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近代建筑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2016-05-14邱星

人间 2016年8期
关键词:旧居汉口遗产

摘要:武汉近代建筑遗产概况作为长江流域古老文化的发源之地,武汉是中国建城最早的城市之一,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城市有着3500 多年悠久的历史,古有盘龙城遗址出土的殷商青铜器皿、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近有林则徐武汉禁烟、辛亥革命;还有世界知名的知音文化、黄鹤文化、木兰文化等。

关键词:近代建筑;传承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35-01

一、武汉近代建筑遗产的特点

近代历史中,汉口开放商埠,给武汉带来了中外建筑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机遇,也使武汉近代建筑具有了自己独有的建筑特点。武汉深受长江流域文化传输带的影响,码头文化和外来商贸、移民等多因素的交织,使武汉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出现了诸多带有明显殖民风格、融合了南北及中外特色的建筑。由于受到各种外来文化和建筑流派的冲击、武汉近代建筑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多样性。

(一)武汉近代建筑遗产的分类。

1.租界建筑。19世纪后期,中国传统城市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殖民风格建筑被带入武汉。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英、俄、德等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国际商贸发展迅速。汉口成了西方建筑文化在中国内陆的展示平台,形成了中西结合的城市形象。

2.里份建筑。里份建筑是我国近代出现,在内河港城市较普遍的一种多栋联排式住宅建筑类型。武汉市近代里份建筑主要分布在今武昌沿江工业区以及汉口江汉区、江岸区等地段。经过不断的发展,里份建筑结合武汉的特殊地理及人文环境,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味里份建筑群。

3.遗址建筑。包括近代历次革命遗址、名人故居以及工业遗址。其代表建筑有辛亥首义起义门和红楼、施洋烈士陵园、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八七会址、二七纪念馆、汉阳兵工厂厂房、大智门火车站、宋庆龄汉口旧居、詹天佑故居等。

二、武汉近代建筑遗产的传承

(一)宋庆龄汉口旧居保护。

宋庆龄汉口旧居,原为华俄道胜银行,由德国建筑师马尔克斯于1896年设计建成,其设计用途为银行办公。1926 年底,国民党中执委在庐山召开会议,决定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同年 12月 10 日,宋庆龄和国民政府先遣人员到达武汉,入住这幢银行建筑,并在此生活和工作了 8 个月。旧居建筑已使用约 110 余年,已超过房屋规定的使用年限,房屋结构老化,维修保养不足;房屋外墙面多处存在潮湿风化,建筑局部稍有倾斜,木楼板板面局部磨损,板缝稀疏,屋顶阁楼木构架腐朽,楼板破损严重,阳台栏杆及顶棚局部渗漏,粉刷层开裂脱落,红瓦屋面局部漏雨,檐口破损。

通过对建筑前期的资料收集及完善的基础上,对旧居的保护,从平面功能完善及室内外立面修复两方面来进行。

首先恢复原貌,拆除后来使用者搭建的建筑构件,力争保留建筑的原真性:恢复竖向交通空间——楼梯的组织方式、恢复改作它用的房间功能、恢复已被弃用的两处地下室:其次,对建筑外立面进行全面修复,清洗污浊的墙体,加固修复破损的墙体,补齐残损的外立面线脚,更换破损的装饰檐口,更新破损的外立面门窗,恢复屋顶老虎窗的开窗方式,真实再现旧居建筑的原貌;同时对建筑室内装饰设计也进行了全面的翻新和再创造设计,恢复和保留原有门窗套和壁炉的装饰样式,对原有木楼梯进行加固和翻新设计,增加了墙裙和吊顶设计,恢复当时民国时期租界建筑室内的俄罗斯装饰风格。

三、武汉近现代建筑遗产的发展

通过对武汉近代建筑的学习和研究,我们认为,要发展武汉近代建筑,不仅仅是对建筑遗产进行保护,更应该把武汉近代建筑的精髓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去,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体现出武汉近代建筑遗产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几点设计原则:

1.总结武汉近代建筑遗产中的建筑符号与元素,并加以提炼;

2.对武汉近代建筑遗产进行分类,对不同功能和定位的建筑加以归纳,从而总结出建筑功能与空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功能上满足现代建筑设计的需求;

3.提倡新技术的运用,以及生态、绿色、环保理念等,在保证武汉近代建筑风格的同时,用于进行各种创新。

(一)吉庆街片区改造。

1.项目概况。吉庆街片区位于武汉市汉口大智街 区域,街区内有 1932 年为纪念英国传教士杨格非而修建的格非堂,现为基督教荣光堂,街区内还有武汉风味餐饮小吃店、并带有一定自发的汉味民俗特色表演活动。

2.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

(1)整体规划设计。将吉庆街街区与所在老城区进行整体考虑,处理好周边交通干道与本街区的交通关系,并兼顾街区周边建筑类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相关因素,对街区进行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功能定位。整体街区规划为3大功能区,即美食生活区、民俗创意区、文化馆藏区。

(2)建筑修复保护。在对荣光堂及现有建筑的改造中,设计师通过对老汉口建筑造型元素的挖掘,将马头墙、门坊等元素融入其中,以再现老汉口商街风貌,展示中山大道的历史文脉。在入口处适当引入现代建筑元素,体现传承与发展关系。

(3)与现代相融合。对于街区内已经存在的一些现代高层建筑,采用在其裙房立面上作适当整改,使之能够融入街区的整体风格中,并结合其位置进行适当的商业改造。

四、结语

约翰·罗斯金曾经说过:“一个建筑的最大荣耀不在于它的石材,不在于它的金饰。建筑的荣耀出自它铅华洗尽的墙上散发出来的回响、凝视、神秘的共鸣,不论过去的是与非。”历史建筑承载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内容,还饱含了一段历史的记忆和文脉。如何将这样的历史记忆延续和发展,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尝试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常青.历史建筑修复的“真实性”批判[J]. 时代建筑. 2009(03)

[2]方可.“复杂”之道——探求一种新的旧城更新规划设计方法[J]. 城市规划. 1999(07) [5] 曹伟. 城市化进程中居住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 华中建筑. 1999(01)

[3]吴良镛,方可,张悦.从城市文化发展的角度,用城市设计的手段看历史文化地段的保护与发展——以北京白塔寺街区的整治与改建为例[J]. 华中建筑.

[4]方可.西方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 城市规划汇刊. 1998(01)

[5] 罗小未,张家骥,王恺.中国建筑的空间概念[J]. 规划师. 1997(03)

作者简介:邱星(1993-)女,汉,湖北荆州,硕士研究生在读,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旧居汉口遗产
遗产怎么分
《汉口北》
伟人旧居
遗产的分配
“故居”与“旧居”是一回事吗
千万遗产
《汉口商业简史》 书写江中之城的百年繁华
杨闇公旧居
1928—1936年汉口人口规模实证研究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