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滑落的女权
2016-05-14李梓
李梓
什么,你竟然在提女权?你想要干什么?你一定是一个“女强人”兼“剩女”,并且有99%的可能长得对不起路人……
今天中国的女权是否在倒退?是否有足够多的中国女性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每年的3月8日是“联合国妇女权益日”,在中国,人们往往记住这是一个节日,而忽视了其内涵——对妇女权益的声张与呐喊。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出自上世纪50年代的脍炙人口的口号,揭开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女权运动与革新由获得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引导,从国家法律的明确规定,到新风尚的倡导,到给予妇女足够的工作岗位,并且竭尽全力让中国女童获得教育机会,由国家政权推进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妇女平等工作机会等,让中国在世界妇女权益的排名,一下子从差生跳到了中等生。这一切,都发生在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个十年。
我的母亲出生于1946年,作为一个极其普通且穷困的普通山区农村女孩,她享受到了这一系列政策的好处。1956年,新政府强推了一场专门针对女童的扫盲运动,她因此能够到学堂念了三年书,获得了今天没有人再记得的“高小”文凭。
此后,获得知识的她再度赶上了妇女革命热潮,在“大炼钢铁”、“铁姑娘”流行的时代,凭借着那三年知识和时代感召,前往矿山支援建设,并学会了一手修理机器的技术。在这段今天被嘲笑的历史中,身为当事人的那一代人,却是无比自豪,并且终身受用,因为,那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最重要的一个阶段。第一次,妇女获得了前往社会的通道,她们因此奋不顾身,用百分之两百的奋斗,来证明,妇女能顶半边天,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标语。
时至今日,中国的妇女地位,已经通过国家法律、政策获得保障,从受教育的权利,到工作机会、妇女干部的培养等多方面,获得相对稳固的地位,许多人因此得到一个错觉,那就是中国的女权革命已经胜利。
今年的三八节,有媒体在上海做了一个随机调查,调查显示,高达91%的女性受调查者对中国妇女目前权益与地位表示满意。
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
当今中国妇女的所谓对其权益地位的满意满足,认真看下来,无非是:站在母辈的肩膀上,乐享其成,对眼前的不公与危机视而不见,不仅不思进取,甚至正在主动地朝着女权滑落的危险境地靠近,以便取悦以男性为主的社会意识。
中国的女性地位正处于虚假繁荣的时代,源于上世纪80年代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女孩由于失去比较对象而成为家中唯一的千金宝贝,从而使得绝大部分80后、90后女孩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无比崇高。
而2016年,当中国全面放开两孩政策时,这批即将诞生的新一代是否在父母眼中会获得平等对待?
在妇女节的前一天,有记者去采访了作家池莉,她说,“现代社会普遍认为妇女的地位很高,能够做代表、找工作、当干部,不再整天围着厨房、拖把转。”池莉认为:“其实不然,女性意识没觉醒,认为工作走出家门就是平等,这是形式上的误区。”
池莉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但有几个男人承认家务也是工作?其实,女性在家庭里生儿育女、伺候公婆、照顾丈夫,事实上是非常伟大而繁重的工作。”“在职场上,女性一旦升职,如果她长相漂亮,有人就会觉得颜值起作用;如果她工作拼命努力,也会有人嘀咕‘一个女人,还这么工作狂。”
中国妇女女权的滑落以及妇女由此带来的隐痛,被光鲜的衣服、精致的化妆,很好地隐藏了起来,但又随处可见。比如,许多妇女与丈夫一起供还房贷,但却保证家庭和睦而放弃在房产证上加上自己的名字。
从公元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审美完全倾向男权的审美,中国妇女也因此一再迁就取悦男性,一个邋遢随便的中国男性旁边常常跟着一个精心装扮的女子,成为中国街头的风景,也因此成为外国(主要是欧洲)媒体百思不得其解的谜题。
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批判了“铁姑娘”现象,因为那是强行把女性未必能胜任的重担强行压在了她们的肩膀上。比如我那16岁就上矿山,和男人一样装机器的母亲。据我所知,她一生都在默默回味着喜悦着这段经历,对于她以及同时代千千万万的中国妇女来说,这是一次富有历史意义的机会与冒险。她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由此成功,为今天的中国妇女地位奠定下牢固的基石。
而作为她们的后代,我们并没有继承这一种精神与独立思辨的能力。从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在拼命地召回传统,发扬国学,在这场传统文化的回流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中国妇女,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5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称,中国职业女性的经济机会分数为0.657,全球排名为第81位。而在呼唤传统前,中国的这项世界排名还在60多位。
许多天真的中国妇女满心欢喜地带着她们的女儿去学习传统乐器和礼仪,以便将来能找一个更好的女婿,这种奇特的家庭培养本身就在否定妇女的价值,否定她们的女儿的独立人格与地位。
在倡导国学传统十多年后,中国现代女性,在职场上要拼命地工作,回家后洗衣做饭带孩子一件也不能少。无形中,女人比男人承担了更多的工作。与五六十年代“铁姑娘”们比起来,当今中国妇女肩上的重担一点没有减少,而且,还要顺应时代的召唤,做出一幅贤良淑德的样子来,表明对这种生活的甘之若饴,由此证明“妇德”之存在,由此隐忍,再隐忍,不仅不提,而且也视而不见。
什么,你竟然在提女权?你想要干什么?你一定是一个“女强人”兼“剩女”,并且有99%的可能长得对不起路人,你肯定是个无聊的女博士——这,就是当今中国之妇女权益真相。
最后,让我们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的讲话:
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没有妇女,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
——2015年9月2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全球妇女峰会上的讲话
中国实践证明,推动妇女参加社会和经济活动,能有效提高妇女地位,也能极大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活力。
——2015年9月2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全球妇女峰会上的讲话
追求男女平等的事业是伟大的。纵观历史,没有妇女解放和进步,就没有人类解放和进步。
——2015年9月2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全球妇女峰会上的讲话
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中国将更加积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支持妇女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和梦想。中国妇女也将通过自身发展不断促进世界妇女运动发展,为全球男女平等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2015年9月2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全球妇女峰会上的讲话
做好党的妇女工作,关系到团结凝聚占我国人口半数的广大妇女,关系到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力量,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必须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充分发挥我国妇女伟大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实现妇女解放和发展、实现男女平等写在自己奋斗的旗帜上,始终把广大妇女作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始终把妇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领导我国妇女运动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今天,我们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面向的目标更加远大,更需要我国广大妇女贡献智慧和力量。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也是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要牢牢把握这一时代主题,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历程同促进男女平等发展的历程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我国妇女事业发展具有更丰富的时代内涵,使我国亿万妇女肩负起更重要的责任担当。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这是实现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正确道路。
——2013年10月31日,在中南海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