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在大学生情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16-05-14余静
余静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情感素质的特点,提出了在音乐教学中强化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提高学生情感素质的呼声越来越高,而音乐是最接近情感的“艺术化”语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情感素质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素质
基金项目:安徽新华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课题“音乐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编号:IFQE201319)的研究成果。
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在情感发展上有着他们显著的时代特点。他们是一群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一、当代大学生情感素质的特点
(一)情感需要的多变性
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在当今互联网信息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多变性的组合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调自我,强调索取与奉献融合,非常注重自我,注重现实。在当代大学生中,丰富多彩的情感需求取代了完全单一的情感崇拜,同时他们既有高层次情感需求,也有低层次的情感需要。形成了纷繁复杂,多元纷呈的情感需要层次目标。
(二)情感体验的双向性
当代大学生还因为经历、知识等方面的原因促使他们有着更具活力的精神世界和更具复杂的情感,在情感体验上普遍存在着双向性。如感性与理性之间;封闭性与交往需求;行为上的被动性与思想上的主动性;较弱的责任心与较强的责任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形象的模糊性等等。这些双向性的情感体验交互作用,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压抑状态,造成心理障碍,对大学生的成长起了负面作用,有的甚至产生过激行为。
(三)情感取向的单一性
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发现认知能力的发展大大超过学生的情感发展,在考试竞争和升学压力面前,脆弱的情感教育往往被忽视,对单一的知识、智力的教育却大大加强。尤其进入大学阶段,面对生活、科研、职称晋升的压力,许多大学教师在课堂上缺乏热情,在课堂上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对于学生的课堂感受和体验关注不多,教师潜移默化的情感作用完全被覆盖,可以说,这也是大学生情感教育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从而促使大学生情感长期处于单一性的情感状态。如人的自然性情感。但是对于集体荣誉感、对于社会性情感却是普遍淡化和缺失。
(四)负面消极情绪的影响
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变化,在当今这样一个物质横飞的时代,在这样物质化的社会环境面前,一方面大学生也积极适应,并努力追求;但另一方面感到巨大的压力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同时,一些非主流文化思潮是对文化直观性体验,表面化、形象化的追求,而这些放荡不羁的思想对于心理并不成熟的20岁左右的大学生而言,极易造成情感上的偏差,从而造成大学生情感上的浮躁和冲动;同时为暴力、迷信等不良文化现象进行美化,由此严重威胁到大学生健康的情感产生。另外笔者在工作中通过与家长的接触中了解到,因为父母的溺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情感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情感发展的主流应该是积极的、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情感体验。
二、音乐教学对大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是要全面发展的。不论是做哪一行或是学哪一个专业的,只懂本专业、本领域的知识,总是会有很大局限性的。”对新世纪人才的培养,我们要注意这个问题,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现代社会的需要不论是学什么专业的,不论是学文科还是理科,都应当有一定的艺术素质方面的修养和爱好。实践证明,不管你学什么、做什么、音乐都有助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和修养,培养高尚情操,激发灵感,增强创意思维能力,对做好本职工作都有帮助。
(一)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随着心理科学近年来的研究揭示,正面积极的情绪在认知过程中具有积极功能。情感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认知的发展。而负性情绪起瓦解、破坏的或阻断的作用。主导着人们认知、情绪本身和行动的是认知活动和情绪共同相互作用。一部好的的艺术作品,一定是反映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也只有反映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才能感动别人。一部作品,一定是人类情感理性化的产物,也一定是一部好的艺术作品。音乐家运用音符表达着对生活的感受和领悟;而艺术家又通过声乐、乐器、舞蹈等艺术形式对音乐作品进行了二度创作,把自己对生活的多种体验用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是艺术家的实践活动。音乐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作品的再创作过程,学生在欣赏音乐艺术作品体验其中的音乐情感。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倾听,情绪受到感染,并充分感受着这种情绪的变化,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产生共鸣,又是欣赏者的艺术实践活动。
(二)加强学生潜能的开发
脑科学研究论证:认知能激起左脑的兴奋,情感能激起右脑的兴奋。当两半球的兴奋和抑制在交替进行时,才能得以充分利用与发挥大脑的潜能。一种叫做“脑内吗啡肽”物质分泌时能够实现左右脑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而相关研究证明音乐可以有效刺激“脑内吗啡肽”的分泌。综上所述,随着脑科学的研究逐步深入,音乐对人的智力的开发作用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加强对右脑强化,通过对右脑的刺激,使大脑两半球协调工作从而促使人的潜能开发。
(三)提高学生对美的辨识度
音乐教育教学从实质上说就是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如音乐教学情境创设,举办多姿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加强课堂互动和交流,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在音乐教学中,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现,以其独特的传递方式有助于满足学生对美的需要。提升精神空间,激发情感能力的培养、增强对美的辨识度,最终塑造高尚完美的的人格。
(四)强化学生的人格品德
品德是指人的道德品质。即人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作风等本质。一方面,活动的组织与人际交往是品德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情感的作用对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在音乐情感教育中,作为精神形态存在的道德情感是社会性情感中的重要因素。将学生的审美情感内化为精神层面的情感,将这种思想认识转化到日常行为上,并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实践,通过日积月累的行为从而逐渐升华为一种本能的修养,从而达到完善学生品德之目的,使之成为具备高尚情操的善良、真诚、文明的,心灵纯净的人。
(五)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当今互联网信息时代,一切都是高速飞快的发展,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原有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眼前的需要,继续学习迫在眉睫。乐于学习的态度是保持继续学习的必须条件。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感受成功带给自己的的快乐,这样一个享受成功的体验过程,就是在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魅力所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在这方面的学习中取得成绩获得信心和乐趣,促使学生在其他方面得到发展。进而促成学生终身学习,达到不断发展的目的。
(六)增强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
情感是人类生存和延续种族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生存方式。为利于适应生存,情绪用它不同的转化方式,提高人的行为转换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情绪的适应机制是其保证,如他人情绪的正确辨认,了解别人的情绪并能理解和感受,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做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从而适应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实现和情感的认同必须借助情感来表达,为人生长所必须的是这些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的催化剂。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感受音乐,表达音乐,喜爱音乐,更重要的是能加深对音乐内涵的体验,即音乐作品中更深层的情感和精神领域的理解。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积极的情绪状态,创造音乐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对生活、对学习产生积极情感态度和对未来的憧憬,这对人的生存意义是重大的。
(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的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教师用自己诚挚的爱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情绪体验,唤醒学生的热情和激情,融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感情,构建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从而更有利于转化学生。
(八)推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有意识地对个体施加积极的社会影响是将一个人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前提条件,而决不是顺其自然的。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首先,促进学生社会观念的形成。一方面,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是实现积极社会影响的途径。教师一个成熟的 “社会人”,在其言谈举止之中会表现出社会观念,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形成正向的情感态度,从而帮助学生社会观念的形成,如社会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核心价值观等等。其次,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推进学生社会能力的养成,如让学生尽情表达思想情感、自觉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这些源于情感本能的释放,从而冲破了传统教育对学生的种种束缚,使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发展了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再次,形成社会化情感。情感教育是贯穿在整个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如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师生关系中有着丰富的社会性情感蕴含其中,这些内容对学生社会性情感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总之,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为个体社会化的推进和实现提供了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褚惠萍. 当代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与高校情感教育[J]. 党史文苑,2006(18)
[2]鱼霞.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9〕
[3]李岚清.李岚清音乐笔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4]李岚清.李岚清音乐笔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