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彝英禁忌差异比较

2016-05-14魏晓红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禁忌比较

魏晓红

内容摘要:禁忌在不同文化中具有迥然不同的表现。深入了解藏彝英文化中的禁忌差异,对于实现跨文化交际顺畅进行,推动文化交流和发展尤其重要。本文从生活礼仪禁忌、颜色禁忌、数字禁忌、饮食禁忌等方面探讨了藏彝英禁忌差异,以期引起人们对于藏彝英禁忌文化的重视和比较研究。

关键词:藏彝英 禁忌 比较

禁忌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禁忌一词在国际学术界统称为“塔布”(taboo)。“塔布”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方面,它意指“神圣的”;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神秘、危险”之义。在西方学术界,最早对禁忌提出较为系统见解的研究者是弗雷泽。弗雷泽的著作《金枝》重点论述了原始禁忌,从四个方面对原始禁忌的起源、分类、本质等问题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和分析。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运用精神分析的方式,认为“禁忌是矛盾心理的产物”,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另外,马雷特所著的《禁忌是否定的巫术吗》、斯泰尼所著的《塔布》、杜伦所著的《东方的文明》等都在禁忌方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就国内禁忌研究而言,朱顺天《原始宗教》可以说是最早介绍禁忌习俗的著作。任骋《中国民间禁忌》用文化学的研究方式论述了民间禁忌产生的原因、特征、功能、传承方式、发展方向等,在禁忌研究中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郭锦桴《中国女性禁忌》以女性为研究对象,多角度论述了女性禁忌的变化和消亡过程,使禁忌研究进一步细化。但是目前针对藏彝英禁忌文化的对比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相应的深入研究。

一.藏彝英葬丧禁忌差异

藏族人特别忌讳直接说“死”,认为含有诅咒、对某人不满之意。对活佛高僧的去世一般称圆寂,老人、长辈去逝要说“回家了”,对小辈、小孩的死也忌讳说“死了”。忌报丧者直言“某某死了”,要说“病重”、“老了”、“走了”之类。藏族亲属去世后,49天内忌办喜事、唱歌跳舞,以便让亡灵安静地升上天堂。

对于丧葬,彝族有一套特别的禁忌与规定.例如,丈夫死了妻子不能当面哭,妻子死了丈夫也不能哭,如果哭则被人笑话。报丧人不能直接说某某已死,要求他人前来参加。对于寿终正寝的老年人的死亡,彝族谚语有“老者该去则去,儿孙该乐则乐”的说法,故都按喜事办理,其间,要举行摔跤、赛马比赛,获胜者能得到相当的奖赏。

西方文化由于受基督教的影响,禁忌在北面树立墓碑。原因是北面通常是埋葬犯人、凶手或自杀者的地方。在葬礼上,人们只是静静地在灵柩旁沉思默祷,禁忌捶胸顿足、嚎陶痛哭,保持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西方人认为人生短暂,身体的死亡不过是躯体的丢弃,人的灵魂之后可以进入天堂,所以死亡并不是件恐怖的事情。

二.藏彝英生活礼仪禁忌差异

1.身体接触

藏族人比较忌讳别人拍他的脑袋,这跟藏族的信仰有关。藏族文化认为人的头顶和肩部有多个保护神存在,是很神圣的地方,假如有不洁的东西放在头上或者肩膀上,就有可能使得神灵遭到亵渎而脱离自己的身体,从而给自己带来疾病。因而,藏族人严禁他人随便触摸肩膀和头部,只允许活佛摸顶,长辈亲吻额头,但是严禁他人勾肩搭背,随便触摸。

彝族的男孩和未婚男子在头顶前蓄一撮长发,结婚后的男子,请人在头顶梳辫子,辫子比较短小,盘于头上,称为“天菩萨”。彝族人把天菩萨视为男子汉灵魂的藏身之地,绝对不准任何人触摸。犯忌者要宰牲,打酒谢罪赔礼;如果被妇女抓摸了“天菩萨”,那就是一种裘读和侵犯,此男子将终身倒霉,除了让犯忌的妇女杀鸡打酒赔礼以外,此男人还得把“天菩萨”剃掉,否则死后不能升天。

英语文化深受基督教“天主赐爱、抚顶触肩”的熏陶身体语言丰富;另外,欧美人爽朗好动性格外向,常有互相拥抱、拍背表示善意和友爱的身体接触。

2.称呼

藏语有敬语和非敬语之分。一般情况下敬语只用于对尊敬的长辈、学识源博、德高望重的活佛、和尚、老师,以表示对对方的敬意和尊崇。这类禁忌有:忌讳直呼父母、长辈、活佛等的名字。而非敬语则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通常同龄人之间交谈时,常常使用非敬语。

彝族文化中也忌讳直呼长辈的名字,弟弟不能直接叫哥哥的名字,忌讳晚辈对长辈称“你”。如果有人直呼长辈的通用名,就会被当作没有教养、不懂规矩的人遭到世人的非议和鄙弃。

在英语国家中,晚辈沿用长辈的名字不犯忌,长辈和晚辈之间直呼其名的现象也很常见,关系密切的学生可直呼老师的名字。但是,在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上帝的名字Jehovah(耶和华)便是最大的禁忌语。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说、不滥用上帝的名字。

