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藕香榭妙赋菊花诗

2016-05-14陈英姿

牡丹 2016年8期
关键词:湘云宝钗东篱

陈英姿

秋爽斋的白海棠诗余韵未了,湘云便借迟到的原因急急忙忙要自罚东道儿,翌日再邀一社,众人雅兴正浓,无不赞同。

在第一场诗会中,宝钗的诗因沉稳得体拔得头筹,那么这一回又是谁能脱颖而出、独占鳌头?读者自然想到最擅作诗的黛玉了。黛玉在诗会中沿袭她平日里诗风的灵巧别致赢得大家的赞赏,但也因孤绝哀伤的情调在性格开朗的众姐妹面前讨不到好儿。那么,黛玉会不会总结失败的原因,挽回落败的颜面?

这边湘云只想着赛诗好玩,却不知邀集众人应要有所准备,至少要有吃喝才不乏兴致。但湘云的零花钱有限,要宴请那么多人,几乎不太可能,即使勉强为之,只怕不但不落个好,说不定还被人抱怨。不过思虑周全的宝钗都替她想好了。宝钗家当铺伙计的地里出了好螃蟹,已经备好,螃蟹又是众人爱吃的,宝钗的母亲也正想着要宴请老太太,何不趁着大家赏桂花、吃螃蟹的时候再赛一场诗?宝钗的主意简直是一箭双雕,既把客也请了,也把诗赛了。主意是湘云想起的,钱物是宝钗赞助的,这下子把那个乐呵呵的湘云对宝钗赞叹得不得了。宝钗对湘云解释说别认为是小看她,而湘云跟宝钗好得像一个人似的,哪在乎这些个。

做东道儿还需要出题,于是湘云和宝钗连夜赶着想诗题。两人讨论许久,感觉题目既不能太新奇,也不能太俗套,干脆来个旧题新作。湘云想作菊花诗,菊花诗前人作得太多,宝钗于是想了个新鲜的主意,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两个字的题目,既咏菊,又赋事,赋景咏物两关着,十分巧妙。于是想了“菊梦”“菊影”“问菊”“访菊”等题目十个,后来干脆凑成十二个,宝钗把题目编成次序,这样,一连串以“菊”为吟咏对象的诗题便诞生了。

宝钗说,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菊》,访之既得,便《种菊》,种之既开,故相对而赏,是为《对菊》,相对而兴有余,便折来供瓶为玩,是《供菊》,供而不吟,便觉菊无色彩,自然是《咏菊》,已入词章,不可以不供笔墨,接着该是《画菊》,画菊亦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要《问菊》,菊花若能懂得人意,则会喜不自胜,越发要亲近于它,即可《簪菊》,这样一来,菊的一系列与人有关的题目差不多齐全,如果还认为菊花有可吟咏的地方,那便以《菊影》《菊梦》为题,最后以《残菊》总收前题——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

读到这里,不禁感叹宝钗考虑问题周全有序,这位女子做任何事都让人无可挑剔。所以,除了宝玉,大观园几乎所有的人都挑不出她的错儿,除了佩服,还是佩服!而且宝钗想这些个问题,是不用绞尽脑汁的,她天生有这样的脑子,即便是略有缺憾,也会被她机警地掩饰过去。

第二日,宴席摆在了藕香榭。藕香榭临池而建,跨水接风,四面有窗,左右回廊,曲折有致,附近的山坡上桂花盛开,香气四溢,有道是“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泻竹桥”,是个风景宜人的地方。

