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影信箱

2016-05-14

摄影世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景深光圈对焦

问:我看了几个最近的手机广告,其中样片非常不错,高感光度和夜景画质不比单反和无反相机差,是不是以后能取代单反和无反呢?

答: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毫无疑问,手机体积小巧、便携性好、操作方便且不引人注目,在拍照时比单反无反相机有着巨大的天然优势。最近五六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3G、4G网络的普及,用手机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和其他社交网络上分享图像、视频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手机摄影、摄制视频技术也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大尺寸感光元件、光学变焦镜头、光学图像稳定系统、相位对焦技术、激光对焦技术、4K视频录制等许多相机上的功能都纷纷移植到手机上,手机液晶屏尺寸也不断增大,分辨率越来越高,显示效果越来越好,2K显示屏已经成为时尚。一些优秀拍照手机无论在像素数量、感光元件面积、对焦速度、高感光度、弱光下成像质量等方面都已经接近了以前卡片数码相机的水平,甚至在手机屏幕上看,手机拍照的照片比同时用相机拍照的照片更漂亮。不过,从目前技术水平看,主流手机的感光元件面积仍然在1/2.3英寸左右,像素数在1200~1600万,比起感光元件至少1英寸的无反、单反相机仍有不小的差距。至于你在手机广告上看到的那些照片,大多数是经过高手用图像软件后期处理的,个别照片甚至是用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拍摄的,你用同样的手机是拍不出这样的照片的。笔者个人观点,目前手机可以取代一部分卡片相机乃至普及型数码单反和无反相机,但在3~5年内还无法取代中、高档数码单反、无反相机。至于将来手机是否会取代相机,还要看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情况。

问:我有一台三星NX500相机,在三星相机广告上看到有一只三星NX 45mm F1.8 2D/3D镜头,可以拍摄3D照片/视频,不知我的相机可以用这只镜头吗?拍摄的照片/视频如何观看?

答:这只三星NX 45mm F1.8 2D/3D镜头是2013年推出的大光圈定焦镜头,也是世界上第一只单光路3D镜头。在此之前的2010年,松下曾为其M4/3系统GH2等无反相机推出过一款型号为徕美G 12.5mm F12的3D镜头,等效35毫米镜头65毫米焦距,在一个镜头内有2个水平并列的3组4片镜组,实际上是把两个相同的镜头内置在一个镜头内,只有f/12一挡光圈,既不能自动对焦,也无法手动对焦(没有对焦环),只能依靠f/12的小光圈景深较大的特点拍摄最近对焦距离0.6米以外的物体。拍摄时,要将相机的画幅调为16∶9,尽量使用三脚架,水平拍摄。它只能拍摄3D(立体)图像,不能拍摄3D视频。拍摄的3D图像可以在松下支持该功能的电视机上播放。

而你提到的这只三星NX 45mm F1.8 2D/3D镜头比松下3D镜头性能更好。它外观上与普通镜头无异,只是侧面多了一个2D/3D转换开关,拨到3D位置时,它的镜头内部一个图像分离器可将图像分为左右均等的两部分,最大光圈也变为F3.5,通过支持该功能的相机,就可以拍摄左右两部分图像,再合成为3D照片/视频。在拍摄3D图像/视频时,它拍摄1.5~5米的景物,3D效果最好,光圈值也固定为f/6。不过,拍摄的3D图像只能在支持该功能的三星电视机上通过3D眼镜观看。由于这种立体图像/视频同时需要镜头、相机和电视机的支持,不能在相机和电脑屏幕上观看,因此对大部分人来说意义不大。

问:摄影用的滤镜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用途?

答:滤镜是随着相机的发明而出现的一种附件。早期摄影只能拍摄黑白胶片,因此滤镜种类很少,只有红、黄滤镜等几种,后来出现了彩色胶片,滤镜种类逐渐增多。现在,主流相机已经进入了数码时代,很多滤镜被后期图像处理软件所替代,但仍然有不少人使用。摄影用的常用滤镜有下面几种:

1.UV镜。UV是英文Ultraviolet(紫外线)的缩写。顾名

思义,UV镜可以滤除紫外线。在晴朗的室外,尤其是高山地区和海边,紫外线非常强烈,它会影响胶片的感光,使成像质量下降。因此对传统胶片相机来说,UV镜很重要。同时,它并不影响光线的其它性能,可以当做保护镜,长期装在镜头前面。

