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可就业能力问卷研究分析

2016-05-14邓文航

人间 2016年8期
关键词:因素分析大学生

摘要: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可就业能力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可就业能力被国内外研究者看作是个体取得和维持就业可能性所需要的个人资源。此次共发放问卷160份对呈贡大学城几所高校的大学本科生进行了调查,得出性别和专业划分在可就业能力上没有显著差异。同时,对可就业能力的因子间及因子和总分的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极其显著,进一步说明了可就业能力通过因子对可就业能力的影响,从而从现实层面对大学生的可就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可就业能力;可就业能力问卷;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35-01

一、相关调查

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能否在即将跨入社会的大门之前,具备可就业的能力,关系着大学生就业的前景。

(一)不同性别大学生可就业能力总分的差异研究。

由上表T检验可知,t值为.183,说明男女生性别在大学生可就业能力总分上差异不显著。

(二)不同专业大学生可就业能力总分的差异研究。

经F检验,结果发现,不同专业下的大学生其可就业能力没有显著差异,F值为2.542,p值为0.059>0.05,大学生的可就业能力不会因为专业的取向不同而有所差异。

二、相关研究

(一)各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

由上表可知,可就业能力各因子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很大,显著性水平都为.000,显示了及其显著的相关。

三、结论

(一)差异研究。

此次研究探讨了被试大学生在不同性别和专业下的可就业能力差异,统计结果均显示差异不显著,表明大学生可就业能力水平的高低不会因男女和专业分科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进一步提示了诸如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和人格结构等差异的影响。至于年龄和城乡差异对可就业能力有无影响以及影响程度,此次研究没有涉及,可在今后继续研究中得到验证。

(二)相关研究。

每个因素分别与可就业能力总分的相关研究,得出了高相关。揭示了这些维度与可就业能力的关系,提示职业认同越明显的大学生,他们的可就业能力也越高;人际交往处理得好的大学生,他们的可就业能力也很高;本身乐观积极的大学生,他们更容易就业;问题解决能力强的人,可就业能力也相应地高;拥有来自亲属、朋友、同学等更多社会支持的大学生,他们的可就业能力也很高,能更好地应对来自就业的压力;学习能力较强的大学生,他们有效就业的机遇和能力都很大;能更好地和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大学生,他们更容易在即将面临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于海波,郑晓明,许春燕,晏常丽.(2014). 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客观就业绩效:线性与倒 U 型关系.心理学报No.6, 807-822.

[2]邱浩政.(2013).量化研究与统计分析—SPSS(PASW)数据分析范例解析.重庆大学出版社,333-352.

作者简介:邓文航(1990—),男,汉族,山西祁县人,应用心理学硕士,云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心理教育与心理治疗。

猜你喜欢

因素分析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桥梁抗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分析
无形资产减值因素分析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