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2016-05-14陈艳香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教材情境

陈艳香

数学是一门相对单调、枯燥的学科。因此,数学教师要力求把枯燥的数学教学融入到轻松、活泼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也能体会到激情和活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怎样才能激活数学课堂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活”角色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压抑、恐惧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有创新的。只有在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氛围中,才能唤醒学生创造的热情,让学生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由此可见,要想让数学课堂活起来,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不能夺取学生的自主权,应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教师一旦成为了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主持人,原本枯燥的课堂将会洋溢着快乐的分子,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与日俱增,课堂教学效率会大幅提高。

二.设计“活”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先导,是创新能力的催生剂,是自主发展的助推器。数学问题的设计要体现一个“活”字,这样才能起到催思促疑、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作用。

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在黑板上写出了“3、30、300”三个数,问:你能让它们相等吗?学生感到有趣:300比30和3大得多,怎么会相等呢?我及时点拨: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可以吗?有的说:3元=30角=30分,有的说:3米=30分米=300厘米……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于是我又问:你能加上同一个名称,并用等号连接起来吗?学生听后争先恐后地说:3元=3.0元=3.00元,3米=3.0米=3.00米……最后我问:3、3.0、3.00这三个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简单而带有“活”性的三个问题,使学生对小数的性质一有了初步的了解。

由此可见,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挑起矛盾,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巧建“活”教材

“活”教材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将陌生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各种新颖、活泼的设计形式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它们。因此,要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我们必须激活教材,使抽象的知识鲜活起来。在教学“排列、组合”这一单元时,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班内组织了一次乒乓球比赛。先让两个学生对打,后提问:共打了几场球?然后,四个人每两个人对打,共打了几场?最后推测十个学生每两个人对打,共打了几场球?寓教于乐,巧妙的重建教材,学生产生了亲切感,原本抽象的数学问题也变得简单起来。

四.设置“活”情境

把学生置身于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能消除学生畏难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数学课堂上,我注重为学生创设各种生活情境,把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中获得直接经验,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意义,体会数学学科的魅力。

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发问题,将数学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机融合在一起。同时,教学中要及时为学生提供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应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更主动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五.完成“活”练习

恰当的趣味练习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自主思维的敏锐性、灵活性的好方法。如在讲《锐角与钝角》时,我借助人物简笔画,引出“角”在人物造型中的妙处,用正方形表示头部,用长方形表示身体,用三角形表示四肢,在不同的任务动作中,找出相同的角,再找出不同的角,进而发现角的变化,这样将课堂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学生乐此不疲的画面当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在趣味练习中深化了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制定“活”措施

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这时教师要针对学生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转差措施。是因为思想不重视的要做好思想工作;学习基础不好的要给他们找帮手,开“小灶”;学习方法不对的,要加以引导,交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此等等,注意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