2.保护镜。保护镜的主要作用是保护镜头,防止尘土、水、砂石等进入镜头,防止磕碰、飞溅的小石头等物体损坏镜头,可以长期安装在镜头前。它有单层镀膜和多层镀膜两种,多层镀膜的效果更好。由于不能滤除紫外线,它比UV镜便宜。对于大部分数码相机来说,感光元件对紫外线并不太敏感,因此没有必要使用UV镜,用保护镜代替即可。

3.偏振镜(偏光镜或PL镜):偏振镜由两片灰色镜片构成,镜片侧面外圈的一部分可以转动,转动它就可以带动一片镜片转动。对着某个方向转动时,通过镜片看出去,景物会有明显的明暗变化。这是因为它可以滤除光线里各方向的散射光,只让某一个方向的光线通过,因此可以降低非金属表面的反射,在逆光摄影时减少眩光,增强反差和色彩饱和度。同时,它也会降低通过镜头的光量。在拍摄静物或风景时,偏振镜可以抑制玻璃、水面等的反射,或使天空更蓝,白云更突出。根据过滤偏振光的机理不同,偏振镜可以分为圆偏振镜和线偏振镜两种。其中,圆偏振镜效果更好,但价格也贵一些。

4.减光镜:减光镜也叫中灰密度镜、中性灰度镜或简称中灰镜、ND镜,它分为许多种,常用的有ND0.9、ND1.2、ND1.8等,表面呈灰色至黑色的不同颜色,颜色越深减光效果越明显。其作用主要是减少进入镜头的光量,但不改变光线的其他性质。减光镜可以为创作带来更多的曝光手段,比如白天也可以使用大光圈、也能用长时间曝光,可以在白天用长时间曝光把水面拍出丝绸般的效果。

5.渐变镜。渐变镜可以减小画面的光比反差,主要用于拍摄风景时降低天空和地面间的光线反差。它又分为若干种:

a.中灰渐变镜,分为软渐变、硬渐变,软、硬渐变等。一般常用的有0.6、0.9、1.2三级,镜片灰色部分遮挡的效果相当于减光2、3、4挡,从使用来看,0.9这一级的使用频率最高。

b.彩色渐变镜,即带有颜色的渐变镜,用于拍摄落日、海面日出等;

c.反向渐变镜,这是一种特殊的渐变镜,灰色最暗的部分在镜片黑白交界的地方,灰色从中间向边上渐变递减,在使用慢门拍摄海平面、日出日落太阳接近海平面时最适合使用。

问:使用三脚架的时候是否还需要开着防抖功能?拍摄时,感光度的数值是越低越好吗?

答:相机的防抖系统分为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两种,其中光学防抖效果比电子防抖好很多,我们提到防抖系统主要是指光学防抖。光学防抖系统又分为镜头防抖和机身防抖两种,可以获得相当于提高快门速度3~5挡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手持拍摄的成功率,让我们拍出好作品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很多摄影爱好者都将是否有防抖系统作为购买器材的重要指标之一。防抖系统的工作原理说起来很简单,大部分镜头的防抖结构是由陀螺仪和浮动镜片组成,陀螺仪侦测抖动,然后驱动浮动镜片做出相应反向补偿,就可以达到防抖的目的。而机身防抖原理相同,只是把感光元件置于一个可向各方向运动甚至转动的悬浮机构中,悬浮机构根据抖动的方向驱动感光元件运动,以抵偿抖动的影响。

在使用三脚架拍摄时,机身反光板抬升、快门开合引起的高频振动同样会被机身、镜头侦测到。如果这时防抖系统仍在工作,就会做出相应运动进行补偿,但其实这时相机是被牢牢地固定在三脚架上,几乎是静止的,因此防抖系统的工作反而帮了倒忙,降低了照片质量。因此,在使用三脚架拍摄时,最好将防抖关闭,同时开启反光板预升,保证画质。

一般来说,最低感光度下画质最好。在用三脚架拍摄时,相机、镜头几乎是静止的,因此快门时间长不会影响画质,在此情况下,用最低感光度无疑会获得最好的图像质量。

问:曝光补偿在什么模式下用才最合适?相机里的色彩空间的选择该怎样设定?

