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低压农网改造升级中的典型经验探析

2016-05-14巫尚东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年8期
关键词:资金管理

巫尚东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低压农网改造也进入了高潮阶段。这为解决目前农村用电矛盾,加快农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农网改造升级涉及面广,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许多注意事项。本文首先概述了农网改造升级的相关内容,分析了农网改造升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给出了在农网改造升级过程中的几点经验,希望能对供电企业在农网改造中起到有益的作用。

关键词:农网改造;环境复杂;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能够完善农村电网的网架结构,有效增强农网的供电能力,提高电能质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电力供应。目前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正在稳步推进,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做出了深入的研究。

2 农网改造升级概述

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审计的前提是首先要了解农村电网的结构、特点及其分类,然后才能选择合适的改造方法及准确地进行可行性分析。农村电网主要指电压等级在110kV及以下,为农村提供电力服务的农村地域的电网结构。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农网改造升级项目更注重社会效益。农村电网规划更多体现了社会效益和外部效益,使得农村用电负担减少、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为乡镇企业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有些社会效益可以用金钱衡量,比如农网改造能够减轻农民的负担,但是有些社会效益却不能简单用金钱衡量。农网改造能够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强农村经济提供支持,时间越长,农民受到的好处越多。但是目前来看,潜在的社会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需经过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

第二,农网改造升级项目一般以省为组织者,而县是实施单位。从全国来看,农村电网的改造升级能够有效增强内需的拉动,能够在宏观的经济上产生良好的效益。而在县的区域范围内,这个效益能够更明显地体现出来。

第三,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作为农村重要的基础建设,其既服务于生活,也服务于生产。农村电网不单纯为个别企业服务,而是为整个农村社会提供服务,包括了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农业排灌、农产品加工、乡镇企业用电等。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是社会公众利益及电力企业自身利益的结合,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需要将国民经济、社会效益、风险等因素考虑进来,以充分发挥社会资源配置,满足社会公众需求。

3 农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基础设施老化

经过近些年的农网建设,农村电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基本能够满足农村生活及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但是农村电网中依然存在较多老旧设备,运行年限超过15年的设备所占比例依然较高。这部分电力设施投运时间早,一方面导线截面积小,一方面老化情况严重,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很多农电事故都是电线老化断线造成的。同时,农村电网自动调压及无功优化功能不完善,许多线路供电半径短、线路损耗大、布局不合理,其经济运行水平及供电可靠性很低。

3.2 供电能力较低

改造前的农网主要是基于多年前用电水平而建设的,主要负责农村居民照明用电等,大容量的家电较少,负荷率较低。但如今农村用户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空调、电视机、冰箱等大容量家电被广泛使用;农村地区也出现了较多的工厂,大大增加了农村地区的用电需求,原来农网的供电能力相对与当前用电水平远远不够。

3.3 电网结构薄弱

农村电网结构抗风险能力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农村电网覆盖面积比较大,而高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分布相对缺乏,110kV线路联络比较薄弱,容易发生大面积停电。同时农村电网负荷特点为农业负荷比例加大,但负荷密度低,导致农网部分35kV、10kV线路长度过长,其带负荷能力不强,并且线损较大。以某地电网建设规模情况为例,见表1、表2。

3.4 管理水平落后

农村电网管理存在若干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对电网基础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的过程中,其技术手段落后,操作起来存在较多不规范的地方,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在电网规模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数据统计工作也将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采用当前的工作方式将无法满足工作需求。第二,在农网员工培训方面显得薄弱,人员技能水平也较低,对农网的科学管理存在一定不利影响。

4 农网改造问题原因分析

4.1 自然及社会环境复杂

农村电网的地形复杂,既有平原地区又有山区,在农网进行建设和维护时会造成较大的困难。而农村地区地域面积大,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其负荷分布及发展较为不均衡,导致农村电网建设不完善,部分基础建设以及维护工作难以到位。

4.2 农网建设具有较多阻力

虽然农村地区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当进行电力建设时常会遇到较大的困难以及阻力。比如在进行变电站选址以及电力通道建设时,会遇到较大的难度;由于部分农网地处山区,其地势险峻,能够用于农网建设的用地资源日益紧张,农电设施点多面广,变电站站址较难确定。在农网改造施工过程中,电力建设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较多,比如沿线村镇或群众为谋取利益,对电力施工进行阻扰,漫天要价,造成农网建设更多的困难。

4.3 农网建设资金不足

近年农网建设速度明显变快,对农网建设的资金需求也同步增加,而每年用于農网建设的资金相对较少。对于农网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通常由各县先自筹资本金再通过银行贷款解决,而国家给予一定的支持。但是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于部分不富裕县,在进行农网建设时将遇到一定的资金困难。存在农网建设资金短缺导致工程不能正常推进的情况。

