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类大学戏剧教学改革
2016-05-14张璞陈家财
张璞 陈家财
摘要:现代化艺术教育,尤其是综合类院校的艺术教育,要依据时代的发展与行业要求不断进行调整和融合,在充分运用综合类院校优秀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形成独特、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改革;立体式交叉教学模式;戏剧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40-02
前言
2013年12月30日,在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星河剧场演出话剧《春江花月夜》,这部戏是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和沈阳市剧目创作室、沈阳市艺术研究所共建协同创新实践平台项目,在这次演出时,三个单位签订了共建协同创新实践平台合作书,《春江花月夜》作为第一个合作成果汇报演出。当天,教育界、新闻界和社会各方面的观众共同欣赏了这台话剧,并给以高度评价。
这次的合作项目就是以我们“立体交叉式教学”为基础而展开的。
“立体交叉式教学”的教学理念最初产生于2007年,当时我院影视系教授辛毅和舞台美术系教授陈家才有感于当时的教学方式的一些不足,逐步提出并实践而产生的新的实践教学理念。这个教学理念是:把影视系表演专业、影视系导演专业和舞台美术系各专业学生课程形成交叉,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和两位教授宝贵的个人时间,实验性的把几个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形成交叉教学,优势互补、彼此协作。本课题以戏剧专业教学为研究对象,具体结合话剧的创作、排练和演出的教学实践,对戏剧教学的理念、过程、手段和管理进行创新研究,以创立知识交叉、学科联合、师生联动、教学与实践互动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所需要的兼具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复合型艺术人才有着极大的作用,同时对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和开发艺术教育的多重社会功能也有着重大意义。
一、以往艺术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立体式交叉教学模式”开展的意义
现代化艺术教育,尤其是综合类院校的艺术教育,要依据时代的发展与行业要求不断进行调整和融合,在充分运用综合类院校优秀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形成独特、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以往艺术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艺术教学模式是一种单一的专业内授课的平面教学模式,呈现出专业知识封闭、相关学科分离、“学、练、用”脱节等问题。在我国综合性院校,表演、编导、舞美术三个专业大多采取交叉分阶段教学的方式。虽然国内一些知名艺术院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进行艺术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如中央戏剧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进行了不同系别教师的交叉任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广泛的专业视野,但教学过程中呈现的观念陈旧、教法老态、缺乏实践平台等问题仍然非常严重。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设置有较为齐全的戏剧构架下的表演、编导、舞美三个专业,并尝试进行了专业间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新探索,三年来成效显著,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推广性。由此开来,改革综合性院校艺术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立体式交叉教学模式”开展的意义。
本课题以戏剧专业教学为研究对象,具体结合话剧的创作、排练和演出的教学实践,对戏剧教学的理念、过程、手段和管理进行创新研究,以创立知识交叉、学科联合、师生联动、教学与实践互动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所需要的兼具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复合型艺术人才有着极大的作用,同时对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和开发艺术教育的多重社会功能也有着重大意义。
二、“立体式交叉教学模式”研究的学术价值
(一)有机融会相关专业的学科教学。
在斯坦尼演剧体系基础上增加从自然主义到人类表演学的知识内容,适时导入梅宁根、安图昂、哥登克雷、布莱希特、阿尔托、谢克纳等演剧体系及思想观念,加大授课信息量,拓宽学生视野,完成由单一的苏体模式向多元的演剧方式的转变,重点解决学生思维单一,缺乏多向创作能力的问题。
(二)搭建复合型立体化的知识结构体系。
戏剧是一个关联度极高的整体结构,表演、编导、舞美是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过去分类教学使学生处于知识的分割状态,所得到的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我们谋求通过三个专业阶段的交叉教学,重点解决学生创意、合作、整体风格的问题,为学生搭建较为完善的知识构架,使学生获得戏剧创作整体流程的知识与技能。
(三)探索多元并进立体化教学模式。
以多向的启发引导取代单向的课堂教学,从启发心智入手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学会并运用艺术规律和演剧法则,完成作品创作思维和艺术品位的培养,从表现方法入手进行运作方案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两方面的提升,重点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解析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协作能力,以及自信心和自主创新精神。