答:曝光补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功能,特别是在光线复杂的条件下更为重要。不论是哪种品牌的相机,都是以18%灰为基准进行测光的。但是,日常拍摄中我们几乎很难碰到被摄物体的亮度刚好为18%灰,需要手动对相机的测光进行校正,这就是曝光补偿。举个例子,冬天拍摄雪景时建议大家增加曝光补偿,这是因为相机以18%灰为标准对雪进行测光,而实际上雪远比18%灰更亮,如果不手动增加曝光补偿,那么拍出的雪景肯定是灰蒙蒙的。相反,拍摄亮度较低的偏黑景物时,要减少曝光补偿,这样才能保证曝光正确。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白加黑减”原则。再比如,拍摄舞台上被追光灯照射的演员,画面中大部分都很暗,唯有演员很亮。此时如果采用偏重中央或多区域等常规方式测光,演员就会严重过曝,此时也要利用曝光补偿减小曝光,使演员正确曝光。

色彩空间又被称为色域,其实可以理解为颜色范围或色彩丰富程度,由大到小排列为ProPhoto RGB、Adobe RGB、sRGB。选择时应该根据照片的输出需求选择正确的色彩空间,目前大多数初学者对色彩空间不了解,不论照片有哪种用途都选用sRGB,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

Adobe RGB是由Adobe公司推出的色域标准,sRGB是由惠普与微软公司于1997年共同开发的,Adobe RGB相较于sRGB有更宽广的色彩空间,它包含了sRGB所没有的CMYK色域,层次较丰富。而ProPhoto RGB的色域比Adobe RGB更大,因此目前数码打印机都不能识别这种色彩空间,只有对影像输出有很高要求的专业摄影师才会用到。

选择色彩空间还与照片用途有关。在平时的网络浏览中,基本只能显示sRGB。而在输出大幅作品时建议改用Adobe RGB,这样能获得更丰富的色彩细节。

问:大光圈镜头在最大光圈时有出色的浅景深和背景虚化效果,但是当光圈开到最大时,影像素质也会下降,有些甚至惨不忍睹。如何才能用好大光圈镜头拍摄?

答:除了一些名牌镜头外,大部分大光圈镜头由于成本、质量等原因在最大光圈时都会有分辨率、反差下降,以及对焦困难等问题,是一把“双刃剑”,因此使用时应格外注意下列问题:

1.对焦。大光圈带来的浅景深,很容易虚化背景,但机位稍微一移动,焦点就会变化,造成焦点偏移。如拍摄人像时,使用先对准人物的眼睛对焦,然后再重新构图拍摄的方法很容易造成焦点偏移。此时不妨选择单点对焦,把焦点选择在人物的眼睛上,避免重新移动构图,或者干脆采用手动对焦。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些对焦辅助功能,如放大或峰值对焦,也对精确对焦很有帮助。

2.控制景深。大光圈导致浅景深,可以得到主体清晰、背景模糊的效果。但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即镜头焦距与拍摄距离。镜头焦距越长,离拍摄体越近,虚化效果越明显。所以使用大光圈拍摄时,不要忘了尽量使用长焦距镜头,在近距离拍摄。

3.选择光源。影像的锐利度,需要一定对比度去衬托出来,所以光源对影像的影响尤其重要。合适的光源能增加主体的立体感,继而强化影像的锐利感。

问:最近几次为别人拍照,被拍的人经常说 “一照相就看上去胖10斤”,我很苦恼,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和怎么解决?

答:大部分人拍照时都愿意显得苗条一些。一些女士对于自己形象和身材的要求更是到了苛刻的地步,所以作为摄影师必须要考虑如何将被摄者拍得更好看。一般来说,将人物拍“苗条”可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避免桶形失真。在使用广角镜头和变焦镜头的广角端拍摄时,一定要注意“桶形失真”问题,这些镜头会把人拉伸成气球样,让被摄体变成“土肥圆”,甚至连50mm定焦镜头都可能有一点变形。解决的办法有三种:一是不使用广角镜头,而采用标准或长焦镜头;二是通过角度、构图等减小或消除变形;三是用Lightroom等图像软件轻松修正。

2.注意拍摄角度。拍摄人物,尤其是女性时,不要从下往上拍。因为这样拍出来显得很胖。建议找个高一点的地方,从上往下拍,这样能起到修型的作用。

3.注意着装。正常人应避免穿着亮色、纯色并且腰部和袖子设计都十分宽大的衣服拍照。如果非穿这些拍照不可,可以用首饰、包等配饰掩盖掉一些缺陷。

问:在街拍时为了提高作品成功率,很多人喜欢使用大光圈拍摄。那什么时候用小光圈拍摄呢?有什么注意事项?