在众人热热闹闹吃完螃蟹之后,只留下诗社的人,她们安顿好随身的丫鬟和伺候的婆子之后,开始酝酿诗题,进入赛诗的状态。

湘云取了诗题用针绾在墙上,众人一看十二个诗题都说新奇。此次赛诗无需限韵,大家便觉着自由些,各自思忖斟酌起来。黛玉是倚栏垂钓,宝钗赏玩桂花,探春、李纨、惜春看鸥鹭,迎春独自穿茉莉花儿。湘云出了会儿神,明显在构思,但见其他几位那么有大将之风,于是又招呼山坡下的众人只管放量吃。宝玉看了一会儿黛玉钓鱼,一会儿俯在宝钗旁边说笑两句,又和袭人等人吃吃喝喝。看似轻松惬意的场面,却是大家搜集佳句美词的紧要时刻,其实谁都不想落后,谁都想出奇制胜。黛玉和宝钗更是要决个高下胜负,都各自饮了两口儿小酒。宝钗首先蘸笔在墙上头一个把《忆菊》勾了,底下赘一个“蘅”,宝玉看宝钗这么快勾了第一首,生怕他已经有了四句的第二首也被她抢先了,赶紧求宝钗给他留第二首《访菊》,黛玉也不说话,接过笔来,一下勾了《问菊》和《梦菊》两首,各赘上一个“潇”字。宝玉赶紧在《访菊》底下赘了“怡”字,探春起身见《簪菊》没人作,于是便勾了。湘云这时过来将第《对菊》和《供菊》一连两个都勾了,赘上一个“湘”。“湘”不是雅号,探春提醒该起个号,宝钗说湘云家原来有个“枕霞阁”,虽然现在没了,但依然是旧主人,于是湘云便将“湘”字抹了,改了一个“霞”字。不一顿饭功夫,十二题便都各有其主人。于是抄写誊录,由李纨按次序从头看来。

忆菊

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访菊

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枝头。

种菊

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酌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对菊

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供菊

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咏菊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画菊

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问菊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簪菊

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菊影

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菊梦

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残菊

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恰如一套完整的菊谱诗,新奇而无可挑剔的题目设计使大家诗兴大发,兴趣盎然,诗作于是一气呵成。众人是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绝,气氛欢快热烈。李纨作为评委,马上给出了评语,首先是肯定了大家的创作才华,各人有各人的警句,也就是说,诗作中每人都有些妙句,这是值得赞扬的。但若论名次,“《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这三首都是黛玉所作,黛玉这次是以三首完胜宝钗,夺得头魁。李纨的点评之句是“立意新”,黛玉凭借创作中对立意新颖的追求,在众人的诗作中脱颖而出。“《簪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次之。”探春凭一首位居第二,湘云以两首排于第三,而宝钗名列第四,宝玉可想而知是垫底了。宝玉虽然第二次落第,但见黛玉拿了第一,喜得比自己拿了还高兴,拍手说“极公”,可见宝玉对上次评判的结果还是觉得有些不公,一直耿耿于怀。在他的心中,神仙似的林妹妹悲也好,喜也好,他都喜欢,怎样都得是第一。黛玉觉得自己忝列第一,有些不好意思,于是说自己的诗伤于纤巧。但李纨是百分百肯定说“巧得好”。黛玉说,最好的诗句是湘云《供菊》中的“圃冷斜阳忆旧游”“抛书人对一枝秋”,李纨马上说《咏菊》的一句“口角噙香对月吟”完全可以匹敌。探春觉得宝钗《忆菊》里的“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好,宝钗说探春《簪菊》里的“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妙,湘云佩服黛玉《问菊》里的“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李纨赞扬湘云《对菊》里的“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宝玉不服气,说自己写的哪里不好,李纨说,写得也好,只是不及他人新雅。一时间,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相互品评,气氛温馨可人。

