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同化论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2016-05-14刘显华
刘显华
一、初步认识认知同化论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是由奥苏贝尔提出的,他认为学生能否学得新知识,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的有关观念。他提出了三种同化学习方式:
类属学习(下位学习),指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新知识会与原有的知识产生关联、并把新知识归入认知结构中相关部分,就好像把书分门别类地放入图书馆中一样。
总括学习(上位学习),新知识为上位概念,已有的知识为从属概念,旧知识从属于新知识,比如我们是在学习认识了白菜、胡萝卜之后,才知道蔬菜这个概念的,而胡萝卜与蔬菜就是从属关系。
并列组合学习,新知识既不与已有知识产生类属关系,也不产生总括关系,而是并列组合关系。比如生物中的遗传和变异,既不是类属,也不是总括关系,但它们之间仍有一些共同的关键特征,根据这些关键特征,它们形成组合关系。
奥苏贝尔还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这是根据学习内容和已有知识的关系进行划分的,前者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学习,后者是对学习内容进行死记硬背的学习过程。他主张学生的学习应主要是意义学习,而绝大多数的意义教学是通过同化发生的。就高中生物而言,认知同化论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还能进一步有效推进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认知同化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温故而知新,构建知识网络
认知同化论强调知识结构的构建,这与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将认知同化论运用到生物教学中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高中生物教材的各个章节的内容很多是环环相扣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梳理好内容之间的联系,做好知识结构的构建。比如在教学“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中,为了认知同化论在课堂教学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要把这些知识点的相互联系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对整个细胞生命周期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认识,然后再具体的讲解各个小节的具体内容,最后再进行知识点的梳理,搭建起学生的知识网络。为了加强教学效果,老师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通过复习旧知识来挖掘新知识。例如在进行“呼吸作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问“绿色植物是怎样进行呼吸的?”,让学生回顾一下“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知识,让学生明白“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来进行呼吸的”,教师进一步追问“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供应,那么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怎么被释放出来的呢?”通过这些铺垫不仅对“呼吸作用”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还能复习旧知识,加强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关系的理解。
2.应用范例,加深理解
高中生物知识的很多概念和理论都是非常抽象的,如果不结合具体的实例加以详细解释,学生很难理解理论的内涵。传统的教学中虽然老师也会举一些具体的例子,但大多数都是书上的例子,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实际出发,考虑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将生物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将生物与生活紧密相连,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理解生活中的许多生物现象,才能使学生真正的了解生物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比如在教学“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时,学生对这一概念肯定会觉得陌生,教师此时应该联系生活实际中的现象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测量一天内自己的体温并记录下来,将学生的测量值做成一个线性图,学生就会发现人的体温始终在“微笑”范围内波动,这时候在提出“内环境问题”的概念,学生就可以理解人体内环境稳态对自己生命活动的影响。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科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是一门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学科,进一步地将生物知识同化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
3.注意定期归纳总结
现在很多高中生在生物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生物知识掌握不扎实、基础薄弱、知识点分布凌乱,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就是定期进行知识归纳总结。在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高中生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定期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总结,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良好的生物认知结构,将生物知识同化到学生的脑海里。
在现代科技领域,生物科技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生物科学的快速发展,也对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唐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