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涨价!国产手机的大时代来临?

2016-05-14钟佳德

消费电子 2016年8期
关键词:国产手机涨价售价

钟佳德

手机行业一直都在激烈地搏杀,各品牌都使出浑身解数抢食市场份额。在经过几年的拼杀后,国产手机如今已取得不错的成绩,市场份额不断增大,现在让苹果都有很大压力。随着国产手机占领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大,国产手机品牌也希望借此增加品牌溢价能力,纷纷开始尝试提升手机价格策略,力图增加利润和提升品牌层次。这也造成了国产手机大涨价的风潮,这一风潮是吹响国产手机时代全面开启的号角还是国产手机品牌的自我幻想呢?本期《消费电子》杂志记者就为大家详细分析国产手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涨价背后的逻辑与涨价产生的影响!

涨价不等于就是大品牌

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93亿部,年增长10.3%,其中来自中国地区的手机品牌合计出货量高达5.39亿部,占全球比重超过四成。行业内预估,今年中国品牌出货将超越三星、苹果总和,全球市场份额将达到45%。国产手机无疑已经在全球手机市场成功崛起。

不过,国产手机攻城拔寨的利器却是超高性价比,所谓超高性价比是在牺牲利润空间的前提下通过低价高配置来打动消费者,通过提升销量来整体占领市场,获取利润。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产手机品牌给人的印象都是高性价比,而且这种形象深入人心。

从长远来看,这种形象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并不好。尤其是在进入消费者开始对品牌追崇的时期,不但会让销售乏力,而且也难以进入高端市场。

以小米为例,小米从一开始创立就以高性价比,低价格高配置为定位,集中攻占对价格比较敏感的用户群体,这一策略在前期帮助小米快速拓展市场功不可没。然而,经过几年的高性价比、低价的市场教育,小米这个品牌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低价和高性价比的中低端品牌烙印。在进入2016年,手机市场开始比拼品牌性竞争,对于善于捕捉市场趋势的小米必然不会忽略这趋势,因此小米也开始转型,力图推出高售价机型,进攻高端消费群体市场,同时也提升单机销售利润。但是小米也遇到尴尬,在日前发布的红米Pro定价为1499元,在发布会现场,当宣布售价为1499元时,现场不再像以前那般惊喜连连,反而是发出“怎么这么贵”“不是吧”这样不解的惊讶。这一现象足以说明品牌特性对产品与售价方面的影响。

而反观苹果,作为高端品牌的一哥,苹果品牌的特性是有品位和高端。而且高端人群愿意花高价为其买单。向来主打高售价的苹果在推出3000元左右的5SE机型时,甚至有人惊呼这么低价,苹果还是苹果吗?

苹果的高端定位,不但让其有很高的品牌溢价能力,而且其利润空间也是行业领先。据调研公司Canaccord Genuity针对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厂商每赚1美元,其中有91美分都被苹果囊入了怀中。足见苹果拥有巨大的利润空间。而国产手机虽然数据喜人,但有量却没有利润。

显然,国产手机品牌也意识到了这个短板,因此也在千方百计摆脱品牌低端、低价的固有印象,力图开创全新的高端品牌形象,这个思路是对的,也是未来真正崛起成世界品牌的利器。但是对于如何提升品牌形象,国产手机品牌应该有更多的思考,并不是为了高端就涨价,仅觉得涨价了才能算是大品牌,这样的涨价逻辑是错误的!因为涨价了不等于就是大品牌、就是高端品牌!

价涨了,但技术却没有惊喜创新

从去年开始,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国产手机品牌旗舰机售价不断上探。从锤子T1开始,华为P8、小米Note、OPPO R7、中兴Axon天机、vivo X5 Max等等一系列新出的国产旗舰机售价都直逼3千,一些厂商甚至还吹响了奔向4千价位的冲锋号,就连近期一直追求走量、打价格战的魅族也放出口风,将以全新的品牌标识发布新的子系列来主打高端。

IDC 在发布的 2016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研究报告中提到,中国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从 2013 年的 207 美元(约合人民币 1380 元)上涨到了 257 美元(约合人民币 1714 元)。

虽然国产手机品牌均在不断突破自身产品售价,力图开拓全新的高端品牌形象,而且也确实做到了。目前很多国产手机的高端旗舰机型售价均在3000元左右,已经属于高端机型层次。但是这涨价的背后也暴露了国产手机品牌的软肋——技术创新乏力。

