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玛纳斯》史诗中的神话因子

2016-05-14荣四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空间叙事玛纳斯母题

荣四华

内容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神话作为叙事形式渐渐失去了原初的功能,但神话因子却活力依旧,大量地呈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在各类文学体裁中,史诗中的神话因子尤其活跃。本文以《玛纳斯》为例,从母题和叙事空间的角度,探究史诗中的神话因子的功能。

关键词:神话因子 《玛纳斯》 母题 空间叙事 功能

作为我国古老的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柯尔克孜族有着丰富的神话资源。其神话多与草原、沙漠、山川、动物图腾等相关,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征,属于草原型神话。柯尔克孜族的神话作为柯尔克孜族民间口头文学最早的样式,深刻地影响了其后的史诗。许多柯尔克孜族的神话都失散了,但在《玛纳斯》中还遗存着大量的神话因子。《玛纳斯》作为柯尔克孜族最具典型性的史诗,其波澜壮阔的叙事总是与神话交织在一起。在史诗中,神话常常弱化为神话因子,并在深层结构功能层面对史诗的母题和叙事空间产生重大影响。

一.神话因子与母题

留存在《玛纳斯》中的神话因子,交织在史诗的叙事中,给史诗抹上了浪漫神奇的色彩,也形成了史诗中多种多样的母题。汤普森在1946年初版的《民间故事论》中,界定了母题的内涵:“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绝大多数母题分成三类。其一是一个故事中的角色--众神,或非凡的动物,或巫婆、妖魔、神仙之类的生灵,要么甚至是传统的人的角色。第二类母题涉及情节的某种背景--魔术器物,不寻常的习俗,奇特的信仰,如此等等。第三类母题是那些单一的事件--它们囊括了绝大多数母题。正是这一类母题可以独立存在,因此也可以用于真正的故事类型。”据此,我们把母题分为三类:形象母题、情景母题、情节母题。

其一,形象母题。

《玛纳斯》包含了众多的形象母题,如具有神力的英雄、神奇的动物、占卜师、以及仙女等等。其中,仙女形象母题非常典型。

在古老的柯尔克孜族神话中,卡依普是狩猎时候的动物守护神,保护各种动物和猎犬。她居住的山就称为卡依普山。由于动物保护神居住于此山,卡依普山便渐渐成为仙人栖息聚集的仙山。卡依普山的仙人们具有超人的神力,能幻化为飞禽鸟类,拥有可使凡人飞行的魔力外衣和魔力飞毯。《玛纳斯》中的阿依曲莱克就来自卡依普山,是一个典型的仙女形象。首先,阿依曲莱克具有超凡的美貌。在史诗中,她的美貌还常常被比作太阳、月亮和光明。其次,阿依曲莱克具有神的身份或者至少是半神的身份。她来自卡依普山,是以半人半鸟的形象出生的,第一口吃的是神界仙女母亲的乳汁,后才由阿昆汗收养。最后,阿依曲莱克具有超凡的神仙本领。她能幻形,化作天鹅翱翔于天。她曾化身为天鹅,在空中寻找赛麦台依,并用法术抢走了白隼鹰,用法术保护了赛麦台依的遗腹子三年,而不为克亚孜察觉,用神力使赛麦台依起死回生。总言之,阿依曲莱克是能幻化为鸟类的仙女形象,她具备与古代萨满神话中的女萨满十分吻合的特征。柯尔克族先民曾长期信仰萨满教,萨满教是母系社会时期的原始宗教,而卡依普山神话属于狩猎时期神话。由此可见,卡依普山仙女神话是由古老柯尔克女萨满的神话逐渐演变而来。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古老神话中的女萨满形象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对史诗中的仙女形象母题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二,情景母题。

《玛纳斯》中的情景母题频频可见,如库姆达阿依战裤、卡妮凯的神药、向树木祈子仪式、起死回生的乳汁以及寄魂器或者寄魂物等等。

寄魂器母题的出现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即人们相信灵魂在人活着的时候可以离开身体,并能寄附在某种物体之上;而多个寄魂器的出现则意味着人们相信灵魂不只一个。这样的观念与萨满教的灵魂观是相通的。

目前,许多学者将“三魂一体”学说,即生命是由生魂、游魂、转生魂共同凝聚而成,视为萨满教灵魂观的主要表现。萨满教的灵魂观又与萨满教的三界观密不可分。在柯尔克孜创世神话中,宇宙分为天界、地界和中界。天界住的是众多的神祇如天神--阔克·颠额尔、月神--阿依·颠额尔以及昆·颠额尔等等。地界在柯尔克孜神话中并无汉族神话中的阴曹地府那般阴森可怕,而是指环球大山以外,远离人间的僻幽之地,这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神话观念。

从寄魂器母题到灵魂的“三魂一体”学说,再到萨满教的三界说,最后落到柯尔克孜族的创世神话,可以说,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并且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相互影响。

其三,情节母题。正如黑格尔所言,“史诗的主要任务是把事迹叙述得完整”,史诗离不开叙事,而叙事离不开情节。《玛纳斯》的神话色彩与其大量的带有神话因子的情节母题是分不开的。如,《玛纳斯》中的英雄特异诞生母题、英雄嗜睡母题、英雄嗜血母题、英雄好色母题、抢夺英雄妻子母题、父子冲突母题、以及英雄死而复生母题等。其中,英雄死而复生在《玛纳斯》中多次出现。

