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永乐宫
2016-05-14张兵
张兵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为奉祀道教祖师吕洞宾而建,是中国道教三大祖庭(芮城永乐宫、北京白云观和陕西重阳宫)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宫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因修建三门峡水库,永乐宫整体迁建至现址——芮城县城古魏镇城南村永乐北路77号,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首次完成一处古建筑群的整体搬迁,也是世界建筑史和文物史上一个空前绝后的壮举,《人民中国》杂志社日本专家村山孚撰文称永乐宫的搬迁“不亚于埃及古代神壁的移筑”。1961年,国务院公布永乐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永乐宫又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5年,永乐宫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
芮城永乐宫外景
创 建
永乐宫,最初建在芮城县永乐镇招贤村,是我国现存元代建筑中最具官式风格的实物遗存。永乐镇面临滔滔黄河,背倚巍巍中条山,是个“山川蕴秀,土膏林郁”之地。传说这里是道教祖师吕洞宾的出生地,吕卒后,乡人将其宅院改建为“吕宫祠”。元泰定三年(1324年)《有唐纯阳吕真人祠堂记》有这样的记述:“永乐镇东北隅行百步许,曰永乐镇,通道之北,即有唐得道吕公之故居也。乡人慕其德,因旧址而庙貌之,岁时享祀。”至金朝末年,随着吕洞宾神话故事的流传,奉祀者逐渐增多,由于祠“以狭陋故”,不再能适应“远近士庶”集会的需求,遂“增修门庑”,将祠堂扩充为纯阳观。元太宗十二年(1240年),道教提点披云真人宋德芳到永乐拜谒纯阳观,“见其荒残狭隘无人葺之,遂召诸道侣,谋行兴建事”,并将情况报告地方当局,得到都统张兴的支持,拔划土地30亩,但后来重修之事搁浅。到元太宗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新道教得势,师祖吕洞宾备受尊崇。 “明年,有敕升观为宫,进真人号为天尊”,宋德芳再次提出重修事宜:“师升其号,观易以宫,苟不修崇,曷以称是。”于是,尹志平、李志常等道首推荐燕京都道录冲和大师潘德冲,主持修建大纯阳万寿宫,完颜志古、韩志元辅助。工程从1247年动工兴建,至中统三年(1262年)告一段落,历时15年,建起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3座主要建筑,新宫“规模宏敞,严饬壮观”“堂殿廊庑斋厨下至竂舍湢浴之属,各有位置,莫不焕然一新”,同时还在北面九峰山吕洞宾得道处建造一座“纯阳上宫”。于是,永乐宫成为当时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与大都天长观(北京白云观)、终南山重阳宫(陕西户县)同享盛名。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佛道之争尤甚,元朝两次焚道,永乐宫的后续修建受阻。到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全真事渐解,全真于是复苏”,永乐宫龙虎殿才于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最后建成。殿宇修好以后,过了较长时间,至元泰定年间,才进行了三清殿的壁画和彩画绘制。到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纯阳殿的壁画完成,至此这座几乎与元朝共始终的宏伟建筑,前后费时110多年才终于完工。
永乐宫原貌全景图
以后历代都对永乐宫有所修葺。据碑刻和殿内壁画题记记载,明代洪武、嘉靖、崇祯,清代康熙、乾隆、嘉庆和光绪年间,都有不同程度的修缮和建筑活动。其中大修工程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由永乐宫提点杜德椿领道众聘请重阳宫木匠王提常更换了三清殿东侧的前金柱;第二次是在清顺治十三年,对龙虎殿进行了重修;第三次是在康熙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1687至1689年),这次工程规模较大,据梁枋上的年代题记表明,三清殿、纯阳殿的梁架就是这次更换的;第四次是在光绪十六年(1890年),这次除修缮了三清殿、纯阳殿、真武阁等三座建筑外,还对三清殿、纯阳殿、龙虎殿的壁画也同时进行了修补。到民国时期,永乐宫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任由众人损毁盗贼劫掠,富丽精致的建筑装饰、神采奕奕的彩绘塑像破败残损,宫藏经典图籍荡然无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文物的发现和保护工作,在1952年省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的一次文物调查中,文物工作者发现了永乐宫这一组元代宫观建筑和其殿内元代壁画,遂成立永乐宫古迹保养所,积极保护这座我国现存最具官式风格的元代建筑实物遗存。