答:很多人用大光圈街拍,或许认为这样才能强调主题,并且借用美丽的背景虚化为作品加分,但这样一来,观众无法清楚分辨拍摄地点,也常常使得主题与背景产生脱离,甚至失去街拍的意义。因此,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小光圈是必要的。

缩小光圈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可以获得较大的景深来提高成功率。因为一般的街拍,都是运用观察力捕捉瞬间,需要手疾眼快,抬手就拍。此时用大光圈很容易脱焦,不如缩小光圈以提高合焦的成功机率。

另外,还有些摄影师为了争取时间或是降低被主体发现的可能,会将相机直接垂挂于胸前或与腰同高的位置盲拍,这时若是采用大光圈来拍摄,由于景深小,很容易造成主体模糊,而事先把光圈设定为f/8~11,对焦距离设定为1.5~3米,几乎1米外的物体都在景深范围内,不仅能避免主体脱焦的窘境,也能使作品有较好的画质。顺便说一句,为了提高街拍成功率,除了缩小光圈之外,也可以采用广角定焦镜头。因为广角镜头景深较大,就算盲拍也会比使用中长焦镜头有更高的成功率。定焦镜头固定的视角也可让拍摄者练习预视的能力,对于“摄影眼”的培养有不小帮助。

用小光圈进行街拍时,要特别留意快门是否会低于安全值。因为缩小光圈意味着相机必须放慢快门速度,以维持影像的正常曝光,若快门速度过慢,会增加照片模糊的机率。所以在拍摄前,要先观察现场当时的光线情况,决定该使用何种拍摄模式。在阴天的街道上,由于阳光被云层遮蔽而产生柔和的漫射光,环境明暗不会有剧烈的改变,此时可以放心采用光圈优先或全手动模式,先将光圈视情况固定于 f/8~11 之间,快门则由相机决定或自己设定,以不容易手震为原则,然后试拍一张,若太暗或太亮再通过改变 ISO 值来调整。在晴朗的白天进行街拍,建议改用光圈优先模式。因为烈日下有无遮蔽物的反差会有非常大的变化,若使用手动模式,除非是对各环境下的光圈快门和 ISO 组合有十足把握,否则失败的机率会大为增加。

在缩小光圈并想要维持一定快门速度的情况下,唯有提高感光度才能保持曝光准确,但有些较旧的机型最高ISO值不太高。此时不妨设定为黑白模式,然后采用高ISO拍摄。拍摄完通过后期制作增加些对比度,获得类似像日本街拍大师森山大道的那种风格。

用小光圈拍摄,也可以采用追焦的办法,利用较慢的快门速度产生画面的运动感。最好在画面中同时出现动与静两种元素,能让影像有强烈对比及注目的焦点。

问:能否介绍一下手表的拍摄布光和技巧?

答:拍摄手表难度较大。首先,它有高反光面,很难拍好;其二,手表的各个部分材质都不相同,要在一种光线环境中把不同部分的质感、材料清晰地表现出来,需要一体化操作思维,即前期布光到什么程度才可拍摄、需不需要分阶段拍摄、后期需要进行哪些修补或合成步骤等。下面介绍一种包围布光法,可以解决手表的高反光问题和质感问题。

包围布光法的原理是在手表需要出现光带(也就是塑造光感)的方位各布置一组大面积柔光箱,灯光功率视需要表现的面和材料而定。当分别布置不同输出光量的柔光,便可以自由调整产品不同部分的光比。除了高度与拍摄手表相当的灯位,顶部的氛围光也是必不可少,它的主要作用是为表盘提供光亮。之后,再通过调整各个柔光面硫酸纸之间的空隙,可以有效地控制手表外围黑色光带的宽度。

包围曝光的各个围面是可以自由移动的。由于光线是四周环形布局(当然,顶上也布置了一只灯,用以照顾表盘),摄影师就不能走进光线区域。拍摄时,摄影师可以联机拍摄,在电脑上控制相机快门。

猜你喜欢

景深光圈对焦
影像视界
一种结合物理模型和景深估算的图像去雾算法
影像视界
多重对焦有必要吗?
相位对焦vs对比度侦测对焦
喀嚓前一秒的技术DC对焦方式
谈谈景深与超焦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