三.藏彝英数字禁忌

藏族数字禁忌较为独特,凡是与数字有关的,都遵循崇单忌双的原则。如三、十三等单数在藏族人眼里是吉利无比的神圣数字。在西方,最具迷信色彩的数字是13,西方人认为13是个凶数,在当今的美国,某些大厦也没有第13层楼和第13号房间。但藏族却恰恰相反,由于在神话中天被描绘为由13层组成,第十三层天正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所描绘的极乐世界,故13是个吉利无比的神圣数字。

彝族文化亲睐“三”和“九”,如彝族的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仪式等都是以三天为界限的。彝族最具有代表性的火把节和过年都是庆祝三天。火塘旁竖有三个锅庄顶一口锅;吃饭三人一桌;摔跤斗牛比赛以三次为准,三打两胜定输赢。“九”彝音读“古”,在彝语中“古”有稳固、坚实之意,如“古鲁克勒”即“牢固坚实”。彝族文化忌讳“四”和“七”。

西方国家的人们几乎都忌讳“13”,认为“13”是个凶险的数字,应当尽量避开它。对于“13”的忌讳来源于基督教《圣经》传说: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和他的弟子们一起吃饭,其中第13个门徒就叫犹大。他为了贪图30块银币将耶稣出卖给当权者。结果,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参加最后晚餐的是13个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13”给耶稣带来苦难和不幸。从此,“13”被认为是不幸的象征、是背叛和出卖的同义词。西方人还忌讳“3”字。据说1898年大英帝国和荷兰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一天夜里,一位英军士兵划燃一根火柴点烟,当他为第三个战友继续点烟时暴露了目标,结果对方开了枪,这个英军战士随即丧命。后来,西方人就把数字“3”作为忌讳数字。因此,西方人有时避免“3”这个数字,尤其在点烟时,当点到第三人时,有人会礼貌地拒绝。

四.藏彝英颜色禁忌

色彩在藏族人心目中有明显的象征意义。服饰颜色的不同也预示着尊卑好坏和凶吉。黄色是很尊贵的颜色,只有高僧大德之人才能着黄色的衣物,普通民众是不能穿黄色衣物的,尤其不能穿黄色的袜子、鞋子、裤子等认为是对佛的大不敬。西方文化中的黄色使人联想到背叛耶稣的犹大所穿衣服的颜色,所以黄色带有不好的象征意义,它除了表示低级趣味的报刊、毫无文学价值的书籍(如yellow press黄色报刊,yellow journalism黄色办报作风,yellow back廉价轰动一时的小说)外,主要表示卑鄙、胆怯,如yellow dog卑鄙的人,yellow streak胆怯等等表达。

彝族喜欢黑色、蓝色以及红色。但是彝民族崇尚的黑色在欧美文化中却是基本禁忌色,它象征死亡、凶兆和灾难。黑色也是丧礼的颜色,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尊敬。法国、比利时等西欧国家民俗中禁忌的颜色是黑色、墨绿色和深蓝色,这是因为他们的国家在近现代史上多次被纳粹德国所侵略和占领,这三种颜色常会令人不快地想起纳粹国防军、“党卫军”和“冲锋队”等军服的颜色。

五.藏彝英饮食禁忌

藏族人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嚼不出声、食物不能剩在碗里,认为这对自己是极为不利的。喝茶时不能发出“唏、唏”的声音,更不能将碗里的全部喝光,否则会被视为缺乏教养。这与欧美文化吃饭要求“杯干盘净”,不能剩饭,吃饭不发出声音的禁忌是一致的。藏族人对大蒜有很多禁忌,虽为调味品,但若去转经朝拜也是绝对不能用,因为吃蒜后的臭气会玷污和熏脏了圣洁之地,令神灵不悦。英语文化里有一项禁忌就是口臭。英美人不喜欢闻别人午餐后留在口中的味道—尤其是洋葱或大蒜味。他们怎么解决这问题呢?漱口、吃薄荷糖,甚至饭后刷牙,保持清新的口气。

彝族人斟酒要斟满,客人吃肉吃饭时不能 “一干二净”。主妇时刻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等客人碗中饭吃光,便添饭给客人。彝族文化认为,客人碗里的饭吃光后才给他添饭是不礼貌的。

英语文化斟酒不能斟得太满,最多只斟八分满,他们认为让酒溢出来是极其失礼的行为。在宴席上,藏彝文化喜劝客人喝酒吃菜,唯恐招待不周,甚至往朋友碗盘里夹菜,而在西方是禁忌这样做的,他们随客人的意愿,从不强迫客人吃什么喝什么,常说“Help yourself, please.”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深入,了解各民族的文化习俗,特别是禁忌文化,对于消除文化误解,减少交际失误,促进民族间的团结和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从而进一步推进对于藏彝英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白兴发.彝族禁忌的起源及演变试探[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

[2]冯继巍,吴哲.谈英语的禁忌语[J]. 现代交际.2011(02)

[3]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4]弗雷泽.金枝[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5]华锐·东智.浅论藏族传统的禁忌文化对生态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贡献[J].?西北民族研究.2003(01)

[6]卢春樱.试论彝族传统禁忌文化[J].贵州民族研究.1999(04)

[7]任聘.中国民间禁忌[M].作家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禁忌比较
殃怪与禳解:壮族麽经所见禁忌文化研究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哈尼族图腾文化意涵与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