三清殿前耸立的石碑记录着永乐宫的修建历史
迁 建
永乐宫占地总面积86860平方米,坐北向南,宫内中轴线上自南向北沿中轴线布置有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五座建筑。除宫门为后建外,其余四座均为元代遗构。其中三清殿为主殿,体积最大,与纯阳殿、重阳殿一同建筑在高达2米的台基上,前后之间有笔直的甬道连接,距离前面的龙虎殿长达90米,院落宽敞,殿宇轩昂,登临其上,似有超脱尘世之感。三清殿前面,月台广阔,台前砖砌坡道平整光滑,游人自两侧转折而上。三清殿之后,各殿的距离和规模逐渐缩小,在建筑空间上,主次有序,宾主气氛十分鲜明。与其他佛寺宫观不同的是,永乐宫主要殿宇两侧,均无廊庑配殿,而是筑内宫墙一道,形成中心宫院。其他附属建筑设在中心宫院之外,另筑一道外宫墙,与北京故宫主殿(太和殿)居前面宫区中心、周设两道宫墙环峙的格局极为相似。这种布局无疑是按照宗教的需要和宫廷建筑的形式来规划设计的。主持永乐宫营建者潘德冲,是当年跟随道教首领丘处机一同觐见元太祖铁木真的十八侍行门人之一。丘处机被封为国师掌管道教权势后,潘德冲受命主持营建永乐宫,他对永乐宫的规划设计和各殿的营造规范,无疑都是以元大都北京故宫为蓝本的。据光绪《永济县志·永乐宫图》显示,三清殿前原来还有八条并列的水渠,这与《重阳全真集》中“八渠琼水”的说法一致。宫内碑文记载:“当其时,名挂天府(指元王朝),奉敕建宫。鲁班匠手,道子画工。殿阁巍巍,按天上之九星而罗列;道院森森,归地下之八卦而排成。”可见当时风靡海隅的全真道宫观,有一套特殊的营造制度。各殿宇在平面结构布置上,采用辽金建筑的“减柱法”,使殿内空间更显开阔,为绘制和观赏壁画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和充足的光线。各殿庄严古朴,比例适度,外观宏伟壮观,飞檐凌空,斗拱额枋重叠交错,平棊藻井精巧艳丽,琉璃彩画生动精细,堪称我国古建筑精品。
笔直的碎石甬道,茂密的苍松翠柏,衬托着永乐宫更加神秘壮观
永乐宫还是我国元代等级分明的官式建筑。从殿顶形式看,龙虎殿、三清殿等级最高,为庑殿式;纯阳殿、重阳殿略次之,为歇山式。从殿内装修看,三清殿、纯阳殿均设平棊(天花板),将梁架分为明栿和草栿两部分,殿内更加整洁庄重;龙虎殿、重阳殿略次之,彻上露明造,梁架结构全部可以看见。从殿顶琉璃脊饰看,龙虎、纯阳、重阳三殿近似,唯三清殿等级最高,脊、吻、龙兽等均为黄绿蓝三彩琉璃,盘曲生动,富丽堂皇。在这几座殿宇中,还保存有许多元代彩画,也以三清殿的最为精致,额、枋、斗拱、梁栿、天花、藻井等各种构件上,皆是图案清晰、色泽艳雅且保存完好的彩画。各拱眼壁画在彩画之上又泥塑花卉、流云和盘龙,曲曲蠕动,盘旋自如,迄今也保存完好。这些在全国数以万计的历代古建筑中很少见到。
龙虎殿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国家规划治理黄河,永乐宫当时所在的永乐镇属于三门峡水库淹没区。经国务院批准,1957年2月,文化部和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永乐宫原样迁建到芮城县城北2.5公里的古魏城遗址之内。1959年3月21日,山西省永乐宫迁建委员会在太原成立,确定了迁建新址和施工方案。在施工开始之前,国家文物局古建筑整修所祁英涛、杜仙州等专家和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柴泽俊等技术人员先后对永乐宫建筑和壁画作了全面、详细的勘查测量和复原设计,并拍摄图片、绘制详图,建立了翔实的建筑工程档案,为保护和复原永乐宫提供了直接依据。迁建工程从1959年初冬开始,1960年复建了宫门、龙虎殿,构筑了外围墙,1961年三清殿、纯阳殿落成;1963年复原了壁画,迁建工程基本完成,包括中轴线四大殿、宫门及内外宫墙、西侧吕公祠、东侧玄帝庙和东西两组办公建筑。这是我国当时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古代建筑迁建工程之一,实际总投资人民币180万元。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国家投入巨资,动用大量人力物资,耗时整整六年,成功搬迁永乐宫,成为世界文物保护史上的一个创造性奇迹。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宁立新评价说:“永乐宫建筑群迁移保护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项目,它的成功实施,为东方土木结构建筑及其附属壁画的迁建和复原积累了宝贵经验,培养造就了一批杰出的古建筑保护人才,也奠定了山西古建筑维修保护的专业队伍基础。”
三清殿
建筑与壁画
谈到永乐宫,不得不提到她的壁画。永乐宫因壁画而闻名,壁画因建筑而存在,壁画和建筑的保存“相依为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年迁建永乐宫,壁画的拆除、保护与复原,是工程的重要和重点内容之一。直到今天,永乐宫还专门开辟独立的陈列室,用图片和实物再现当年搬迁壁画的全过程。
