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6-05-14李苏平
李苏平
我们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技能。阅读能力指的是学生对于教材中的文字和语言的认知程度,是想要在当今社会立足的必要技能之一。所以,在学生接受教育的初期加强对阅读能力的练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阅读观念,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优良习惯,并早日达到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文化素养的目的。本文参考并借鉴了现有成功的语文教学文献,同时从多个角度提出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能力,笔者在此抛砖引玉,以期引发更多的学者共同探索增强阅读能力的方法,为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出一份力。
一、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自主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是一个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他们大多数还无法做到对一件事产生兴趣并且可以持续关注,直到形成习惯。所以,我们首先要从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一旦兴趣被点燃,非常有利于带动学生很快进入到阅读状态,当学生真正找到阅读其中的乐趣,就可以把兴趣转化成自然意识,充分扩散思维,主动地去阅读、思考。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里,要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在对某一篇课文进行讲解时,首先在开场白中卖一个关子,利用学生们好奇的心理,把所有人的关注点吸引过来共同解答疑问。阅读的时候尽量让同学也参与进来,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经过一番亲身体验,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点燃了,学生更加主动地阅读来寻求答案。
二、传授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里,老师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善于发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更要注重对于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的传授。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不仅能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在课下也同样能够自行阅读杂志、报纸等,更多的阅读练习有利于学生正确、迅速地了解文中表达的含义。老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需要充分利用课堂尽可能多地渗透有效的阅读方法,例如,在阅读的同时,指导学生随时勾画关键语句,而其位置通常在段首或者段末,对于优美和具有启发性语句更要及时抄录下来,在反复研读的过程中,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另外,鼓励学生养成记录读后感的习惯,这样能更深层次地领悟其中心思想,还能锻炼自己的表达和书写能力。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师和学生都要做到持之以恒。
三、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自主阅读
一个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所以,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有利的阅读环境,从而培养他们主动阅读的优秀学习态度。具体做法,例如,老师要积极搜集一些好的阅读材料,像儿童杂志、期刊等,并且带动学生一起阅读,创造阅读气氛。阅读结束后,老师主动带领学生对阅读内容展开交流,指引学生们表达自身的理解观点。在这里,除了创造好的阅读环境之外,还要重点对阅读情景进行构建。老师具体要做的是充分联系文章里的内容,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刺激学生的感官,真正把学生带入到课文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对文章理解得更透彻。
四、全面增强自主阅读能力
阅读本来就因人而异,即便是老师也不能保证每一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都足够正确和深入。那么就需要老师从提高同学的主动阅读的观念上入手,指导学生大量、广泛地阅读,开阔眼界,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阅读习惯。同时老师要不忘“以人为本”的原则,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确保学生拥有一个自由、轻松、和谐的阅读环境,让学生阅读起来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收获。
综上所述,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上一项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语言能力水平。所以,老师要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和提高阅读技能方面投入更多的努力。经过笔者分析,老师首先可以从发掘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利用课堂尽可能多地传授其阅读技巧,同时,积极为同学创造有利和谐的阅读环境,并且进一步增强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提高阅读水平。
然而教育改革永不停息,我们寻求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方法的脚步就不能停止,只有不停地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和补充,才能适应新的时代背景,促进我国小学语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