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中小学语文教材

2016-05-14李欣怡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教材语文

语文作为所有学科中的基础课程具有着重要作用:不仅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而且也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大使命。教材作为语文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媒介,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肯定当前教材研究、语文教育研究和发展的基础上,对今后语文教材的编写提出几点建设性地意见:借鉴西方心理学经典理论,关注学生心里发展的特点;考虑教师教学时的设想与安排,便于教师开展教学;关注当今时代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继续将传统优秀篇目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明确中小学生身上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

从广义上讲,教材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使用的可以供学生选择与学习的知识和信息材料。若从狭义上来说,则是指系统有序地反映出教师教学内容的教师和学生使用的书籍。语文教材是自2001年新课改以来,国家有组织地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即根据教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编写并且审查通过、至今仍在使用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其中不包括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语文教材,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语文教材同样不蕴含其中。

近年来,对语文教材的研究从未停止,当然其中最多的还是对语文教材的批判性研究。社会上不仅有对语文教材批判的声音,而且对语文教育甚至整个教育都提出意见。批判声音的增多,一方面说明大家对语文教育和整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另一方面容易对一些语文研究者和语文教材编写者在研究与学习时造成困扰。因此,研究者们要在众多声音中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吸取其中最为精华的部分,而对于一些其他意见进行适当地摒弃。

在查阅了一定量的相关资料后,笔者对中小学语文教材有着几点看法。首先,一定要肯定当前语文教育研究中取得的成绩。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和编排遵行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而且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次,受当今教育全球化思潮的影响,语文教育研究引入了大量的西方观点,尤其在心理学方面对语文研究与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大帮助。但是,语文教材研究仍有很大地上升与发展的空间。因此,本人提出一些设想,仅供参考。

一、借鉴西方心理学经典理论,关注学生心里发展特点

(一)认知心理学与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育乃至中国教育不仅要从中国优秀思想与文化中汲取营养,还要从西方经典理论中获取灵感。自改革开放以来,研究者们不仅从苏联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学习经验,也从美日、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在这些思想与理论中,对语文教材研究大有裨益的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将信息加工的过程,是学生要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文本中构建意义的一个过程。”[1]根据认知心理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阶段以语音和文字的学习为主,在初中阶段从语言文字的学习转变到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上,高中阶段能够鉴赏文学作品,接触跨文化文学作品。

(二)调整语文教材课时安排,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鉴赏课文

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目标符合学生心理发展,但是语文教材的设计与安排就有欠妥当的地方。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这套教材中所选篇目基本上是国内外经典篇目,便于学生理解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但每学期学习两本教科书中的20多篇文章未免有些吃力。一方面,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初中生在小学和初中没有储备好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基本为零。另一方面,所选篇目过深,不易理解,与学生现在生活相距甚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紧凑的课时安排让学生不能好好地体味文章的艺术魅力。基于此,本人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必修五本教材,每学期只学一本,选修教材作为必修教材的辅助练习,师生穿插进行学习感悟,教师以必修教材课文作为蓝本,学生自主学习选修课本中的文章。这样不仅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而且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考虑教师教学,促进师生共同学习与进步

(一)从教师课时安排出发

上面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每学期学习一本必修教材,选修教材作为辅助性学习。这个设想也考虑到了教师的教学。过重的课业压力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教师总会抱怨课时不够,课文讲不完,很多想要给学生练习的内容一时不能够开展。高中学生虽然马上成年,但实际上还缺少学习自觉性与学习主动性。因此,如果一学期学习10几篇文章,教师在日常开展教学时不仅能够自如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能够通过选修教材的辅助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活动。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与“减负”,其实就是要让学生保持45分钟的学习高效率。所以,学生与教师的减负要从教材地适当删减开始。

