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群体”教学模式在中职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6-05-14邱有洁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职体育篮球教学教学模式

邱有洁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小群体”教学模式在中职篮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群体”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中职学生对篮球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期能够借此为中职篮球教学改革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小群体”教学模式 篮球教学 中职体育

篮球教学是中职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如何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中职篮球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随之成为了中职体育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是,通过一系列的文献研究和走访调查却发现,现阶段我国很多中职院校的体育任课教师在组织开展篮球教学活动时,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是以单纯的向学生进行篮球知识和技术的灌输为主。这种滞后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也不利于中职篮球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的提升。而“小群体”教学模式作为在全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诞生的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通过学生群体内部的相互帮助和群体之间的相互竞争,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鉴于此,为了改变中职篮球教学中的上述问题,本文就针对“小群体”教学模式在中职篮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借此为中职篮球教学改革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小群体”教学模式在中职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检索收集了大量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资料涉及中职体育教学、篮球教学、“小群体”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为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对比实验法。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了福州财政金融职业中专学校2015级2个班的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展了教学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学生50人,其中实验组为女生21人,男生29人,对照组为女生19人,男生31人。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1)在教学实验开始之前首先对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和篮球运动技能进行考核。(2)在教学实验开始之后,给予实验组实验刺激,采用“小群体”教学模式组织开展篮球教学活动,对照组则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开展篮球教学活动,除此之外,其它的教学条件,如:教学场地设施、教学师资等两组学生均保持一致。(3)在教学实验结束之后,再次对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和篮球运动技能进行考核。

3.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7.0对通过教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后两组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在教学实验开始之前和教学实验开始之后,针对两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时,选择的身体素质指标为50米跑、男1000米跑、女800米跑、立定跳远和助跑摸高。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结果见表1和表2所示。

由表1和表2可知,在教学实验开始之前无论是实验组男生与对照组男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结果之间,还是实验组女生与对照组女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而验证了在教学实验开始之前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基本是处于同一水平的,确保了教学实验结束之后两组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测试成绩的可比性和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在教学实验结束之后,通过表1和表2中的统计数据可知,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之后,两组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结果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无论是实验组男生与对照组男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结果之间,还是实验组女生与对照组女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结果之间,仍然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也就是说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仍然是相当的。而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结果据分析主要是因为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出现非常明显的变化。所以,在历时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中,虽然两组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均有所提升,但是却因为实验时间有限并没有出现显著性的变化;二是,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会受饮食习惯、体育锻炼习惯、作息习惯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仅仅是篮球教学模式这一刺激因素的变化,并没有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产生质的影响。所以在教学实验结束之后两组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结果并没有出现显著性的差异。

(二)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篮球技能考核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篮球技能效应指标选择的是一分钟原地定点投篮和半场往返运球上篮。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的篮球技能考核成绩具体见下表3和下表4所示:

由表3和表4中的统计数据可知,在教学实验开始之前,无论是实验组男生与对照组男生的篮球技能考核成绩,还是实验组女生与对照组女生的篮球技能考核成绩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在教学实验开始之前两组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是相当的,从而确保了教学实验结束之后两组学生篮球技能考核成绩的可比性和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在教学实验结束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篮球技能考核成绩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提升。其中,对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篮球技能考核成绩进行组内比较可以发现,在教学实验结束之后,对照组学生的篮球考核成绩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相较于实验前而言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知,对照组学生的篮球技能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实验组学生的篮球技能考核成绩同样也出现了明显的提升,而且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各项篮球技能考核指标成绩的提升幅度均要远远的大于对照组学生篮球技能考核成绩的提升幅度,其中实验组男生的一分钟定点投篮和半场往返运球上篮以及实验组女生的半场往返运球上篮成绩相较于实验前而言更是出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在教学实验结束之后,再次对两组学生的各项篮球技能考核成绩进行组间比较还可以发现,原先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的两组学生,无论是实验组男生与对照组男生,还是实验组女生与对照组女生各项篮球技能测试成绩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实验组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已经远高于对照组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小群体”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在学生篮球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而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结果据分析是因为:一方面“小群体”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所营造出的竞争氛围,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小群体”教学模式中,学生群体内部互帮互助的学习关系,能够让学生在篮球技能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及时得到组内其他同学的纠正,从而避免了错误技术动作的形成,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小群体”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中职学生对篮球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中职体育任课教师应积极开展关于“小群体”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促进“小群体”教学模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普及。

参考文献:

[1] 刘杰,苏煜晴.小群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2] 杨伟林.“小群体”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现代教育.2015.05.

猜你喜欢

中职体育篮球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中职体育教学体现终身体育思想的几点思考
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基于身体与职业素能的中职体育创新教学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