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作业在初三英语分层教学应用实践
2016-05-14林海娟
林海娟
一、教学常态下的分层以及理论支持
1.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指几位异质性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进行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实质上是在分层教学活动中,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异质同组组合,加强相互沟通,共同学习,以弥补分层教学在学生“学”方面表现的不足。
2.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为落脚点,提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学生以及生态作业的分层
教师按照学生的测试分数、智能及思维灵活程度等因素动态地隐性地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以后发展情况随时调整)。A层次是班里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课堂上师生互动活跃较高,课后作业完成非常出色的学生;B层次为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欠缺,课堂上师生互动活跃度比较低,并且课后作业完成差强人意的学生。各层次的人数根据班级情况而定。这样分层、设组的优点是对各类型的学生都顾及,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便于教师及时把握各个层面学生的动态,并能积极有效地及时进行干预,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如何在初三的分层教学中实践生态作业
以笔者现届的学生为例,A层学生和B层的学生在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备教学目标上面就要突出这个差异,并围绕目标把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作业设置成满足这种个体的差异性。以九年级第十一单元的第一课: He is the boy who won the photo competition last year为例子来阐述分层教学目标的生态作业的设置:
A层:学生能够听懂带有定从的句子:He is the boy who won the photo competition last year.并且掌握基准目标词句和选择目标词句:you bet;general; standard; feeling; subject; recently.学生能够用定从准确描述出图片中不同的人物特征。The boy who is on the right is the guitar player.学生能够使用定语从句来描述自己的喜好的照片或者图片。Liu Xiang is the sportsman who has won many competitions.
B层: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听懂带有定从的句子并且掌握基准词句:you bet, the thing is ; it doesnt matter; feeling; subject; add; menu; be in with a chance.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听到和看到的带有定语从句的句子判断出符合所描述的图片。例如:Liu Xiang is the sportsman who has won many competitions. 判断出模块八第二单元的图片。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所给的关键词以及半开放型的句式进行准确的扩句。例如:I like
.( books ; Mark Twain )
对于A班的学生我们要求学生能够在基础知识上,借助一个单元核心语法进行个人意愿的表达,从而达成对这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的目的。那么在B层的目标设定的时候我们就会更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落实,侧重对于前期铺垫,为学生搭好本课核心语法的脚手架,然后通过大量不同形式的训练再加以落实这个核心知识点的理解。
四、生态作业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1.课前的作业设置
A层:预习定语从句语法要点,用who和which各造一个句子。B层:预习Unit1,跟CD朗读P88课本单词。针对目标:掌握以下基准词句:you bet, the thing is ; it doesnt matter; feeling; subject; add; menu; be in with a chance.
针对A层的孩子定位独立思考之后的理解和应用, 然后在教师课堂的引导下能够进行再创造,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建立每一个学生特有的知识体系。在这样理念的引导下,一个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孩子就能通过自学把一个单元内的核心语法知识加以整合理解,先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早感知,预先领悟,对于A层而言将会极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以及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那么,对于B层的孩子在进行有效的预习之后能够跟随教师的教学任务逐步开展基础知识的往复训练,从而达到巩固落实基础知识的目的。
2.课中作业
以课堂任务为驱动引领学生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这些课堂任务的设置其实也是课中口头作业的生态体现。
3.课后作业的设置
课后作业也是教师检测一堂课是否有效的标准,它不是一堂课的句号而是一堂课的破折号,对于课堂内容的梳理整合以及为下一堂课的展开进行有效铺垫,从而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针对学生的水平差异也要对课后作业设置进行差异化处理。A层侧重利用课文实例进行拓展提高。B层则是侧重基础模仿从而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