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多校区办学内审工作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2016-05-14张巧秀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7期
关键词:多校区内审风险

张巧秀

[摘 要]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多校区运作已成为各高校一个普遍的现象,审计风险也日益扩大。本文归纳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内部审计的主要风险表现,提出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建立完善的适合多校区发展的审计内部控制体系、突破时间、空间障碍,建立多校区综合监督信息平台,以及区分岗位职责,建立风险责任制等措施防范和控制风险。

[关键词] 高校;多校区;内审;风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016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036- 01

1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主要体现

依据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第3条的规定:“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或漏,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在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笔者认为高校内部内审风险主要有以下表现:

1.1 管理风险

对高校而言,多校区运作是一个崭新的办学模式,由于短时间内的快速扩充,导致高校在管理理念、技术方法、人员力量上没有及时跟上,暴露出很多问题,使得高校面临着很多形式多样的风险,审计工作同样如此,高校涉及基建、招生、科研、后勤、合作办学对外服务等项目,审计业务的迅速扩展,导致管理风险加大。

1.2 职业风险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高等教育的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已达 GDP 的4%,高等学校获得了庞大的资金投入。无论普通本科还是高职高专,均得到了国家密集的项目支持,持续、高额、密集的资金投入导致项目经费的使用风险剧增,高校相关信息使用者要求审计部门对相关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事务相关的内部设计的合理性和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审计业务工作的强度与难度,增加了审计人员的职业风险。

1.3 内控风险

由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或执行力度不够,或者已有的内部尚未制度化,或者有内控但是尚未流程化,或者有流程化但是尚未信息化,有信息化但是尚未系统化,总而言之,不能有效防止或及时发现和纠正相关业务活动而出现的内控风险.

1.4 抽查风险

由于审计工作量大,审计人员不足,审计手段与方法落后,信息化建设不足,多校区审计在时间上、空间上又给审计人员带来不便,导致审计人员对分校区的资料掌握不够,审计人员往往只能对分校区的业务进行部分抽样检查来确认整体审计评价工作,这样导致审计风险发生的机会大大增加。

1.5 环境风险

审计氛围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审计环境就很难有高质量审计工作。审计环境包括领导重视程度、内控制度的建设、内审工作的地位、组织和职工对审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等。如果领导和广大教职工认为审计只是形式和走过场,把审计作为对立面,而不能给予必要的支持配合,使审计取证难,都会给审计带来潜在的风险。

2 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审计风险防范与对策

2.1 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在审计实务中,内审人员要树立风险导向意识,通过运用正确的审计方法及审计程序,将风险导向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账项基础审计结合起来运用。即在风险导向审计观念下,客观评价被审计单位内外部环境、内部控制制度,发现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风险,对评价出的高风险领域,实施详细的账项审计,可有效地控制风险,节约审计成本。

2.2 建立完善的适合多校区发展的审计内部控制体系

事实证明,审计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有序性,不断提升高校管理水平。相对外部审计以及社会审计,高校内审人员更了解学校内部的经济活动情况,更易发现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管理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查找风险和内部缺陷,梳理和再造流程,使内部控制体系流程标准化、审计手段信息化、内控管理系统化,从内控体系上保障高校经费的规范使用,更好地防范审计风险。

2.3 建立多校区综合监督信息平台,突破时间、空间障碍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突出问题是地理位置上的距离而引发的各类管理问题。多校区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开发综合审计监督信息平台,突破时空障碍,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将资源、信息以及管理活动,全部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完成各校区间审计内部信息的传递和服务。审计监督对象事项内容有:多校区资产情况、投资管理情况、工程管理情况、招投标管理情况,对外服务管理情况、收费管理情况、科研管理情况、后勤管理情况等。切实发挥审计在推动多校区模式下实现内涵式发展中的保障和监督作用。

2.4 区分岗位职责,建立风险责任制

建立覆盖全员、全流程、全机构和各类风险形态的全面风险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风险责任,分级落实到各级领导、业务人员和所有审计人员,消除或减少人为审计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保证审计计划的顺利实施,降低审计风险。严格实行审计责任追究制,认真执行审计复核制,真正做到防控风险人人有责、确保审计不出重大问题。

此外,在建立岗位责任制的同时,还应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完善岗位评价与激励体系,形成岗位评价和工作激励有机结合的系统,使得各审计岗位工作目标明确、职责清晰、考核科学、奖惩分明,促进审计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防范审计人员因工作怠慢而出现的职业风险。

猜你喜欢

多校区内审风险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浅谈多校区高校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关于高校多校区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多校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多校区办学格局下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