却看黛玉夺魁的三首诗,一扫过去一直自哀自怜的心态,用一种抒怀大气之美把菊花之精神加以点染,立意深远,意境淡雅。

《咏菊》诗首句“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道出了“咏”字,但这吟咏不是自己想吟,而是诗魔侵扰,日夜不绝,使人不得回避。“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临霜”点出了菊花开的时令,正是因为满腹的诗文要写要吟,所以笔端都蕴藉着清秀之意,连口角都因为咏菊而充满着迷人的香气。这句巧妙地间接写菊香,让人沉浸在月夜之下诗人吟咏菊花的浪漫意境中。所以,这也是被李纨激赏的原因。“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素怨”“秋心”让人浮想,是菊花还是诗人自己在说着淡淡的哀怨,而谁又能理解这秋风中坦然的一片心,诗人和菊花已浑然一体,分不清你我,也划不清界限,片言解释不尽,那到底要说多少,说什么,才能让人了解自己。“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古人对菊花的情结由来已久,从东晋陶渊明开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树立了菊花隐逸超脱的筋骨风范,千百年来屡受世人赞美,咏菊言志,即便是一个像黛玉一样的弱女子,也生着菊花一样的傲骨。这四句诗中的“沉音”“吟”“题”“说”,没有一句不围绕着“咏”而写,且把自己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说着菊花的千古高风,也道着自己的重重心事。

第二首《问菊》,有三句是问句。首联“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是问的姿态,用手轻轻敲打着东篱,问秋天的境况,众花都不知,那东篱下的菊花可知?“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一句,问菊花,你孤标傲世,谁和你一起归隐呢?你可有知心的伴侣?天下有那么多的花儿,为什么一样的花开时节,你却迟迟不开,非要等要众花凋零之后才尽现你的娇颜?“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还是问菊花,霜冷的季节,你傲霜开放,可否感到孤独寂寞,大雁南归,寒蛩嘶叫,你在心底里思念着谁?“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最后一句劝慰菊花,不要说世上没有懂你的人,没有值得你开口的人,如果你能说,何不与我聊上片刻?也许我是懂你的那个人。若菊花能懂诗人的话,它又将怎样解答?

黛玉强调作诗要有意境之美,那《菊梦》应该是一首朦胧脱俗的诗了。“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似乎在讲深秋的菊花在东篱边一觉醒来,还在回忆着梦中模糊的记忆。“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梦中的菊花翩翩起舞,恍若登临仙境,心中不是羡慕庄周之化蝶起舞,而是在寻找陶翁采菊东篱时那种悠然随意的心迹。“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寻时不见,只能依依睡去,梦中的故事追随着南飞的大雁,突然在梦被惊醒时听到寒蛩的鸣声嘈杂嘶哑。“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本该把最美的情感在梦中寄托在大雁身上带向远方,却被现实的烦恼断了梦想,这种幽怨有谁可以倾诉,眼前的衰草和寒烟似乎也体会到这种无限的愁绪,都隐隐露出款款深情。

探春的《簪菊》“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首句就道出了在菊花栽种之后,把菊花折来戴在头上,在镜中几乎认不出原来的自己。“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有谁能像自己这样狂放偏爱菊呢,恐怕是唐代长安诗人杜牧了,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诗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描写。还有一位是彭泽县令陶渊明,既贪恋杯中之酒,又盛赞花中之菊。“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因为喜爱簪菊,所以短鬓之上沾染了小路边的露水,身上佩戴的葛巾也透出秋味甚浓的菊花香气。“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这种在自己看来是高雅的情调可能不太被世人所了解,随他去吧,看着他们拍手笑我的恣情,笑我的癫狂。又有何妨!

再看湘云的两首。《对菊》中,“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在湘云眼中,在其他花圃移种过来的菊花无比金贵,它们开放的姿态浅淡相间,疏密有致。“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怎么样去面对喜爱的菊花呢,是正襟危坐,还是随意烂漫?湘云用了“科头”二字,“科头”是不戴帽子的样子,在古代被认为是“非礼”,唐代王维就有“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那么这种姿态就是恣肆,无拘无束了,而“抱膝吟”源自三国诸葛亮躬耕南阳之时“每晨夕从容,常抱膝长吟”,闲散之后满是抱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诗人心中,除了菊花,再无傲世之花,这世上只有“我”才是菊花之知音,再无旁人可言。“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既然是难得觅得的知音,那就该好好珍惜这荏苒秋光,不要辜负良辰美景,在相对的那一刻静静相守,好好珍惜这份情谊。

