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
2016-05-14景淑君
摘要: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以精美的画面,极具启发性的剧情牵动着观众,而其中启蒙者与被启蒙之间的对白,更是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个影像,它启发人们思考“梦娜丽莎的微笑”的含义、以及启蒙者与被启蒙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如何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的。
关键词:蒙娜丽莎的微笑;沟通;体制运作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07-01
一、为什么是蒙娜丽莎的微笑?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作品,而当时将人作为重点,从神权中解放出来。然而,文艺复兴之后的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中,女性获得了教育权,却画地为牢,用物理计算如何更好的烹饪,用论文和知识来辅助丈夫的事业,人们解放了神权,却未能解放“生来注定的角色”,学生们依旧没有获得思考和独立的精神。
影片中的教师凯瑟琳·沃森被称为蒙娜丽莎,一方面在于她的颠覆性,另一方面,她的到来,提供给女性学生们一种看待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而不再局限于“与生俱来”的身份,而是塑造自身。影片最后,贝蒂的离婚正是在于她看到了蒙娜丽莎的微笑,这种微笑是开心幸福的标志么?蒙娜丽莎作为一个精神性的质询,最终她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不在展现给世人“开心”的假象,其主体性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清晰的。凯瑟琳·沃森是想要有所成就(make a difference )来到这里,她想要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她有所成就?
影片开始有一个开学典礼的镜头,“是谁叩响了知识殿堂的大门”“我,一位普通女性”(i am every women)“你在寻求什么?”“通过苦学获得灵魂,将我的一生奉献给知识”“那么欢迎你”“所有和你怀有同样抱负的女性”,故事虽然以凯瑟琳·沃森的到来作为叙述起点,但是这一开学典礼却明显能够看到,女性学生们在程式化、仪式化的开学中,宣读着“获得灵魂,奉献一生给知识”的条例,但是随着影片的开展,却发现,灵魂?知识?不禁让我思考“她们的灵魂呢?真正追求的是知识么?”这正是这学校的悖论所在,宣称获得灵魂,但是却压制了孩子们的人生。因此,在全国最保守的学校中,这位老师带了眼光,同时也使这些孩子们获得灵魂...
只有一年教学经验的老师,她想要有所成就,开始由贝蒂的叙述来介绍这样的老师,结束也是由贝蒂叙述。围绕凯瑟琳·沃森讲述了她对于学生,主要是贝蒂和琼的影响,对于学校的立场。其中贝蒂作为一个保守者,捍卫的传统的性别秩序,遵从相夫教子的身份设定,正是如此,她成为了传统势力的发言人,质询,攻击着凯瑟琳·沃森。面对这样的现状,凯瑟琳·沃森,作为一个老师,她认为“一个女子精修学校却冒充了大学,他们骗了我”“你还指望什么?”“这是培养未来领导者的地方,而不是培养他们的妻子”.在大量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她要教授知识,培养人们的灵魂,而在她最具有启发性的一节课中,充分展示出了形式的魅力。
当然,最后学生们都明白其良苦用心,只是采取的方式不同,贝蒂选择了更为真实的生活,办理离婚手续,而琼则选择放弃哈佛的申请和未婚夫结婚。这一过程中,老师/学生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或者自上而下的灌输,而是相互的影响和作用。正如琼的选择最终受到了凯瑟琳的赞同。“你觉得我会早上醒来后悔没有当律师”“是的,恐怕会的”“不会比放弃家庭放弃抚养孩子更后悔”“我知道我在做什么,这不会让我变的更愚钝”“这对你来说一定很可怕”“我可没有那么说”“你说了,你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你在课堂上让我们看幻灯片,自己却没有看”“对你来说家庭主妇就是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他们肤浅、愚蠢、没有趣味,是你说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因此,可以看出,凯瑟琳更关注的是学生们有没有自我意识,但是对于家庭主妇所持的态度却可以看出,正是在与学生交流沟通中,有所改善,以一种更为宽容的心态看待并支持学生,而不是要求她们不要做家庭主妇,而是又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看待世界的角度。
二、剧中杰斯莉的位置
在剧情中,有保守者贝蒂,有思考者琼,有单纯的康妮,他们都还处在一种相夫教子的状态中,对于既定的未来,很理所当然。然而杰斯莉一直作为一个游离的身份出现,她似乎无意识的具有一种反叛的性格和精神,作为一个校园异类,她的魅力是不可否认的。可是她是谁?她如何认识自己的?杰斯莉对于凯瑟琳有着惺惺相惜认同,她认同凯瑟琳,认为她很美,不结婚是因为不想,因此,这种认同本身表现了她性格中一部分,没有将凯瑟琳看做异类,而凯瑟琳对于她来说是一种理解和支持,如果说之前的反叛是一种无意识的,那么后来她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立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懂自己的追求,清楚自己追求的感情而不是传统的婚姻,即便在世俗的眼光中,依旧坚持。
三、学生、教师、学校机制之间生产运作再生产?
首先,可以肯定是,凯瑟琳想要在学校教学中有所作为,就必须要加入学校这一组织。这预设了一种关系,尽管凯瑟琳是作为变革颠覆者出现,但是她却不得不加入其中。正如比尔,所言“我们都必须要找到和它合作的方式”,因此她首先是加入其中,参与了这一组织的再生产活动,正是有着这样的权力关系,才保证了它的正常运作与生产。
其次,可以看出,在权力场中的文化场是处于从属地位的,而其根本作用的仍然是经济资本,正如阿曼达的解聘及最后凯瑟琳的离开,都可以看到,尽管文化具有颠覆作用,然而在力量和有效性上依旧还是有经济资本所主宰的。凯瑟琳和阿曼达可以选择不合作,但是他们就会被排除在大学这一场域之外,而无法参与,也就没有了斗争参与,“有所成就”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可以看出,各个场域之间不是决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参与就意味着再生产。
最后,可以通过学生与老师之间也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场域,而正如校方和社会所要求的一样,学生们的学习带有目的性,相夫教子,学习的是书本,而老师教授的知识,虽然也有目的性,但是本身却走向了精英路线,目的在于学习知识,培养灵魂。因此,代表社会势力和代表精英文化场之间的斗争就理所当然的有冲突,有对抗,有沟通,有和谐。但是,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在这种文化场域中,存在着这样的内部划分,也正是这种截然不同的目的性,共同推动了文化场的生产运作,例如学生追求的“现实性”的知识文化(更为依赖于或者与经济权力场产生关系)与老师追求的“真知”之间的这种斗争,共同构成了这一场域的基础。
作者简介:景淑君,女,新疆大学,山西人,硕士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