(二)注重教材之间的紧密联系,注意衔接性

除此之外,教材编写者没有考虑到起始年级知识的衔接性问题。如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语文教材中的第二单元文言文选入《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较之学生之前的语文学习,篇幅过长,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可以与后面篇幅较短的文言文进行调换,在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之后再进行学习,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2010年《光明日报》上刊载的一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育》一文中说道,好的教学应该能受到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并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消化。鲜明的教学形式必然会激发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心理情智和价值认同。教师如果想将语文课上得精彩,一方面要精心准备,另一方面也要有足够空间与时间有的放矢。

三、关注当今时代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一)语文教材与时代紧密相连

课程是与时代发展紧密在一起的,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教科书。近来,民国国语课本被国人炒得火热,甚至有人提出用民国国语课本取代当今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本人认为这是不明智的,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说现在的教材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那么民国国语课本与学生的生活相差更远。有人提出这种观点一方面关注当今语文教材与教育发展,另一方面这其实是极大不负责任的,毕竟现行教材功远远大于过。语文教材必须与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语文教科书的时代性除了要求反应时代精神以外,从某种意义上讲,还体现在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沟通。[2]

(二)全球化背景下,中小学生更需要学习语文

对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问题一直都被学界津津乐道地讨论着。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因为语文本身的特性,现行教材中更多地体现出是语文的人文性,缺少工具性的内容。本人在此有一个大胆的提议:适当地选入一些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地文章,例如新闻报道、文学评论、热点评论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无处不在,语文包含着多方面地知识。当今信息时代大爆炸,在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学习,需要学习语文,因为我们要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完整的个体。对待一件事情你要有自己正确的认识,这就是我们常说地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这些正确观念地获得都会从语文学习中得到。语文教会学生的不是背诵一篇又一篇课文,而是教你如何看待世界,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四、继续将传统优秀篇目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一)中小学生需要大量的中国经典阅读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由于它以独特的无与伦比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其深度和广度难以超越,对人类具有永久的魅力。[3]因此,语文教材无论如何都要选取经典篇目让学生进行学习,而且不是一部分,在笔者看来,应该是一大部分。现在有的人只提语文教材的时代性,忽视语文教材的经典性,甚至提出将鲁迅或者一些文言文进行删减。笔者认为绝对不能采用这种观点。中小学生学习语文一方面是为了其语文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最为重要的是承担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因此,学生要从语文教材中汲取经典文化的营养。

(二)中小学生担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追求教材与教育的多元化,但实际上越是民族的,才能越是世界的。明确中小学生身上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正像濒危动物面对灭绝的困境时人人岌岌可危,中国传统教材被人熟知的程度随着年份的增加,却逐渐递减,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现在的高中生,背诵一首古诗或者文言文选段都异常困难。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更要从小学就让学生养成学习中国经典篇目的良好习惯。正如朱自清所说:“我可还主张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必得经过古典的训练,才成其为受教育的中国人。”[4]如果因篇幅所限不能选取更多的经典文章,可以在选修教材中增加比重,供学生学习背诵。

在语文研究的进程中,我们不可否认,语文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欣喜获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语文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受终身教育观念的影响,教育不仅来自于学校,更来自于社会传递的正能量。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语文教学、教育,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也要在繁杂的声音中保持自我,对语文教育多提一些创设性的意见,少一些诘难。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通过作文开展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HB120495)阶段性成果之一。

注释:

[1]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李子健,倪文锦.语文学科教育前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语文学科教育前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语文学科教育前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参考文献:

[1]李子健,倪文锦.语文学科教育前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倪文锦.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顾之川.中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三十年[J].中国教育科学,2013.

[4]杨连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育[N].成才之路,2010.

[5]郑宇.语文能力与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02.

[6]谢东.重演论与语文教材编写[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7]缪佳芹.中美中学语文教材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7.

[8]韩雪屏.国外母语课程教材管窥[J].江苏教育研究,2008.

[9]朱自强.<开明国语课本>能否拯救今日小学语文教材[N].中国教育报,2011.

[10]曹明海,史洁.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理念与模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李欣怡 天津师范大学 300384)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教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