在主打高端品牌形象国产中,国产手机品牌更多的将精力投入在产品外形设计、做工、营销等方面。而在技术创新方面却依旧举步艰难。

目前,国产手机品牌在技术创新方面走在前列的是华为,华为在2015年企业专利排名方面以3898件蝉联榜首,但排行前五的企业也仅有华为一家,一枝独秀仍然难以掩盖我国手机生产商创新实力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目前,国产手机的利润十分微薄,国产手机厂商的处境进一步恶化,这也直接导致了当前市场上的终端产品千篇一律,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的困局。纵观2015年,大部分国产手机除了关键技术上难以抹掉模仿的痕迹之外,在工业设计上同样难逃模仿的嫌疑。

国产手机品牌目前面临一个困境,那就是价格涨了,但是手机产品却鲜有惊喜的创新与突破。这样一正一负的消耗,国产手机品牌不但失去了一部分中低端用户群,而且在高端群体中为其买单的欲望不够,这就造成了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

国产手机大时代更需要创新的支撑

国产手机在经历过几年的野蛮式生长之后已经达到瓶颈,想要继续发展,创新是根本途径。

未来几年,手机大时代将属于国产手机。但目前,距离国产手机的大时代还有一些距离。不过这个距离可以用创新去弥补。

国产手机想要赢得未来胜利就要求国产手机必须坚持创新,以前那种照抄国外的做法必须完全舍弃。国产手机品牌应该多去了解用户的需求,而不是闭门造车,虽然看似研究出一个新的方案,但用户不认可就没有任何意义。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技术研发方面加大投入。这方面华为给了我们很好的榜样,值得借鉴。据数据显示,华为在2015年,研发投入了596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收入15%。过去十年,华为研发投入累计超过2400亿元人民币。正是这巨额的研发投入,才让华为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

但是,当下,国产手机品牌很少谈研发,谈论最多的是营销,互联网思维甚嚣尘上。例如,OPPO和Vivo就是热衷电视广告营销的代表,据报道,2014年年底,2015年湖南卫视黄金广告资源招标会上,vivo以3.5亿元冠名湖南卫视老牌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而OPPO则以4亿元夺下《偶像来了》的冠名。虽然营销能给企业品牌形象取得巨大作用,但是如果一味追求营销推广,忽略了技术创新与研发,那么在遇到困境时,终究难以熬过冬天。而且还会陷入到压缩研发投入的恶性循环。

除了树立创新意识及加大研发投入外,还应该有远见,要着眼未来的技术研发。就像华为一样对未来技术不计成本的投入。比如中国手机缺乏核心的手机芯片,目前主流配备的核心芯片均是国外的,这也让更多的利润流入他国厂商。如果国产手机品牌也能像华为那样能十年磨一剑地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芯片,那么未来,国产手机的大时代才能真正到来。

国产手机的正确突围路径

虽然小米的成功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抓住了当年电商发展的爆发窗口,但2016年行业的发展主要是对2015年的延续,并不会有更多新机会提供给后来者,没有核心竞争力与品牌优势的手机品牌生存越来越艰难成为必然,因此如何巩固自己的优势,弥补短板是每个手机品牌都面临的问题。

即便是主打高性价比的互联网手机,也需要个性化与品牌的支撑,才能带来更高的溢价,从而实现盈利。或许,把产品做好做精才是正途。我们也看到,目前国内发展较好的厂商在产品研发上同样表现优异。例如华为Mate 8在内在动力芯片、系统级安全防护、快速充电、产品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提升;魅族MX5采用全金属机身,mBack物理Home键以及全球领先的快充技术mCharge,可40分钟充满60%,亮点十足;OPPO R7系列则继续搭载其自主研发的VOOC闪充功能,“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也是其产品实力的体现。

国产手机品牌在手机的做工、性能配置和使用体验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只有摆脱模仿的痕迹,实现自己的创新与突破,研发自己的创新技术,方能真正实现自立,在未来手机大时代里绽放光芒。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国产手机要突破预期,未来与智能家居、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的跨界交融同样必不可少。

未来,国产手机品牌需强化自己的优势领域,弥补短板,寻求品牌溢价能力、盈利能力,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形成自己的创新技术优势,这些才是国内手机品牌的正确突围路径。

猜你喜欢

国产手机涨价售价
售价决定一切 第十一代雅阁e:PHEV
售价39.98万元,集度ROBO-01探月限定版正式发布
国产手机,走红海外
售价34.9万元起售,极氪001 ME版发布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尿素涨价坐实的两个必要条件
共享单车涨价只能是权宜之计
唉,又涨价了
国产手机几家欢乐几家愁
创新力不足导致国产手机再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