三、“立体式交叉教学模式”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1.调查访谈。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目前戏剧各个专业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而为构建立体化艺术教学模式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2.学理研究。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戏剧教育的经典理论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艺术院校戏剧教学立体化模式的理论体系,为戏剧艺术教学提供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3.文本研究。通过研究传统教材与新式教材中对舞台戏剧的呈现方法与教学理念,选择实验剧目,确立实验课题,分析某一舞台戏剧的最佳呈现方式以及如何与本科生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相互融合。
4.教学实践。通过课堂的教学实践,积累成功的教学案例,总结立体化艺术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教学原则。
5.定期反馈。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教师和学生既是研究者也是实践者,两者在共同的实践项目排练过程中完成互动与协作,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与调整达到研究目的。
2.对比研究。在本课题进行过程中会定期比较立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下同阶段学生完成学习的情况与综合素质的基本水平。
3.记录与观察。在戏剧的排练与演出过程中会通过摄像机等现代记录手段进行记录,对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等做案例分析。
4.调查与反馈。在本课题进行过程中将通过调查问卷、定期访谈、集中讨论等,对学生的心态与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参照反馈情况修改和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四、“立体式交叉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思想早在2007年就开始进行实验,并在戏剧表演、编导、舞美三个专业的教学成果汇报中有所展现,具有丰富的研究资料和稳定的专业团队。本课题的研究团队职称、学位、年龄和知识结构科学合理,其中博士一人;专业构成涵盖戏剧表演、编导、舞美,以及教育管理等相关专业;主持人及其成员都是专业教师,人员配比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教育教学与教学管理等方向的有机组合,能够保证本课题的深入有序地进行。
本课题以沈阳师范大学戏剧学院为依托,在灯光实验室、星河剧场和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的共同配合下具备了完成课题的各种充足的保障条件,研究资料齐备、研究时间充分、研究技术设备完善,同时获得了沈阳师范大学及戏剧艺术学院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鼎力合作,具备了优越的研究条件。
总结
以上为我们综合类大学戏剧教学“立体式交叉教学模式”调研报告,通过几年的实践教学,“立体化交叉教学模式”的探索已基本成熟,可以在我院相关学科中推广。
“立体化交叉教学模式”不仅是一次多学科教学实践的互联,同时也是一项较成功的本科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各位老师按既定计划实施本项课题要求的内容,科学、逻辑严密、有创造性的完成了“立体式交叉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同学们对这种教学模式很感兴趣,并积极参与、配合,经过师生三年的努力,终于完美的结束本课题。
同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完成了 “立体化交叉教学模式”所呈现出的教学效果得以实现,表演、编导、舞美三个专业的学生通力合作,呈现了高水平的毕业作品。在《会将故事的墙》中,三个专业同学课堂教学实践被如实的记录下来,为今后是课堂教学提供了摹本和可行方式。
2013年12月30日,在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星河剧场演出话剧《春江花月夜》,这部戏是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和沈阳市剧目创作室、沈阳市艺术研究所共建协同创新实践平台项目。在这次演出时,三个单位签订了共建协同创新实践平台合作书,《春江花月夜》作为第一个合作成果汇报演出。当天,教育界、新闻界和社会各方面的观众共同欣赏了这台话剧,并给以高度评价。这次的合作项目就是以我们“立体交叉式教学”为基础而展开的。
综上所述,经过三年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的完成了“立体式交叉教学模式”的研究,这种教学方法为艺术类专业课课程的建小设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方式,不仅可以在艺术类相关专业中推广,更可以成为省内甚至全国艺术类专业可借鉴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实践意义。我们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力图继续深化、完善“立体式交叉教学模式”的成果。
作者简介:
1.张璞,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讲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2.陈家财,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