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的形成

2016-05-14陈玮琦王艳艳

人间 2016年8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

陈玮琦 王艳艳

浅析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的形成

陈玮琦 王艳艳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0000)

摘要:马克思主义究竟有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需要永远坚持的最高的或根本的命题,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2004年5月10日,《理论动态》第1934期,中共中央编译局俞可平教授明确提道:“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或根本命题,就是‘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终极命题,实际上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21-02

2005年7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我们这个时代”栏目公布了“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结果,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荣登榜首,被听众评选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对人类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之一,自它诞生之后起一直是人类进步的不竭的思想源泉。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以经久不衰,并成为人类进步的行动指南和思想源泉,其主要原因在于它始终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号召人们去消灭人类社会在经济上的剥削和政治上的压迫,消灭产生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解放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工人阶级,最终解放全人类,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性的完全复归和个性的彻底解放。

一、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内涵

所谓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或根本命题,从理论的角度来讲,就是指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之中永恒不变的,我们共产党人必须永远坚持的基本精神;从实践的角度来讲,是指在整个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中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的最高理想和价值目标。

众所周知,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一直追求的最高理想和最终价值目标。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学说的核心部分。马克思毕生追求的正是消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残杀”、“彼此压迫”和“相互斗争”,构建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高度和谐的社会,实现所有现实的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的发展历程

关于马克思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从他的著作中找到最原始的体现。

首先,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和博士论文可以看做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起点。

早在1835年8月,时年17岁的马克思在自己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满怀激情地表述了他的人生理想。他首先确定选择职业的原则,认为:“在选择职业时, 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我们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无闻的,但将永恒地发挥作用并长存于世,面对我们的骨灰, 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由此可见,青年马克思在选择职业时,将人类完美与自己完美即实现最美好的社会与自由全面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此后的人生旅途中,把为全人类谋幸福当做自己的终生职业,终生遵守诺言,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这是他的人生起点,同时也是他终生理论探索与实践活动的起点。

在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马克思批判当时普鲁士封建专制并宣扬对“自我意识”的推崇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他通过比较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确立了自我意识的最高神性;通过论述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的运动,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性及人实现自由的自律性;通过论述原子间的排斥运动,反映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引申出了人类社会中的契约与友谊。他批判德谟克利特的机械决定论,肯定伊壁鸠鲁关于原子偏斜运动的观点,认为这体现了原子独立性、个性和个体性的自由。并认为,这是“定在中的自由”,是同“他物”、“他者”的关系中的自由。他这是从社会关系中考察人类个体和人类个体的自由,已经包含着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思想萌芽。马克思对自由的理论诉求预示了马克思往后的理论的发展方向。文章中马克思提出的个人在本性上应当是自由的这一原则,表明他已开始对人的自由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其次,《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开始形成。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可以说是马克思青年时代思想进程的总结,同时也是走向成熟阶段的起点。在这之前,马克思的批判矛头主要指向的是德国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从这一手稿开始转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批判,而这正是马克思提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的最初原因。在这之前马克思对每个人的自由的理论探讨主要局限在政治哲学层面,而从这一手稿开始则深入到经济学哲学领域,解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资本家全面发展是以牺牲工人的全部为代价,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不公正的状态。他指出,片面分工和异化劳动造成了人的畸形发展,而只有废除私有制、扬弃人的异化,着眼于人本身的发展,解放劳动者,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占有物不是目的,目的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这是马克思转向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重要成果,比之前一阶段从黑格尔自我意识哲学出发去解决人的自由问题,无疑是一大进步。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进一步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性论,特别是其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并给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理论,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此外,马克思还强调了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他认为应从社会的、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人及人的本质,对社会生活本身也应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社会的本质,人是社会的目的。这表明他已经完全认识到实践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清算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并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来考察全部人类历史。他首先指出“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个单纯个体或单纯群体问题,而是一个“个体即整体”的双向发展问题。人的发展与历史的发展是一致的,“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个体的发展,因为“在个体中存在着一种主体感应体现其本质力量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作为“天资”存在于个体身上,但能力的具体发挥是各不相同的。其次,他揭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只有在社会中并通过社会来获得他们自己的发展”。 个人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显而易见,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以及社会物质生产并包括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文化等相对个人来说的“前提和条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地位。因此,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研究,应当着眼于历史发展、社会发展、生产的发展来考察。马克思着重对社会与个人发展进行了历史的考察,揭示了制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客观历史规律,并展望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蓝图。马克思不仅阐明共产主义条件下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本质特征,而且根据唯物史观、历史以及资本主义的批判,具体阐明实现这一人类理想的前提、条件和道路。

再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框架基本形成。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出了最基本的思路和方法论原则,设计了一整套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方案。最后,他们满怀信心地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了未来社会是这些自由发展的个人的联合体,而未来社会的人是自由的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全社会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都不会影响他人的自由发展。《共产党宣言》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来界定社会主义,深刻地表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不仅从根本上把社会主义同一切旧社会区别开来,而且也表明了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和最高目标。

最后, 马克思在以后的理论著作当中始终不渝地坚持了这一思想。

《共产党宣言》以后,马克思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都未停止这一探索,例如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中又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他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人类发展的第三阶段。”这里不仅再现了先前的思想,而且还提出了“人的发展”主要是现实中的个体个性的自由发展的思想。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作自己的根本价值,也就是不言而喻地将人当作了全部历史活动和现实活动的本源和中心。它是马克思毕生追求的最高理想和最终价值目标,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和他们之后的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当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和基本精神。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编译局俞可平教授谈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N].报刊文摘,2004- 05- 17.

[2] 陈小鸿. 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3 卷,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陈玮琦(1991.02-),女,湖北荆州人,汉,西南政法大学2014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王艳艳(1993.4-),女,新疆库尔勒人,汉,西南政法大学2014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