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工质量管理过程控制

2016-05-14张俊伟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年8期
关键词:技术管理施工质量制度

张俊伟

摘 要:施工质量的好坏是建筑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必须重视并抓好所有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管理是一定组织或个人通过制定一系列措施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受外部因素、内部条件、管理环境、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的等多方面制约。

关键词:施工质量;技术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性的信息化时代,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信息革命越发明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内市场经济越来越开放,工程质量好坏及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施工质量是企业的命脉,企业必须抓好工程项目的质量,采用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优异的质量,最佳的服务,全方位提高公司的整体施工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最关键的是用制度约束人,用机制激励人,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对施工人员、施工工艺、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因素进行控制,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

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定组织或个人通过制定一系列措施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受外部因素、内部条件、环境、对象、目标等多方面制约,具体到工程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是按照施工图纸把建筑物建造出来的过程,一个工程项目是由很多个施工过程组成。人是施工的主体,再细分可以分为三类人:施工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如何把这三类人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要有一个健康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企业提高和保证质量目标的最基本的管理条件。运用系统的方法把组织内部各个部门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参与到施工管理中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要事先制定好管理方案,让管理人员清楚他们的的职能和任务,让他们在施工过程中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一个出色的质量管理团队要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能力、目标管理能力、技术指导能力和质量检查能力。项目管理团队在施工前应该合理地确定施工质量目标,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在施工中通过执行质量管理计划,控制每一道工序的施工水平使其达到质量标准,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工艺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以提高施工质量。一个科学的组织管理机构,有利于针对性地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调动全体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技术负责人为主导,专职质检员和施工员组成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其所有质量活动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和改进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并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每一位参与者积极投入到施工管理中去,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和团队协作意识,确保质量体系从开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均能得以有效运行,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二、優选施工队伍

工程质量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的共同制约,他们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主要因素,而工人又是影响工程质量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用户至上的观念、预防为主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科学观念。

人是决定最终建筑质量的关键因素,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人员是施工的主体,工程建设都是通过工人一步一步来完成的。工程质量与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施工人员的素质是施工质量的决定因素。施工素质包含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技术能力,只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和超强的技术能力才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施工中除做好自己本专业工作外,还需要与其它专业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专业之间交叉施工多,整个施工过程非常繁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由一个素质过硬的队伍来完成这一施工过程。只有素质过硬的队伍才能保证各个施工环节顺利进行,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三、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技术管理通常是指在项目技术行业当中所作的管理工作,是技术和管理的结合体。技术管理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只有认识到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把技术管理落到实处,从而达到施工质量目标。技术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强调的是技术方面的管理,这就对技术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技术管理的核心人员,一定要有出众的技术和很强的管理能力,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知识、经验和能力来提高项目的建设效率,从而完成技术任务。

在项目工程开工前,要根据项目的特点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成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团队,并根据需要设立各级技术管理的职能机构和职能人员,各级职能机构都要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并建立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把整个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使每项技术活动有明确的目标,增强技术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提高管理水平。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和施工预案,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优化施工方案、施工措施。

2 搞好图纸会审,及时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会审的要点如下:

(1)设计是否符合施工技术条件,能否保证安全施工;

(2)设计的使用功能能否实现;

(3)各设备性能能否满足实际需要;

(4)各种管道井、电梯井道、设备房的尺寸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5)建筑、结构和设备安装等各专业有无冲突;

(6)室内外地面及管道标高是否有冲突。审查出来的问题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四方沟通协商,由设计单位修改或签发变更单。

3 编制质量检查方案,做好质量检查和技术交底工作。

4 检查施工进度和计划执行情况,把实际施工进度和进度计划进行比较,发现进度偏差及时采取纠偏和赶工措施,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5 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6 及时收集、整理施工资料,为项目竣工验收做准备。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是从全局角度指导施工全过程,在施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技术管理者施工前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确定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明确质量目标,并集思广益,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讨论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找出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对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做详细的分析研究,找出施工的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针对各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的施工做好专项施工方案和预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写出有效的切合实际的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确保工程质量。各专业工人进场后要做好技术交底,详细讲解工程重点、难点、设计意图、质量和技术要求、质量通病的预防、施工工艺要求等问题,让每一位工人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如何才能做好,从而保证施工质量目标的实现。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检查、监督和管理,从管理上保证工程质量。

