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视角下的动漫艺术创新思维基础浅析
2016-05-14董文良
董文良
内容摘要:本文从叙事学视角对动漫艺术的创意性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特殊的思维机制,揭示其喜闻乐见的创新思维基础。并指出,童年思维的凸显和与文明思维的互渗交融,是动漫艺术创新思维的关键思维基础。
关键词:动漫 叙事学 创新思维
动漫艺术的创意性特征一直广受关注,本文认为动漫艺术的创意性特征、创新性特质与动漫艺术生产和叙事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基础有着紧密联系。动漫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定势,这些是由动漫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一般的电影创作是基于电影艺术的照相性,由摄像机直接的记录物质世界的现实状况;而动漫的基本创作是由人们运用无生命的物质材料去建构一个具有极强变调性质的物质世界。因此虚拟现实与虚拟非现实是动漫创作思维的基本点。从叙事学的角度看,叙事作品最基本的叙事机制是“交换”,“交换”的基础是自然和文化的关系。动漫艺术叙事中童年思维的凸显和与文明思维的互渗交融,正体现了这种自然和文化的“交换”关系,同时也成就了动漫艺术的独特思维气质。可以说童年思维的凸显和与文明思维的互渗交融,是动漫艺术创新思维的关键思维基础。本文试从叙事学视角对动漫艺术的创新思维基础进行浅析。
一.动漫叙事造型所凸显的童年思维特征
阿恩海姆在《电影作为艺术》中突出强调了不同的物质属性,对于电影造成的不同影响。他主要是从电影制作的物质手段方面来谈的。但是,作为一种直接诉之于人的感官的电影艺术,画面上所直接呈现的角色造型的物质属性,同样会对人们的审美欣赏,带来突出的影响。动漫艺术在造型形式基础上呈现出了自己的独异性。
动漫艺术的叙事造型的独异性,突出的表现为一种表象性,这种表象性使其与一般绘画作品和影视作品形成了较大区别。动漫角色造型的表象性凸显了人们的童年思维。从个人思维的发展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性思维期,即个人的童年思维期;从整个人类的思维发展角度来说,人类有自己的原始思维期,即人类的童年思维期。两者有着异型同构的关系。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倾向于具象的、整体的思维方式。
陶侃在《论原始思维及其特征》中指出“原始思维以心理主体为基础和根本,是思维主体凭借其感觉、知觉、表象、技艺、幻觉、情绪、欲望、体验、意志等对外在事物所进行的直接感受及其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原始思维可以简单的称为‘直感思维”[1]。列维斯特劳斯把原始思维称之为野性思维,并认为“野性思维的特征是它的非时间性,他想把握既作为同时性又作为历时性整体的世界”,“野性思维借助于形象的世界深化了自己的知识。它建立了各种与世界相像的心智系统,从而推进了对世界的理解。在这个意义上野性思维可以说成是一种模拟式思维。”[2]而动漫艺术叙事造型的思维基础正是这种“直感思维”或“模拟思维”。它通过一种简约的表象的塑造,以贴近自然的状态,实现了虽简单却富生机的效果。简约化的实质是使对象的特征性因素突出而冲淡一般形式因素,由简约化而造成的夸张和变形无疑是动漫角色的突出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所展开的整体叙事也具有了自己独特的性征,最明显地呈现出了一种童话特质。
动漫艺术的叙事造型或角色,凸显了童年思维特征。同时,动漫艺术又是童年思维与文明思维共同孕育的成果。文明思维更加重视抽象性、逻辑性、科学性,尤其以语言的逻辑思维为重要的特征。原始思维的直感性、表象性与文明思维的抽象性、逻辑性在动漫艺术中实现了有机的结合。
二.动漫叙事技巧所体现的创新思维魅力
叙事本身是建立在一种契约关系上的,动漫的叙事,同样建立在一种契约关系上,即将自然人化。依托造型的表象性和直感思维、模拟思维基础,动漫艺术在叙事中往往采用拟人技巧,并极尽想象发挥之优势,营造了浓郁的创新思维魅力。首先,拟人“作为一种艺术技巧,直接脱胎于早期人类的原始思维。它是原始社会早期人类最典型的‘原始—儿童意识。甚至可以说,‘拟人最初就是一种思维方式。”[3]拟人在动漫艺术思维中,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有我之境的营造,呈现出“物皆着我之色彩”的特征。常以变形、夸张等手法,产生一种比拟的效果。
同时,由于动漫叙事造型的特点和拟人叙事手法,使得动漫艺术的想象功能,得以更充分的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具有无限性和任意性,朱光潜在《谈美》中说,“儿童的想象力还没有受经验和理智束缚死,还能去来无碍。只要有一点实事实物触动他们的思路,他们就立刻生出一种意境,在一弹指间就把这种意境渲染成五光十彩,造出许多变化离奇的世界来。”[4]动漫艺术正是运用儿童的想象意识和拟人手法,来营造童话氛围的。