如在柯尔克孜神话传说中,一位青年英雄为民出害斩杀恶龙,自己却因毒龙血溅身昏死过去。公主用牛乳冲掉毒血汁,青年英雄便死而复生了。又如有一则哈萨克族神话传说讲到,阿尔泰英雄布哈什被父亲射杀身亡,他的母亲用报春花拌上自己的乳汁敷在儿子的箭伤上,英雄布哈什便死而复生了。在古巴比伦神话中,伊希塔女神因情而死,主神派使者将生命之水洒在她身上,伊希塔死而复生并获得永生。在不同的神话中,死而复生的手段多有不同。在上面列举的神话中,使人或者神死而复生之物为乳汁或者水,这和萨满的血液崇拜是相通的。其一,乳汁和血液。远古时期,人们就发现哺乳期的女性身上多都有停经的现象,在东西方的文化中都有“乳为血化”的观念。其二,水和血液。萨满教认为天的血液即为水,若宇宙的水像人体的血液一样循环不息,那么它的生命就会不衰不止。在灵魂观念中,水血同质同性。不论是玛纳斯沐浴圣水而复生,还是生命之水使伊希塔复生并获得永生,水都起到了和血液相同的功能。至今,在柯尔克孜族的习俗中还留存着对水的崇拜,他们仍然相信水具有祛病消灾的神力。

二.神话因子与叙事空间

在这里,叙事空间是指文本所构建的空间。这一空间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真实的地志空间,也不能独立于时间因素之外,它是一种抽象的时空体的组合,与视角以及视阈有密切的关系,依赖于文本和受众的阅读体验而存在。

其一,文本空间与叙述话语的详略。

如上文所示,《玛纳斯》史诗的形象母题、情景母题及情节母题都与神话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叙事总是与神话交织在一起。那么,其文本建构的空间也必然与神话密切关联。从卓拉·加百利文的观点来看,语言并不能“全景式”地表述空间的全部信息,空间的描写往往呈现出含糊及不具体性,叙述话语的详略极大地影响着叙事中空间重现的效果。在《玛纳斯》中,叙述话语的详略选择颇有意味。叙述者显然采用了明喻的手法,向听众呈现了一个威仪十足的英雄形象。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即使得玛纳斯的英雄形象更加生动、可感、具体。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是,为什么将玛纳斯比白虎、巨龙、神鸟和雄狮?柯尔克孜族人曾长期以狩猎为生,他们既依赖野兽为生,又遭受猛兽的侵袭。这种既恐惧依赖的心理逐渐发展成为对动物的崇拜,凶猛的野兽成为力量的象征,久而久之形成了动物的图腾崇拜。在在柯尔克孜族先民的眼中,凶猛的动物不仅力大无穷,而且具有无上的神力。因此,他们把凶猛的动物形象集中到史诗英雄的身上,也就等同于将动物的力量注入到英雄的体内,赋予了英雄不可战胜的神力。由此可知,这些比喻不仅仅是对英雄形象的一个描述,同时,也反映了柯尔克孜族人的动物图腾崇拜。在《玛纳斯》中,正是这类与神话相关的隐含文本构建了史诗叙事空间的神奇性。

其二,叙述的省略与视阈。

假设我们能对空间进行解剖,场景便是构成空间复合体的一个基本单位。那么,与地志层相关的场景就成为地点,与时空层相关的场景就成为行动域,而文本空间层面的场景就成为视阈。相较于地点和行动域而言,视阈是最复杂也最抽象的概念。地点可以具体化为空间中的一点,如在玛纳斯讨伐秦阿恰时,人马的驻扎地“在一个名叫库依图奴特的地方”。行动域指事件发生的场所,没有清晰的地理界线。这一场所可容纳多个事件同时发生,也可以指向一个事件经历的跨越性空间。而视阈相对而言,最复杂也最抽象,它关涉到受众的阅读解码和心理感知。视域存在于文本话语构建的文本空间,它与受众在接受文学话语时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建立在个人感知基础之上的记忆回溯的综合体验密切相关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史诗越来越多的走出本民族,越来越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受众的单一性被打破。这也意味着,在文本接受的过程中,不同读者拥有不同的视阈。与本民族受众不同,带有他者眼光的受众群,在接受文本话语的过程中,其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建立在其自身的文化视阈之内。正是视阈的不同,受众才能感受到叙事空间的异质性,才使得隐含文本浮出隐义结构层,凸显出来。在《玛纳斯》中,作为隐含文本的神话构建了自我话语的体系,这一隐含文本看似淡化实则强化了自我价值的话语体系的建构。这一体系不仅成为民族识别和认同的符码,最终还形成了他者眼中拥有这个隐义结构的民族的标识。

参考文献

1.托汗·依莎克著,阿地力·朱玛吐尔地译.《玛纳斯》史诗中女神形象的典型--阿依曲莱克.新疆社科论坛[J].1998(03).

2.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M].上海市: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

3.郞樱.玛纳斯形象的古老文化内涵.民间文学论坛[J].1991年.

4.关于乌孙乌古斯之子谢克列克的传说.库尔阔特祖爷爷(哈萨克文版)[M].新疆青年出版社.1988年.

猜你喜欢

空间叙事玛纳斯母题
论巴尔虎史诗中的提亲母题
复仇母题的现代嬗变
近60年玛纳斯河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玛纳斯河流域水文特征值及演变规律——以玛纳斯河为例
浅析《西游记》的两大母题及其象征意蕴
谈谈“玛纳斯”和“玛纳斯奇”这两个词
论明代《梅山图》中的“生殖崇拜”文化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