《供菊》“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菊花被折来放在案几上的瓶中以供赏玩,当然也要有歌舞音乐美酒相伴。“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那供养着的菊花是诗人的神仙伴侣,所以在心中开辟出“三径”小路来款待自己的佳客到来,一菊开而知天下秋,诗人抛下书卷,独自欣赏着那枝菊花透露出来的一丝秋意。“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纸帐”是一种纸制的帐子,在供菊的所有物品中,纸帐是其中之一。《十美词纪》“雅供”条则展示出了纸帐供菊的全景:“闲房长日,必需款具。衣厨食柜,岂可溷入清供?因列器具名目:天然几、藤床、小榻、醉翁床、禅椅、小墩、香几、笔、砚、彩笺、酒器、茶具、花樽、镜台、妆盒、绣具、琴箫、棋枰。至于锦衾褥画帐绣帏,俱令精雅,陈设有序,映带房栊。或力不能办,则芦花被絮茵布帘纸帐,亦自成景。”供菊这般温柔细腻,才使瓶中的菊花映出了另一个奇特的世界。正如佛家所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尾联“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菊花遗世独立,而供菊之人也是意趣相投,管那些在春风摇曳中的桃花李花,那些太多的俗事俗物,不用挽留,也不值得珍惜,让它们淹没在滚滚红尘之中吧。

而宝钗的《忆菊》“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多了一分怅然,在西风将起时抱着一腔的愁思,在“寥红苇白”的时节因思念而断肠,这样的句子在宝钗笔下是不多见的。“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诗人继续回忆菊花,回忆菊花盛开时节的美好情感,让人回味留恋的心痕,只见空篱旧圃都不见影子,大概在冷月清霜的梦中能依稀找到吧。“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想念之情随着归雁而远去,那相思不断的情愁似捣衣的砧声绵延不绝。“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在回忆的季节里,诗人容颜憔悴,堪比黄花,但希望还是会有的,尽管它渺茫无期,也许就在下一个重阳节,那个人或那段情谊会重新归来,带给自己片刻的安慰。

虽然没有被排上好的名次,宝钗《画菊》中的“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也不失为佳句。宝玉《访菊》之“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种菊》之“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也是颇得其妙。湘云《菊影》中“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更是奇趣盎然。探春《残菊》“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一句让人对菊花的残败凋零心生哀怜。

总之,藕香榭十二首菊花诗是真正的一场比赛,评判是否公允,读者眼中各有评判,尤其是宝钗,这次别样的悲情使她的诗没有了之前的雍容大度,让灵巧多才的黛玉占了上风,而湘云却依旧耍着她可爱的小性子,探春也是抒怀自己的风格,粗犷而豪气,宝玉作为唯一的一位男子,对着花儿,也柔情尽显,只不过在情感方面略逊姐妹,可见这些题材的诗突显不了宝玉的本色。在诗赛中,真正的主角是黛玉和宝钗,她俩的输赢会使人心心念念,而宝玉只是个配角,输赢无关紧要,但有时调侃气氛少不了他。

藕香榭种的是桂花,而在这菊花诗会中,菊花同样是没有出现的,各人就想象中的菊花进行描绘,所以,花有姿态芳香,有色泽情感,而咏花之人,更有一份诗意栖居的情调和乐趣。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湘云宝钗东篱
薛宝钗为什么没朋友(节选)
李久香
深秋
论宝钗的“藏”与“露”与复杂心理机制
湘云金鳙的生物学特征及养殖特性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竹两枝
三倍体湘云鲫2号线粒体DNA含量与其不育的相关性研究
湘云金鳙的生物学特征及养殖特性
什么样的丫鬟才是好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