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6-05-14许春红
许春红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不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智慧,在生活情境中无不是各个学科的交相融合凸显。生活情境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化解小学数学抽象性和逻辑性的难题,而且使生活场景科学化和情趣化,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开展和小学数学学业水平整体提升。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情境的重要意义
1.把小学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相连,启迪学生重视数学学习
新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要形成一定的数学数据处理、计算、验证和推理能力。小学生刚接触数学还处于数学的表象阶段,未能够理解数学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底蕴,也根本不可能理解数学教学的本质目的。因此,教师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实例,让学生逐渐认识到数学教学是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最终树立学好数学的决心。
2.能够将抽象的数字生动化,使学生易于把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实质
小学生还处于儿童阶段,身心还不健全,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从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归纳演绎能力来看话,都相对缺失。然而这两个方面的能力,正是小学数学学习所需要具备的能力。把社会生活熟悉的情境与小学数学原理相结合,有利于将抽象的概括性很强的数学学习生动化、形象化和直观化,让小学生根据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常识去理解和把握熟悉知识,最终提升小学生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仅仅依靠课本上的数学知识为范畴展开数学教学活动,而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又仅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条平行线进行开展。在意识领域内过于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方式和途径,致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单调而毫无生机和活力,不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在小学生的意识中形成对数学教学的误区:认为数学是抽象的、毫无规律而掌握的复杂性教学活动。把生活情境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改变小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偏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二、探讨将生活情境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策略
1.让情境扎根于生活,调动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力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推动,新课程突出了数学原理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大量的事实表明,当学习的资源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结合的时候,易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更易于小学生把这一过程视为心理愉悦的体验。
例如在进行小学一年级“减法”教学活动时,教师适时地抛出教学主题活动:做一个活算盘成为妈妈的好帮手。教师就会问学生同妈妈一起上街买东西的时候,有没有帮妈妈计算钱物,有没有觉得数学知识很实用。然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运算:假如小红同妈妈一起逛超市买东西,东西总价位为35元,妈妈付款50元,问收银员阿姨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这样一下子把教学氛围调动起来,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告诉教师答案是15元。通过这样熟悉的生活情境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数学知识的海洋,让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2.让数学服务于生活,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实践能力
数学学科的最终目的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并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无不体现一个直观性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的生活富有兴趣并提升人们生活的质量。数学的理论无论多么高深和奥秘,如果脱离了日常生活的实际应用,数学理论的重要性只能够停留在现象上和口头上而已,这就失去了数学教学存在的意义。因此,要加强小学生运用数学理论认知和解释社会现象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进行“乘法”教学活动时,为了提高小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应用,教师把乘法引入到生活情境中去理解:小明的妈妈从超市里面买了一箱鸡蛋,鸡蛋有三层,而每层的鸡蛋数都是20个,问这箱鸡蛋有多少个,有几种算法,哪种算法又快又准地算出来?学生就会开动思维去考虑这箱鸡蛋的算法,有的学生用加法算了出来,有的学生应用这节课学的乘法一下子算了出来并比运用加法算法的同学快。教师对这种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告诉学生乘法是加法的升级版,在日常的现实生产和生活中乘法是适用于大数量的事物计算,而加法适用于小数量的事物计算。通过这样的数学教学活动,拓宽了小学生对乘法和加法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情境,有利于借助于生活情境凸显小学数学的内在生动性和形象性,更有利让小学生认识到小学数学学习对解决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小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