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下的专业就业情况思考
2016-05-14刘小莉
刘小莉
【摘 要】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势必对人才市场提出新的要求。本文针对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结合高职英语专业产生的背景和存在问题,对高职英语专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通过分析指出,高职英语专业应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大好机遇,紧密围绕其实用性为宗旨,本着满足毕业生需求,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有重点有特色地发展高职英语专业,避免一刀切的形式化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 高职英语专业 就业
高职英语专业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应运而生,《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作为教育部第一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于2000年由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颁布实施。因其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提出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为发展目标,因此,高职英语专业是伴随社会发展需求产生的,也必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
1 高职英语专业发展新形势
现如今,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无疑对高职英语专业发展产生新的影响,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环京津冀周围的高职高校,应紧紧围绕这一社会大背景,及时合理地改革高职英语专业的发展规划,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本文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这一新形势,针对本院2015年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就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分析提出高职英语专业改革的几点思考。
2 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现状统计
2015届高职毕业生择业的行业性质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表中可以看出,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于教育和接本,分别占到了19%和38%。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毕业生本身求职缺乏自信,而且知识储备够用,但是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更愿意通过进一步学习提升自身的知识,也愿意寻求一些对知识要求偏高的教育行业。而外贸专业就业率只占到了9%,更加说明高职教育目标和实际教学成果之间存在严重不一致。
表1 就业行业性质
行业性质 教育 接本 行政 外贸 其他 待业
人数 15 29 11 7 12 4
比例 19% 38% 14% 9% 15% 5%
3 现行高职英语专业存在问题
3.1课程设置不符合市场发展需求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实用人才,而目前各高校课程设置单一,与市场实际需要脱节。比如以本院为例,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5年,第一年应该全面加强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基本功的练习,夯实语言基础。而在课程设置中,听力只有2学时/周,口语2学时/周,阅读课根本就没有设置,只有4课时的基础英语。这也无疑会导致学生基本语言功底差。而语言与文化课程对英语学习本身有重要的作用,在本科英语专业学习中属于重要课程,但对于高职英语专业而言实用性稍差,反不如留出时间分配给阅读等基础课程。而在二年级的课程设置中,只有少数核心专业课程。单一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无法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
3.2教师队伍单一,导致教学重点偏语言性
就目前状况下,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本身就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高职教学目标则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双师型特点,也就是说教师除了掌握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功底,也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比如外贸知识,法律知识,文秘知识等。
以我院师资为例,由于本专业教师在专业类教学中缺乏相关知识,即使掌握了牢固的语言基础,也无法深入教学,导致某些实用专业课程还需外聘其他专业教师上课。而外聘教师虽然专业过硬,但却无法做到英语授课,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发展。因此,两种教师都无法做到“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外,还十分重视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3.3传统教学系统陈旧,与实践脱节
高职英语专业的特点在于其实用性,而实际的教学方法,教材选用都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偏重知识灌输,忽略技能的锻炼。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被动学生知识,而无法真正提高运用能力。另外,教材选定没办法做到因材施教,本身就具备滞后性的特点,导致学生整体能力单一,在从事实际工作时,一时难以适应,无法满足人才需求。
4 高职英语专业发展探讨
目前,专业层次的高职院校和一些本科层次的高职院校均已经开始采用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校企间的“工学结合模式”,211人才培养模式等。[1]
4.1 夯实语言基础,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在专业课实际操练过程中限制学生发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基础薄弱。学生的听说读写基础不牢固,课堂当中的口译,函电写作等练习都无法胜任。各高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在一年级夯实语言基础,加大练习力度,为提高实践能力打好基础。
4.2 突出专业特色,紧扣时代发展需求
高职英语专业教学应该突出自身特色,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基础之上,提升实践能力。以我院为例,院内定期开展英语角,英语周等活动加大外教与学生的联系,巩固学生听力的提高;英语演讲,话剧表演,阅读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们对语言基础的运用能力;组织学生们参加教技比赛,高职写作大赛,口语比赛等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结合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多设置一些模拟英语面试,团队项目计划等活动,另外,和企业加强合作,把企业带进课堂,更好地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
4.3 加强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应当不断完善自身,和专业知识教师加强交流,寻找自身兴趣点,深化学习,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升为双师型教师。
5 结语
高职英语教育改革任重道远,但需紧紧围绕“应用型”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紧紧抓住京津冀发展的大背景,为新的市场发展提供更多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晓彤.论模块式课程设置在高职英语专业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