瓷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人们争相选用的物品。

最先问世的是影青釉的圆形刻花、印花粉盒。宋时的圆形刻花粉盒继承了唐代圆形粉盒的特点,但在盖面增刻花卉纹进行装饰,而此种样式的粉盒也主要流行于五代至北宋早期。如安徽博物院所藏的一件影青釉刻花粉盒,在安徽省芜湖市出土,其盒的盖面刻一枝蓓蕾初放的花朵,花旁有七片绿叶环护衬托,刻法简洁明快、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到北宋中期,随着景德镇窑模印技术的越加成熟,便出现了盖面印花装饰的圆形粉盒,亦十分美观雅致。之后,又从圆形粉盒演变出影青釉菊瓣形印花粉盒,其外形大体呈圆形,只是盒身和盒盖边缘做成菊瓣状,一周菊瓣均匀等分,菊瓣数从十几瓣到三十几瓣不等,而它们的盖面也通常以印花作装饰,这是两宋时期景德镇窑瓷粉盒中最为多见的一种样式。

1975年,安徽博物院从安徽省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征集得一件景德镇窑影青釉菊瓣形粉盒,其盒身和盒盖边缘均作38瓣菊瓣,每瓣制作都相当规整,盖面模印花卉纹,影青釉色纯正而匀净,实为此类粉盒中的精品。另在1973年,于合肥东郊包拯家族墓出土过一件影青釉菊瓣形镶银边粉盒,其盖身口沿镶有一周银边—这种风格源于定窑覆烧装饰芒口技术,流行于北宋时期。

在景德镇窑所产的粉盒中,还有一类双连、三连的粉盒,也是较为常见的品种。这种连体小粉盒的设计,有利于将不同种类的胭脂、香粉分开盛放,使用时又可一同拿出来,十分方便。如1978年安徽博物院在贵池县征集得一件景德镇窑制点褐彩鸟形双连粉盒,盒盖上堆塑两只鸳鸯造型,灵动可爱,惟妙惟肖。还有一件影青釉堆塑莲荷纹三连盒,盖上堆塑莲花、荷叶、莲蓬果等,造型精妙,代表了宋代景德镇窑高超的塑形水平。

对于三连的粉盒,有学者认为,正好分别盛放红色胭脂、白色香粉和黑色画眉颜料三种化妆品,既实用也美观。

除上述经典的粉盒形制和种类外,景德镇窑影青瓷粉盒还有石榴形、馒头形、瓜棱盖罐式,形制多样,丰富多彩。而有些粉盒如果打开盒盖,其内更是别有洞天,有的盒内会堆塑出三个荷叶造型的小碟,间有枝干和莲花点缀,尤为精巧可爱,惹人遐想联翩。

综观这些造型精致、设计巧妙的瓷粉盒,无一不蕴含着制瓷工匠们的智慧与汗水,更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审美风尚与生活品位,尤其有益于揭示两宋时期女性生活的诉求以及文化精神的内涵。

猜你喜欢

盒盖青釉胭脂
推理:遮住的饼干
浅谈宋瓷
关于蓄电池自动盒盖组装机的设计
基于蓄电池盒盖翻转移位机构的设计
春游凤山胭脂垴
酷相思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吃糖
胭脂横行
浅谈毡包青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