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
2016-05-14郁丹
郁丹
语文课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如何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语文课的效率,这是需要语文教师来共同探讨的问题。我觉得想向短暂的课堂要效率,首先要了解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和语文课堂的特点,具体来说,语文课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知识内容丰富
语文课堂和其他课堂不一样,它的知识没有那么死板,不像数学一样,少一个小数点,少一个符号可能就会和原来的结果相去甚远。语文的知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课本上的知识只是语文学科知识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更多、更广的知识需要学生去探索和吸收,教师要由点及面,由浅到深地带领学生走入一个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中。
二、课堂气氛活跃
由于语文知识的活跃性和答案的不唯一性,课堂气氛也随之可以轻松愉悦,在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课堂就犹如一个百家争鸣的舞台,可以让每个参与其中的学生都能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传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课堂形式多样
课堂的形式是让学生达到目的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课堂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吸收和掌握知识,而怎样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由于语文知识的活泼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领悟和理解,比如,小组学习法,情景代入法等,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也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的特点,教师可以因地制宜,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策略,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和提高,已达到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语文老师的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接触知识面的宽窄,关系到学生对语文课兴趣的高低。教师只有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知识渊博、和蔼可亲的形象,学生才会充分地信任老师,热爱老师,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拓宽知识面的决心。语文学科的知识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的特点,课本上的一个点,可以由老师延伸出很多个面,教师或信手拈来,或引经据典,带领学生尽情遨游在语文知识的大海洋中。教师要想做到能够对语文知识融会贯通,由此及彼,就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其次,打造师生互动的课堂。一个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合作交流的舞台,决不能是教师一个人在演独角戏,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理清知识的灵活性和活泼性,不让课堂成为一个死气沉沉的舞台,而应该是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探讨性场所。比如,教师在讲解一首古诗的时候,不要急于逐字逐词进行分析,而是要带领学生走入古诗的意境中,帮助他们理解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心情和历史背景,整体地理解古诗的意思和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在整体感知古诗的前提下,然后让学生分析解读一下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对于学生分析得不恰当的地方,教师给予指正和指导,并赞扬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再次,拓展知识,加深理解。语文是一个大舞台,课本上的知识相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是九牛一毛,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比如,著名的儿童作家金波,当学了他的一篇课文之后,可以推荐阅读他其他优秀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优美的篇章时,既能陶冶情操,又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学生的脑容量非常大,而且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记忆力非常好,多读一些好书,对于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增加词汇的积累等方面积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多多地给学生推荐和课文相关的好书,好文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知识。
最后,鼓励学生提问。提问,然后经过讨论得出答案,这是学生解决内心疑问最好的办法,在课堂上,由于一些原因,部分学生难免会有一些问题理解不到位,这个时候就需要他们把内心的疑问表达出来,如果教师不给他们提问的机会,而其他的学生又都表示全部学会了的时候,这部分的学生就会把疑问掩盖起来,假装也理解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完成课堂讲解任务之后,可以交给学生一段自由提问的时间,比如,留10~15分钟给学生,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进行自由讨论,把问题集中起来,反馈给老师,老师针对每组的问题,统一做解答,或者全班进行讨论回答。这样一来,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解决了学生内心的疑问。
语文这门语言学科,学好它,最主要的是教师带领学生走入这个神秘的殿堂,带他们做好积累、开拓和提高,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课堂上,让每一分钟都体现出它的价值,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轻松、愉悦地掌握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