动漫艺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通过拟人等叙事技巧的使用,打开了以儿童视角和自然物看待世界的窗户。叙事角度的转换,为动漫叙事提供了无限可能。它以童真的眼睛和话语,为观众带来了新鲜的观感体验和思维突破。使观众不必局限于成人世界,突破了对世界的固化成见。
三.动漫叙事技术所营造的丰姿多彩的世界
从动漫艺术的发展来看,动漫是集传统漫画、影视艺术和现代高科技等多种要素不断融合生长的成果。科学技术的革新永远是动漫艺术不断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元素也是动漫艺术叙事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从古典的中国风的故事传说、绘画技艺、音乐、舞蹈,到现代的高科技元素,动漫艺术用精致的笔触和包容的艺术胸怀,不断的与时俱进,带给观众视觉的冲击和想象的盛宴。
动漫艺术所创造的世界是虚构的,充满着想象也充满着想象的真实。影视艺术通过光与影的结合,通过运动和蒙太奇所造成的艺术真实,实现着徘徊在现实与想象间的神话梦,动漫艺术则借鉴了影视艺术所有可以应用于动漫的技术和思维优势,同时在科技进步的条件下,共同营造着童话世界的艺术真实。科技的介入使得造型和叙事更加的逼真和流畅,为观众带来一种超脱的、美轮美奂的幻觉感。
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数字化内容生产的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完成动画制作的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三维动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影视、娱乐、游戏等诸多领域。动漫艺术秉承影视和漫画的艺术气质,同时在运动和科技造成的新的想象空间中实现了新的开拓。其中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包括从动态环境建模、实时三维图形生成、立体传感显示、到应用系统开发等,使动漫艺术不断拓展想象空间、发掘创造潜能、提升叙事品质。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等新的表现技术,动漫艺术带给观众的体验感进一步丰富,更加贴近和丰富了艺术接受者的审美感受。
四.动漫艺术世界所蕴含的童年思维与文明思维的交融
表象的童话世界背后,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动漫叙事展现了自然和文化的最基本的‘交换机制。相对于真人叙事的电影艺术,动漫的角色造型作为叙事的符号,都具有“自然和文化”的双重符号素,并且很多还具有美学意义上的特点。动漫作为一种艺术,首先正如上面所谈到的,它具有叙事造型上的童年思维召唤力量,另外它还具有内在的人类童年气质的投注。动漫艺术思维是一种原始思维的直觉与文明思维的逻辑的有机结合。如果说影视思维制造的是徘徊于现实和想象间的神话,那么动漫艺术思维制造的却是童话。它更多的表现出一种人类童年的气质。“在精神领域里,儿童和原始人都是翱翔在他们自己营造的童话世界当中,而不是生活在现实生活里。”[5]动漫艺术实现了这种童年性,带我们进入了童话的世界。
其次,动漫艺术所营造的童话世界,给人们带来一种对一切已经逝去和尚未到来的美好事物的温柔感觉。而同时,“在一切拟人的背后,都有着移情的心理冲动——强烈的生命意识的投注”[4],动漫艺术又借助童话般的叙事,将成人世界的美好抑或丑陋展示或揭示的清澈见底、一览无余。它通过虚构的想象营造着充满人性关爱的拟人世界,通过一种对于童话世界的叙事,实现了对于现实生活的追忆和展望、替代和补充。当然,动漫艺术中的角色造型大多是非人的,尽管他们具有着人的思维与语言表现方式,但它们仍然是以外部事物的本质特征来表达人类的思想,从这种意义上讲,动漫艺术所营造的童话世界,更是动漫艺术所建构的象征世界。动漫对于生活的反映不仅不求外在形态状貌的逼真,反而因其变形和夸张而独具特色,它单纯、明快,变化多端,极富表现力,尤其长于展现真实人物难以表达的想象和幻想的境界。
动漫艺术运用童年思维和文明思维的有机结合,通过叙事角色的造型性、叙事技巧的拟人性和想象性、影视艺术的运动性、科技力量的生成性,实现了童话世界和象征世界的营造。它是为童年的,也是为人类的,它展现的是对人类创新思维的运用,实现的是对人的生命意识的投注。
参考文献
[1]陶侃.论原始思维及其特征,[J]江西社会科学,2004(1).
[2][法]列维·斯特劳斯.著.李幼蒸译.野性的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5]童庆炳.文艺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朱光潜.谈美[M].北京:中华书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