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沃克·埃文斯

2016-05-14娜塔莉

摄影世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埃文斯伯恩沃克

娜塔莉

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1903~1975)的名字在摄影史上无法绕过,他对纪实摄影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1938年9月28日至11月18日,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为埃文斯举办名为“美国影像”的展览,并配合出版了同名画册。在这次展览的宣传通告上写着:“这是现代艺术博物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个人摄影展。”

当时的展览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单个人物和社会环境照片来描绘美国社会,第二部分的摄影作品则是美国的文化产品——街道边的建筑、工业区、农村教会和木屋等。这些照片没有连贯的叙事内容,更多用直接、冷静的拍摄手法,通过独特的构图方式、反复出现的象征符号,以及照片之间的相互影响创造出一种独属于埃文斯的视觉语言风格。

虽然现在人们无缘感受当时的展览,但《美国影像》这本书却被保留下来。2014年,浙江摄影出版社引进了《美国影像》的75周年纪念版,让国内读者一睹埃文斯是如何用简洁、直接、清晰的影像描绘了当时处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社会。这本画册严格按照其最初顺序呈现,也分为两部分,每部分都附有每幅照片拍摄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说明。

除了《美国影像》摄影画册,今年浙江摄影出版社推出“摄影大师传记丛书”,其中就有由摄影史学家贝琳达·拉思伯恩(Belinda Rathbone)撰写的《沃克·埃文斯》。为了写作这本传记,拉思伯恩采访了百余位埃文斯的朋友和同事,包括埃文斯的两位前妻,并梳理了大量档案和信件。阅读后读者能更深入理解这位创作了《美国影像》的摄影师的复杂个性。

“他不热衷追忆成名之路”

拉思伯恩曾经在1970年代见过埃文斯两次。第一次是埃文斯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举办的一场回顾展开幕式上,她上前和埃文斯打招呼:“我也来自圣路易斯!”

拉思伯恩发觉自己和埃文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出生在圣路易斯,热爱书本和文学,但对于其它科目(例如数学和拉丁文之类)则一窍不通。埃文斯说他曾经是一个无聊的叛逆学生,大学只读了一年就辍学了。但他相信最好的摄影师是发自内心的,是自学成才的,就如同他自己。

那时,埃文斯已经进入耶鲁大学,担任摄影教授。他留给拉思伯恩一张作品目录单,上面写着:“给贝琳达,满怀赞赏与喜爱。”

在开幕式结束后,埃文斯邀请拉思伯恩去参观他在康涅狄格州旧莱姆的寓所。在拉思伯恩写作此书时,当年的记忆一直伴随着她,比如埃文斯工作室摆放的精致古董椅子,以及屋里铺的旧天鹅绒布。

随着对有关埃文斯的摄影展、专著和评论文章持续的关注,她发现与埃文斯同时代的其他著名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玛格丽特·布克- 怀特、曼·雷——在他们的回忆录中记述自己的成名之路,追忆他们经历过的那些美好时光与所结识的伟大人物,以及自己取得的显赫成就时,埃文斯却保持了低调。在埃文斯看来,与其大费笔墨解释自己是如何变成今天这样的艺术家,还不如将这个问题交给读者去思考。“几乎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是被一种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力量造就出来的。”他说。就他个人而言,他显然很愿意让这种力量成为一个不解之谜。尽管已预见到会有人写一部关于他的传记,但他并不热衷于效仿同时代其他摄影师的做法。

在埃文斯过世后,艺术市场迅速扩张,对摄影的学术研究也不断深入,但不少研究只会选取一些残缺不全的信息碎片,来考察埃文斯职业生涯的主要阶段。拉思伯恩觉得是为埃文斯写一部全面传记的时候了,将他与他的生活形态、他对友谊的平衡、他的工作方式、他所喜爱和收藏的物件、他的困扰和他的家庭联系起来,简而言之,对与埃文斯有关的一切事物作全景式的考察。

