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落切入,搭建文本感知的支点
2016-05-14季凌云
季凌云
段落是语言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凸显语言思维的本质,又是反映篇章结构的基础。在第二学段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历练学生对文本段落的感知能力,从而为高年级篇章结构的感知与运用奠定基础。《祁黄羊》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层次清晰、脉络鲜明,是对学生进行段落学习的绝佳资源。笔者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引导。
一、紧扣过渡,感知语段取舍的价值
段落的设置安排蕴藏着作者创作逻辑与思路的精华。每一个语段的存在都有着其独特的价值。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推进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引领学生感知能起到较大作用的核心语段,通过取舍的辨析思考感知语段的表达作用。
这篇课文究竟哪些段落写了举荐解狐,哪些段落写了举荐祁午呢?学生在划分时,出现了争议:因为第8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涉及两个人物的举荐,究竟该隶属于哪一段,学生犯了难。教师则让学生尝试思考:假如将这一段去掉会怎样呢?并指名学生将删除之后的内容进行朗读,引导学生深入地交流、讨论。
在交流中,学生逐步意识到少了这个过渡段,对第一个故事的影响不大,而对于第二个故事的影响则是致命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深切认识到过渡段在文本结构设置中存在的巨大作用,教师告知学生一般情况下,这种涉及前后两个层面的过渡段都划分在下一个故事中。纵观整个教学,学生经历了产生疑惑、实践思考、引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深入感知了段落在取舍、设置过程中形成的表达效果。
二、寻找相似,归并语段表达的意义
教学至此,学生对于课文基本的结构框架以及行文思路已经有了较为通透的感知与了解。但这种感知尚处于思维活动的表层,要想真正推进学生对于课文段落划分的基本方法,实现语文能力质的飞跃,教学就不能止步于此,而要在教师艺术化的点拨之下,将教学向深层再进一步。
在上述环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课文3到7自然段写了祁黄羊推荐解狐,8到12自然段写推荐祁午,那这两个推荐不同人物的部分究竟是该单列成段,还是该合二为一,列为一整段呢?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发现:这两部分虽然举荐的人物不同,但都是相同的结构、相同的类型,整合起来才更加准确,会使得整篇课文的结构更加鲜明。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在划分段落时,我们一般都会将意思相对统一、相近的段落合并成一个大段,这就是合并法。
这一环节教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告诉了学生“语段合并法”这一个概念,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在设置疑问,启发学生的思维运转:能不能?为什么?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先卖了一个关子,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自行思考。而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整合提炼,从而促进学生方法的积累,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斟酌标题,提炼语段承载的内容
段落的划分关乎学生对文本结构的感知能力,更多地属于理解与思维层面;而在段落划分之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标题提炼能力的提升,这属于学生语言表达层面的训练。
在将前后两次推荐合并一个自然段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一个词组进行提炼与概括,并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板书:两次荐贤。
那课文前面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先用完整的话概括他们的意思,然后尝试用简洁的短语来概括。在学生深入阅读、交流的基础上,邀请学生到黑板上板书在相应的位置上。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从标题内容的精确性、板书位置的合理性方面进行评价。有学生在概括最后一个段落时写的是“受到钦佩”,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辨析的基础上改成了“令人钦佩”。
这一案例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整句话入手,然后提炼核心短语,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历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另外,在板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关注板书的位置,旨在渗透、强化对作者表达顺序的感知,可谓一举两得。
四、理清脉络,感知段落设置的顺序
如果说,之前环节中的段落划分和标题提炼等教学都是基于文本表达的板块认知的话,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专门运用一个环节,将先前零散性的认知进行整合、统一,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感知作者的表达顺序,促进学生对课文整体性的思考。
在学生提炼出每个内容的标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环节彼此之间的位置能否调整?为什么?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后,得出结论:不能调整。理由是:正是因为“告老退休”才需要祁黄羊推荐中军蔚的人选,也正是在“两次举贤”中才凸显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高贵品质,最终才会“令人钦佩”。依据学生的认知,教师相应提出并板书“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事件。
四年级下册正处于由段落向篇章的过渡阶段,教师正是运用“是否可以调整顺序”的问题,将学生的关注力从段落逐步向篇章结构迈进,在学生意识中播种了文本结构的种子。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能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