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沉默的嘴巴“活”起来

2016-05-14段会莲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法中职职业

中职语文一直是我国语文教育改革创新历程里较迟缓的一部分,不仅由于缺少专门领域的研究者,还由于中职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非传统地位以及中职学生的特殊性。诵读教学法作为语文教育史中历史悠久、效果显著的方法,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几乎销声匿迹,实属不该。诵读教学法的应用,不仅对理解文章,对中职学生心理乃至今后职业发展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在“职”姓基础上,立足学生发展,从多个方面探寻诵读教学法对中职学生的意义。

翻开我国浩如烟海的语文教育长卷,诵读教学法可谓一颗耀眼的明珠。诵读由来已久,从最初级的识字教育到后阶段的读写教育,都很重视讽诵,要求学生反复诵读,是被历史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因时代发展又有所改变,由古时伴歌而唱的吟诵渐变为声情并茂地以“读”为主要形式的朗诵,由一种具普遍性与广泛性的社会大众行为演变成课堂中一种以有声语言为主要形式进行的师、生与文本三者之间情感互动的教学方法。但是,半个多世纪来,尤其在学习前苏联分析教学模式之后,整个语文教育领域过分注重讲解分析,诵读教学法一度被忽视。《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也会提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要求,但面对中职学生群体学习积极性低,课堂参与度小,基础水平差等现实情况,很多老师更是将诵读教学法抛于九霄云外,或者干脆用技术性的多媒体手段来取代师生之间本应有的与文本之间摩擦火花的途径——诵读。

一、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的特殊性

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教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和黄金时期,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具有特殊性。中职学生多是中学学困生,或是中考失利者。首先,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他们大多没有学习的近、中和远期目标,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六十分万岁”,甚至是得过且过。其次,学习动机不强,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始终在家长、老师的检查督促下被动地进行学习,把学习当成混文凭找工作的工具,而不是学本领找工作。尤其在基础文化知识的和道德修养方面知识的学习上更是存在误区,觉得这些知识没有用处,学习这些纯粹是浪费时间。再次,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中职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此外,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中职院校的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有时会对某些学科产生恐惧心理,学习焦虑现象较为普遍。另外,他们长时间被中学教育打上了否定的烙印,自身学习信心缺乏。而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语文教学也应体现职教特色,为中职生的就业、创业的需要做准备。诵读教学法恰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利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诵读教学法对中职生发展的意义

(一)培养语言文字兴趣,奠定未来学习基础

一方面,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一种表意文字,具有形体美,此外还蕴藏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识、伦理思想和哲学思想。在诵读文本中,学生是用眼睛看着书本上的方块字,并将其读音用自己的声音外化的过程。“形美以感目”,学生在用眼睛关注方块字时,教师通过利用某些象形文字或小篆讲解文字意义或者讲述一些关于汉字起源的小故事,以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另一方面,汉字具有音韵美。汉字每个音分为阴阳上去四个声调,读起来清晰、婉转动听,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用这种语言写出的文章诗篇,诵读起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平仄对仗、朗朗上口,给人美妙绝伦的享受。在诵读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范读或者播放音视频唤醒学生对音韵美的感受,在音调的起承转合中激发学生产生追求音韵美的欲望。从而在“音美以感耳”的境界中,不断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爱,进而奠定部分同学对继续深造学习的基础。

(二)提高自信心,培养积极心态

相当一部分的中职学生在中学成绩差,因中考落榜而没有机会读高中,但往往因年龄太小和迫于父母压力不得不继续读书,职业学校变成了这部分学生的归宿。中职学生是学习之路上的受挫者,有的学生甚至以为自己是中考战线上的“淘汰品”,所以有自卑、情绪消极、挫折容忍力弱等心理特点。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一旦学生有胆量开口当众诵读,教师加以真诚地鼓励和具体地指导,再在课堂上创造更多的朗读机会,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诵读流畅性和情感感染力的提高是相当可观的。“中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直接进入社会从业的,进入社会的首要技能便是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所以中职语文教学中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敢于在众人面前表达的能力。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职业综合素质皆有所提高,笔者凡开展诵读活动(除集体诵读外)时,皆要求学生站到讲台上来,以便训练当众讲话的胆量与能力。笔者班里很多胆小的学生,在师生的鼓励下为大家单独朗诵后,课堂自我表现欲明显增强。学生经过多次朗诵和老师多次的评价后,学生的朗诵水平也有提高。这使学生看到了自我的进步,看到了自己并非淘汰的“次品”,自我效能大大提高,自然会使自信心大增,也会在生活和其他方面更加阳光、乐观。

