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及困境探讨
2016-05-14程熙玥
我国的社会组织发展事业在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后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30年来,其在数量、质量、影响力以及自身能力上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一、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问题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逐渐被社会公众所认可,并且当前社会组织处在更加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如何有效地对社会组织进行引导成为当下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而由于社会组织的自身特点,必然相对会陷入一定的社会治理的困境中。
1.一些社会民众对社会组织的观念认知模糊,缺乏对社会组织的基本了解
过去,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前,伴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是大政府职能模式,即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深入到各个方面,政府是社会管理的唯一合法主体。而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地不断深入,社会治理主体渐渐趋于多元化,社会民主意识逐渐加强。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也强调了社会组织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但尽管如此,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控制作用依旧深入人心,社会组织的发展受限程度依然很高。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社会民众对社会组织的治理作用并不了解,其参与程度与积极性大打折扣。同时,一些政府部门为了自身部门或个人利益限制社会组织的发展或是一些社会组织自身的推广和形象的建立存在问题,因而致使民众的观念存在很大的偏差,最终使社会组织的发展受限,在社会治理中缺乏动力来源。
2.社会组织在治理中的公信力不足,缺乏强有力的社会民众认同
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性的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许多政府部门也尝试在社会组织的辅助下共同完成社会治理的工作,但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效果却依然存在一些漏洞。在一些热点事件中,社会组织的行为并不能让民众所接受,其社会公信力由此受到打击。如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使大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度大大降低,一度导致整个中国慈善机构的信用危机。中国红十字会的组织运作、监督机制以及机构设置都让人们产生的怀疑,甚至有的社会组织在私利的驱动下,极大地损害了无辜社会民众的利益。这些事件值得人们进行反思,如何才能有效提高社会组织的公信力,提高公益的诚信度,这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组织在其作为时的效果及以后的发展。
3.社会组织面临自身行动力不足和发展能力欠缺的困境
社会治理是政治管理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最民主、最先进的方式,它要求政府退出原先全面管理的模式,转而对社会进行有效的辅助管理。这要求政府职能部门充分认清自身管理职责,划分政府职能,积极培育多样化的管理主体,并且因时制宜地提供帮助。然而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社会组织依然对政府有强烈的依赖性,对自身发展存有侥幸心理。其次,一些社会组织为了自身的发展,依附当地的政府部门,从而得到相应的资金或政策支持。这些都是社会组织自身行动力欠缺所造成的后果。这样会导致社会组织的发展进入畸形的模式,限制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使得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的界限日益模糊,丧失其本质,无法真正成为社会责任的承担着,无法对社会大众负责。
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存在困境的原因
对于社会组织存在的困境,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社会组织所存在的整体发展环境有所变化,社会的整体转型尚未完成
中国正处在改革转型的攻坚时期,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组织的发展势必受到影响,其发展方式、组织制度都应符合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社会条件实现自身的转型与发展,如何转变管理理念应该是社会组织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2.中国的制度体系尚存在不合理之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组织的有效发展
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中国的制度、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尤其是对社会组织的规范与制约,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而制度对组织不仅有制约作用,更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制度所产生的问题会使社会组织缺乏方向性的指导,导致其运行的不规范与效率的缺失。
3.一些社会主体的失误影响到整个社会组织的运作,人们对包括政府在内的整个社会主体信任度下降
由于一些负面事件在社会中的报道与传播,使得社会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大大下降。包括政府在内,人们对这些社会主体的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在未形成新的有效的行动模式时,人们的质疑与不信任不会轻易消除。因此,整个信用体系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社会组织的发展未来。
4.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未完全形成
由于中国长期的封建时期的桎梏,导致中国自由、民主进程完全落后与世界发达国家,国民对于自身所具有的权利义务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相应的,政治文化的发展也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思想的发展决定前进的程度,在中国的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政治文化未能与社会组织形成良好的呼应作用,因而单靠社会组织自身力量去脱离治理困境是十分艰难的。
作者简介:程熙玥,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