现存永乐宫壁画面积1005.68平方米(包括拱眼壁画),主要分布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座元代建筑内,是除敦煌莫高窟以外我国另一举世公认的艺术瑰宝,素有“东方画廊”的美誉。笔者在永乐宫偶遇专程前来临摹壁画的国内知名画家、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国画教授李霞,她正全身匍匐在地上的画稿上,全神贯注地调色、描绘,在她眼里天衣飞扬,满壁风动,虽然近在咫尺,但又天上人间。“我惊叹绘画有如此的力量,只看一眼,就把你的魂魄摄住。我更惊叹这画面竟不是来源于写实,而是画工们凭着记忆和想象制造出的幻境。永乐宫壁画已有将近800年的历史,堪与文艺复兴时期梵蒂冈大教堂的天庭壁画《创世纪》媲美,但创作时间却早了200年。纯粹的绘画手法,抽象的表现形式,在形似与神似之间,让你相信眼前的真实,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遗产。”李霞教授对永乐宫壁画的崇拜,溢于言表。
纯阳殿
三清殿,又名无极殿,供奉道教三清祖像,是永乐宫的主殿。面宽7间28.44米,进深4间8椽15.28米,单檐庑殿顶,巍峨壮丽,冠于全宫。殿内壁及中间神龛外侧壁整体为《朝元图》,画面平均高4.4米,总长度97米,总面积达429.56平方米,描绘了290尊神祇朝拜元始天尊的阵容,八位主神像身高近3米,其规模之大,绘制之精,代表了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成就。壁画由当年享誉黄河中游一带的朱好古、马君祥分别带领两班画工完成,构图宏伟,气势磅礴,笔法生动娴熟,设色富丽堂皇,是永乐宫壁画的精华。
纯阳殿,因供奉道教祖师吕洞宾,故又称吕祖殿,地位仅次于三清殿。面宽5间20.35米,进深3间8椽14.35米,自南至北深度逐渐减小,为平面布置罕见之例。殿内的壁画面积212.62平方米,画面内容是反映宋元时期社会生活情景的《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道观斋贡》《道观乐队》《钟吕论道图》和《八仙过海图》,表现形式如同现代的连环画。画工采用鸟瞰透视画法,采用生动写实的描绘手法,真实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为研究宋元社会提供了直观的画面资料。各壁画布局有序自然,画面转换巧妙,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清殿内精美的斗拱和藻井
重阳殿,以奉祀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和他的七个弟子而命名,因此也称七真殿,在4座元代殿宇中规模最小。面宽5间17.46米,进深4间6椽10.86米,单檐歇山顶。殿内壁画面积150平方米,除在扇面墙背面绘有三清和朝拜者外,东、西、北三面绘满王重阳和他七个弟子活动的故事,共49幅,主要反映王重阳出生、云游、传道等活动。人物生动真实,画法灵活多变,施彩古朴淡雅,是宋元城镇生活的真实写照。
龙虎殿,也称无极之门,原为宫门,因在东西两侧原有青龙、白虎两尊高大的塑像而得名。殿内壁画主要是各类神祇力士,画面奔放雄健,人物威仪庄重,可惜残破、剥落、涂改严重,失去了当年的风采,只能看到留下的痕迹。
保护与维修
永乐宫迁建至现址后,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设立了永乐宫文物保护机构,加强了对永乐宫的保护。1982年,永乐宫管理权限下放到运城地区文化局,随后对外开放游览,使广大人民群众一睹千年古迹的芳容,更是引来无数美术、艺术师生的顶礼膜拜。为保护好永乐宫的建筑和壁画,各级政府多次划拨专项资金,修建宫墙,翻新屋顶,增建设施,拓宽改造道路,绿化扩建宫区,永乐宫的保护和游览设施日瑧完善,并成为我国古代壁画研究的基地。
重阳殿
近年,永乐宫进入自然维修期,一些建筑构件老化,个别屋顶出现渗漏迹象,4座元代大殿墙上的壁画也出现空鼓、起痂等现象。恰逢国家文物局实施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永乐宫的维修保护得到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投资2610万元,陆续开始对永乐宫古建筑进行整体维修,对壁画进行监测、数字化保护,并重建消防工程。古建维修工程自2014年3月17日开始实施,本着最小干预原则,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修缮方案,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为大殿屋顶铺设了防渗层,更换了破损构件瓦片,对木质构件进行了防腐处理,堵塞建筑物上的孔洞,消除了潜在危害。维修工程于2016年春完美收官,永乐宫古建筑去病除害,焕发出往日英姿。
2016年4月27日,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同意永乐宫整体数字化方案,开展建筑和壁画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展示等工作,永乐宫的展示利用与保护将步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新媒体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