(三)提高课上注意力、参与度,保证学习效果

不少中职学生在中学因学习成绩不突出或在校纪律不佳成为学校教师心中的弃儿或厌儿。他们在中学课堂上因认知水平欠佳,课堂提问几乎从不发言或考试中很难取得优异成绩,故难以引起教师对其的关注、关心与赏识。久而久之,学生心理上产生了“课堂与我无关”、“老师忽视我”、“反正我也学不好了”等消极想法。这些想法被学生带进新的学习阶段,在中职课堂上多以沉默相对,或是在玩手机,看小说,打游戏中消磨时光。尤其是近些年来,无线网络在校园内的逐步覆盖,学生上课成为“低头族”的现象愈发严重。因而,面对学习基础差、注意力不集中的中职学生,诵读教学法恰好是一种活跃课堂、沟通师生的操作性强、见效快的手段。只要学生识字、会发声,便具备了诵读教学法实施的基本条件。当然,面对文化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诵读的起始要求要适当放低,并且要在低水平的要求层次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从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开始,进而要求抑扬顿挫、读出情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后针对课文内容提问,几乎无人答出。而在个人或小组集体朗读课文后,对这些朗读课文的同学提问相同的问题,他们的回答则令人惊喜。归根究底不是因为问题太难或学生理解能力差而答不出来,而是学生长久以来养成了不良学习习惯,根本不把精力投入到阅读课文上。可见,诵读教学法的实施,使课堂融入了学生的声音,学生课堂参与度大大提升,保证了学习效果,还改变了以往教师“独角戏”、“有问无应”的尴尬场面。长此以往,课堂上奏响师生积极对话的交响曲便指日可待。

(四)培养语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语感是对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一种敏锐而迅速的感知能力,是见到语言文字的一种无意识的自觉而直率的反应,是一种不需要经过过多智力操作和逻辑思考而直截了当地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诵读,与浏览、默读等无声阅读方式相比,是利用多种感官更直率体悟语言的一种方式,便于提高学生语言感知力。《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格外强调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并淡化了语文学科传统的中心地位,充分姓“职”。中职语文对语言文字应用的追求更偏向应用性和实用性,因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尤其是口头交流能力是职教语文的重中之重。中职学生课余饭后讲闲话时眉飞色舞、侃侃不绝,但读书时如挤干燥的牙膏,费尽力气才能挤出一点粉末,并且语音中方言因素较大。细听中职学生们的闲谈,不免发现其中如表意不明、逻辑不通、重复等各类语病。因此,要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诵读课文是正途。教材选文文质兼美,诵读使学生思维连贯,语言运用更流畅。在大量的诵读中将选文里规范而优美的语言积累内化,形成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五)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在普通中学语文教学中是难点,在中职语文教学里更是一块“硬骨头”。我们常谈写作来源于生活,相比之下,中职学生的生活比普通高中生要丰富多彩些,按理讲,他们有更多与众不同的体验和感悟,他们对表达和倾诉更加强烈。但作文本上错字连篇、语句不顺、逻辑古怪,文章读起来毫无可品之处。究其原因,多是因平日不爱读书,语言积累少,导致写作时无法将内心所想准确表达,从而写不出好文章,甚至产生惧怕写作,厌恶写作的心理。诵读是写作的良好“药效”,周振甫先生在《诵读论》中有过精辟论道:读时分轻重缓急,恰好和文中情事的起伏相应,足以领会作者写作时的情绪;懂得音节和情绪关系,到写作时,自会采取适应的音响节奏来表达胸中的情意;作文时仅仅懂得文法还不够,仍然需要熟读好的句子,所以要熟读范文;熟读了字句妥帖的文章,习惯于种种变化的句式和虚字的安排,到写作时,自然不会写出生硬不妥的文章。

(六)陶冶学生情操,提升职业素质

白居易曾经说“感人心者,莫显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桐城派刘大櫆也提出“因声求气”,并在《论文偶记》中写到“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诵读是一种二次创造,它能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从无声的书面语言向有声的口头语言的转变过程中发现美,将自己所体悟的感情附着在所发出的声音中并投射到自我熟知的客体上产生审美的共鸣,借助自身经验而产生的想象与美的事物相糅合进行再创造,促进了学生知、情、意、行的综合发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审美能力,达到了美育的最终目的,进而培养和提升职业素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具有一种时时不忘自己姓“职”的特质,要用职业教育的战略眼光来看待文本,关注学习主题。语文教师应该把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定位在职业素质的提高上,在诵读中善于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社会应用的层面,将文本中的人文性自觉地向职业性延伸,让学生感受到职业素质与自身紧密相关,使学生感受到职业素质是进入职场大门的入场券。比如,学习《工作,从卖灯泡做起》、《第二百零一次叩门》时,在诵读中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与自身现实做进一步的联系和对比:你敬佩这样的人吗?你渴望成为这样的人吗?你如何将他们的精神践行到生活实际中呢?通过对类似问题的讨论,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主人公坚持不懈、细心耐心的品质,在对重点字句的反复中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这些品质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可贵与必需。也许在学生未来求职或工作之路中偶遇坎坷时,他们回想起曾经校园里朗读过的文章的主人公坚强拼搏,永不言弃的品质,成为他们度过关卡的精神支柱。

总之,诵读教学法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一把利剑,不仅可以打破僵硬无聊的授课模式,还可以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语感培养、自信心的提高等诸多方面都有帮助,乃至对阳光积极的心态的构建也有不容小觑的作用。让学生“活”起来,让心灵“活”起来,让未来“活”起来,不妨先让嘴巴“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曾玲娟.职业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仇敏.当前我国中职语文的若干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马淑霞.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策略与实施[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段会莲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410012 )

猜你喜欢

教学法中职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我爱的职业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