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的设问能力
2016-05-14李慧
没有问题不教学。只要有教学,就必然有问题,问题是教学存在的前提;一旦没有了问题,自然也就没有了教师“教”的需要和学生“学”的必要。谁也无法否认,问题是客观存在于教学之中的。但是,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却不是与生俱来、天然生成的,它需要我们用慧眼去发现。所以,发现问题就成了教师的一项最基本、初始化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仅仅发现问题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具备将发现的问题转化为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设置问题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研读教材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而合理地、有创造性地通过设置问题来展开、组织教学的能力则是对教师的较高能力要求。从发现问题到设置问题,体现的是教师专业发展路上的一个过程,它真实地反映着教师的基本素养,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始终这样认为,尽管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设置一个问题却远比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设置一个问题,其前提条件是要能够发现问题,而在发现问题之后,教师还要思考并着手解决问题;惟有在发现并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才可能去设置问题。所以,设置问题的过程,既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专业素养得以提升的过程。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很多时候,尽管面对的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但不同素养的教师设置出来的问题是迥然不同的,这中间体现出来的就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下。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有关历史教学的案例:两位教师“同题异构”《祖国统一大业》一课,最后都必然地讲到台湾问题。其中一位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台湾能不能实现和平统一?”结果全班50余名学生,认为能实现和平统一的只有寥寥四五个人,其余全都持否定意见,而理由又多半不着边际。而另一位教师在讲授这项内容时设置的却是这样一个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和时事政治,你认为当前影响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各有哪些?据此,你认为台湾问题的未来走向是什么?”教师设置的这一问题就巧妙地避开了“能不能实现”这一大而空的、严重脱离学情的“陷阱”,较为顺利地落实了“和平统一解决台湾问题”这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相比于前者,后者显然要高明出许多。这则事例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点借鉴和启示。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什么问题,怎样设置问题,以及问题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谨慎地研究,反复地考量。在设置每一个问题时,既要关注到问题的合理性,要合乎教材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也要关注到问题的前瞻性,不能就事论事、原地踏步,要有适当的提高和超越;既要有系统性,也要有创造性,还要有艺术性;既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也要能“投石冲开水底天”。这其中彰显的是教师的智慧和能力,彰显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
很多语文教师可能都教过《庖丁解牛》一文,笔者也曾多次听过这篇课文的公开课教学。但实事求是地说,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我们都知道,在《庖丁解牛》一文中,文惠君曾两次说到“善哉”:一次是在庖丁展示了“解牛”的技艺之后,一次是在庖丁回答文惠君所问“为什么技艺达到如此地步”之后。但是,可能有些教师并没有对此投入更多的关注,因而教学时也可能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而事实上,这两个“善哉”却是结构全文的“纲”。但有教师却能从中看出端倪,源此设问,“文惠君的两次‘善哉包含的情感是否相同?‘善哉的背后是什么?”围绕这两个“善哉”来设置问题,教学就能纲举目张,并为理解文章“得养生焉”的主旨铺平了道路、留出了空间。所以,表面上看仅仅也就是一两个问题,但却是教师文本解读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等诸多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出的却是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准。而目前的现状却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随意性很大,由过去的教师“满堂灌”发展到如今的“满堂问”,鸡零狗碎,很多问题纯粹是“应景式”的“为问而问”,根本谈不上有什么价值,“含金量”低得惊人。是教师不愿意化时间精力去设置问题还是没有能力去设置问题呢?长此以往,课堂教学的效益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又如何能得到提升呢?
课堂教学中的设问需要优化,要精挑细选,工于设计,避免设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在设问方面孜孜以求,不断完善并不断超越,使自己的设问能力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那么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一定会“善莫大焉”。众所周知,《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三国演义》的经典章节,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小说时,走的基本上都是“抑蒋扬周”的路子。但在多次解读文本后,笔者发现情况可能并非完全如此,蒋干中计应该是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痛苦抉择”的过程,因为周瑜的反间计中有很多的诸如“将帅大战前醉酒”“绝密信件随意防止”“敌人出营无人盘查”等明显的漏洞。于是,在教学时笔者将自己的发现设置成了这样一个问题:“周瑜的反间计真的就那么十全十美吗?从定计到用计,这中间有没有你能看得的破绽?据此,你如何看待蒋干的中计?”所以,设问既要源于文本,又要能超越文本,要有前瞻性、创造性地设置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对文本做深入的、多元的探究。
设问,需要教师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虽然教师的专业发展涵盖方方面面,但一个教师研究教材、发现问题并能够高屋建瓴地设置问题的能力,无疑是其中的一项,虽然细小但极为重要的内容。有效地设置问题,这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素养。教师设置问题的能力,关乎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李慧 江苏省常州幼儿师范学校 21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