全景式考察埃文斯

在拉思伯恩开始写作此书时,面对这样一个混乱的现实:埃文斯的一些底片、论文和收藏品仍旧在他的遗嘱执行人约翰·希尔的手中,他提供给学者们一些文件,并将一些早先不为人知的照片和文件在一些研究专著中公诸于世,这些专著包括:《最初与最后》《工作中的埃文斯》《沃克·埃文斯:哈瓦那》和最近的一部《沃克·埃文斯:饥饿之眼》。除此之外,埃文斯生活和工作的其它证据则散见于博物馆的收藏品、图书馆的手稿之中,他的家人以及他的生平好友的记忆中。

在为期五年的研究中,拉思伯恩采访了一百多位认识埃文斯的人,既有与他关系密切的人(包括他的两位前妻在内),也有跟他不那么熟的人,例如他在预科学校同学,一些社交场合认识的人,在《财富》杂志的同事和在耶鲁大学的学生、助手以及其他摄影师伙伴等。

为了调查埃文斯的朋友和社会关系,拉思伯恩从新墨西哥州的陶斯游访到英格兰的威尔特郡。她还研究了他的许多摄影作品集,大大小小的,公开出版或仅供私人交流之用的,其中一些来自国会图书馆、现代艺术博物馆、J·保罗·盖蒂博物馆,以及摄影收藏家克拉克·沃斯维克(他私人收藏的埃文斯照片超过一千五百张)。她还通过调查雇用记录和市政名录来了解埃文斯的行踪信息,通过调查大学收藏品和各种各样的存档文件来掌握其真实的生平细节。

基于扎实而深入的采访,拉思伯恩写下的细节非常生动、丰富,例如:

“晚年的沃克·埃文斯给一群富有的大学生致辞时曾经这么说:‘特权, 是一种不道德也不公正的所有物。但是,如果你已经拥有了特权,也许你本意并不想得到它,却还是可以去利用它。”

“这个身材矮小的男子穿着绅士气质的粗花呢大衣,目光透过一副圆框眼镜直落在自己的长鼻梁上,看起来好像与他那些著名的废车场、布告牌、加油站和小城镇的大街之类的照片构成活生生的对照。他在大萧条时期与南方贫穷的佃农们的相遇让他明白了特权是不道德且不公正的东西。”

“他的举止既高贵又不拘小节,他那显露良好教养的优雅口音,在随意停顿时会有一些口齿含糊和结巴,这一切,对许多人而言都表明了他是一位贵族,尽管也许不是生来就是贵族。‘他喜欢暗示他的出身高贵且有良好的教养,他的一位密友说,‘我觉得更确切地说,他应该是个自我造就的有教养的人。”

当这些细枝末节的信息以时间为线索整合起来,描写出埃文斯在美国中西部成长的童年、巴黎的游学时光、受雇于美国农业安全管理局时的游历阶段,为《财富》杂志工作的岁月,在耶鲁大学教学的晚年,以及家庭的启示,等等。一个美国摄影史上的殿堂人物一下子变得有血有肉。

让大师走出词条

除了《沃克·埃文斯》一书,“摄影大师传记”系列目前还出版了《爱德华·斯泰肯》《比尔·布兰特》《尤素福·卡什》《亨利·卡蒂埃-布勒松》4位大师的传记。这套丛书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复旦大学教授顾铮主编,计划之后会再陆续推出5位世界级摄影大师的传记作品。

顾铮在叙述这套书编辑初衷时写道:长期以来,国内的摄影读者对于世界摄影史的了解大多停留于阅读简单通史型读物的状态,无法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国外更新的研究成果,而基础性的可供参考的相关材料几近于无。而且,国内作者所知的有关世界摄影家的“故事”、“逸事”太少,因此,难以涉笔成趣。他希望读者通过阅读传记书籍,把本来相对平面的、甚至是干巴巴的词条式叙述的摄影家“标签”,转化为立体的、血肉丰满的生动形象,并进一步加深对于世界摄影史的理解,培养对于摄影史的兴趣。

而对于这些摄影大师的创作甘苦,阅读他们的传记确实不失为一种领悟方式。所谓的摄影史教养,其实也与这种种摄影历史细节有关。

猜你喜欢

埃文斯伯恩沃克
考特妮和龙
未来科幻城
谷歌的另类招聘
绿眼睛
《谍影重重5》伯恩的全面回归
克里斯·埃文斯 论队长的独一无二
世上最美丽的吻
世上最美丽的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