技术管理的另一个职能是做好图纸管理工作。图纸是工程施工的依据,图纸管理是指图纸收集、发放、保管存放的一项技术管理。做好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有时因种种原因图纸会出几版,要求设计院出图时写清楚图纸版本,以防新旧图纸混淆错用。并把最新版图纸及时发到施工现场,并把旧图如数收回,以免用错图纸造成质量问题。

四、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制度

材料和设备是构成工程实体建筑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的选用是否合理、产品是否合格、材质是否经过检验、保管使用是否得当等,都将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从而影响工程使用功能和安全。一是把好采购关,项目部对于主要材料要掌握质量信息,选购国家认证许可,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把好材料質量关,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材料运用到工程中去,要确保运到施工现场材料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及质量证明书,并要严格执行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待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进场,检测不合格的材料现场封存并退场。严控材料存放关,有时间要求的材料要在使用期内使用,过期的材料要及时清理,以免误用变质材料而影响工程质量。

五、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施工前建立质量验收制度,从制度上规范人的行为。质量检查的依据为相关的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施工图纸、技术标准、施工合同等。严格执行“三检”制度,要按照国家现行《规范》来认真作好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的施工质量验收工作。每道工序完成后,除了自检和专职质检员检查外,还应进行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上道工序应满足下道工序的施工条件和要求,相关专业工种之间也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形成记录。凡是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隐患,要做到确定整改措施,确定整改时限,确定整改人员尤其是责任人,即定整改措施、定时、定人的“三定”原则。情节较轻者,按相关要求返工整改,整改完成后重新验收直到合格。如涉及到结构安全的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或请资深专家提出整改方案。质检人员必须做到认真、尽职尽责,时刻不得马虎,特别是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大多数施工过程是隐蔽工程,隐蔽验收制度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六、样板制度

样板制度的目的确定施工工艺,明确质量和验收标准。具有特殊施工要求或项目施工重点和难点的分项工程及关键工序在施工前均应引用样板制度,以便指导后续施工,避免返工,减少质量通病,提高施工质量。工程样板施工前先做好样板施工方案,并给施工人员做好详细的技术交底,使操作者明白设计意图、质量标准、操作要领等。施工中应由技术负责人或专职质检员跟踪检查技术交底在样板施工中的执行情况,并组织本专业施工人员到现场学习施工工艺标准、质量标准及要求。样板施工结束后必须经业主、设计和监理验收确认,验收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施工。对不符合样板施工要求的施工方法坚决给予否定,违者按规定处罚,做好样板的唯一性和权威性。将这一制度深入运用到每道工序中,确保整个工程均达到样板工程要求,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七、加强技术创新推陈出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要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在于推广应用。然后在应用中再次改革创新,总结出更加先进高效的技术,使得生产力逐步提高。针对建设工程项目而言,对工程技术难点进行公关,同时,把施工现场作为科技进步的试验场,根据实际情况,充分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科技成果,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措施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降耗节能,增加社会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形成新的技术优势。成立项目科技小组,抓好技术责任制和技术岗位职责的落实,建立健全技术管理系统和计算机应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只有掌握了相关领域的核心技术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推动和促进企业改革的长远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我们的建筑业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施工技术还比较滞后,尤其是在创新技术的实践应用方面更为明显。如果要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必须打破常规、大胆尝试、敢于借鉴、勇于创新,开辟新思路、寻找新方法,逐步摸索和研究出适合自己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方法,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这样我国建筑业才能更好地立足现在,着眼未来,为我国增大社会效益。

总体来说,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公司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个操作工人,也受到人的行为、管理体系、机械材料、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这决定了质量管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多种管理手段,不断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水平持续不断的提高,从而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苟伯让,李寓.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廖品槐.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刘伟.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M].北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4]梁世连,惠恩才.工程项目管理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技术管理施工质量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中的成本控制及其管理技术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技术管理在化妆品研发中的应用探析
简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实践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