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为何在抗战后期彻底贪腐?
2016-05-14黄道炫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8期
黄道炫
抗战中后期,国民党统治日趋腐败,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为何出现这种情况?
缺乏一个鼓励人才发展、监督官员行为的有效监督机制,是国民政府政治构架的致命伤。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党一党独大,各种监督机构形同虚设。
官员提升名义上通过组织层层选拔,但由于不具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实际上多以上级的一己好恶为标准,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有能力者往往沉浮于下僚,无迁升之望,……因贪污被诛之军人、公务员,为数颇多,而后来者仍毫不畏惧,群起效尤”的局面。
当时,国民党内部一份有关山东党务政务概括的报告,实际也是整个国民政府统治区官场的真实写照:“对县党部负责人之委派,多以是否拥护其个人,是否自己亲近为标准,不以是否有领导全县之能力与信仰为标准。甚或对于有能力有信仰之县党部书记长加以嫉视,无故撤换。对于转发下级党之经费,多不按时转发,或藉此以谋私利,或供其个人挥霍之需。”贪污是国民政府吏治腐败最明显的见证。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政府内的贪污腐化现象即十分猖獗。据1939年军统重庆特区报告,他们秘密查获的贪污不法人员包括交通部长张嘉璈、重庆卫戍司令刘峙、二十九集团军司令王缵绪、第二十四军军长兼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等。抗战中后期,各级权力机构贪污现象比比皆是,从中央政府的孔祥熙等大员到地方的保甲长,都不同程度存在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挥霍浪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