5 农网建设几点经验

5.1 明确责任主体

在进行农网改造过程中,首先确定基建业主项目经理,将相关负责人在这个改造项目中的责任及义务明确下来,完善档案管理、物资管理、设计管理、造价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等多项业务。安排各负责人对基建项目各个环节的管理进行全程负责。做出责任矩阵,确定项目每个细节的责任归属是谁,以确保项目能够高效率地推进,尽早完成农网改造。

5.2 加强协调管理

农网改造项目涉及的人员及其他方面较多,比如施工人员素质、占用耕田、砍伐树木等情况,牵涉到各种赔偿,需要制定对应的方案。如果赔偿没有处理好,可能导致群众的意见很大,严重时可能会阻碍农网改造的正常施工。因此,在进行农网改造中,项目部要做好协调管理,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施工之前做好舆论宣传。让当地的群众清楚了解到进行农网升级对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为农村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其生活水平和城市相比将缩小差距,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当群众理解到施工将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后,他们会对农网改造给予支持。宣传的手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比如通过当地电视台、新闻广播、宣传栏等进行舆论宣传。特别是可以将其他农村地区在农网改造前的情况与农网改造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则可以清晰地向当地居民展示出农网升级的成果以及给他们生活将带来的便利。

第二,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沟通。沟通的对象包括当地政府、村委会以及当地群众,建立完善的沟通渠道。进场施工前一定要让当地政府、村委会以及当地群众知道施工的时间、地点、范围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对违反合同或赔偿条例的,由当地村民代表实施监督和举报;项目管理员对村民的意见进行汇总,针对意见对项目的施工进行改进,尽量减少对村民正常生活的影响,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保证。

第三,主动作为。施工管理人员要主动深入农村各家各户,一方面向群众介绍清楚项目的基本情况,一方面说明农网改造中可能會对农田、农作物造成的影响。这样让群众心中有数,能够得到谅解,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或纠纷。对于没有预计到的破坏农田等情况,则要及时与对应农户进行沟通,提前行动以获得谅解。

第四,做到合理赔偿。农田对于农民相当重要,农网改造过程中造成的农田专用或农作物破坏,必须与当地群众及时沟通,以及国家相关规定合理进行赔偿。对于对群众财产造成的预料不到的损失,要按照合同及时赔付,做好群众的安抚工作。对于超出设计的情况,则要对施工方案最佳优化,使得施工对群众造成的损失最小,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只有对群众损失进行合理赔偿,才能使得当地群众与农网改造施工配合,使施工顺利进行。

5.3 做好规划设计

农村电网改造之前,会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对于各项基建项目需要通过层层审批,原则上进行标准化建设,对于没有根据标准设计的项目,需要高一级权限审批。农网改造项目施工方案的最终确定,需要通过严格的现场调研,确定各地区的用电负荷,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方案,在做线路规划时,要选择最佳路径,按标准确定导线截面积,并使用绝缘导线,既降低线损又提高安全。合理规划配电台区,适当超前设计,优化配变容量,尽量满足10~20年内该地区的负荷增长需求。

5.4 加强工程各环节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做好工程各环节管控,实现安全施工。

第一,在农网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采购、施工、质量管理等环节重点关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对工程各环节做好管控。

第二,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安全施工流程,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危险明确出来,并做好防护措施。对于安全紧急情况做好预案,确定安全事故责任人。与施工方签订安全协议,做好安全宣传,强化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第三,做好档案管理。工程档案对于日后的维护检修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将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一起重视。根据工程档案管理规范,需要对工程资料的格式、内容进行规范,用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形式进行整理,将工程施工以及档案管理同步实施,以确保工程资料完整,包括项目的审批文、合同、设计图纸等。

第四,强化物资管理。要对物资现场领取、验收把好关。为了防止不因物资迟缓影响施工进度,要做好物资催交机制。让专人负责物资催交工作,与物资相关厂家及时沟通,实施掌握物资的生产、运输情况。对于供货迟缓的厂家,则要通过电话、现场监造等形式,以确保物资能够及时送到。

5.5 统一设备选型、施工工艺及管控标准

在同一个农网改造项目中,尽量减少设备种类,统一设备选型,能够在工程物资管理上更加简便,同时也降低了相关设备的备品备件储存数量,有利于后期的维护。统一施工工艺,便于制定统一的施工规范,能够充分利用对施工的质量提供保证。对于工程管理的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实施“闭环”管理。对违章。违规人员进行出发。按标准化进行设计、施工、管理、验收,使得项目管理更加规范。

结语

本文首先概述了农网改造升级的相关概念,从基础设施老化、供电能力较低、电网结构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等方面叙述了农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农网改造问题分析了原因,最后给出了农网建设中几点经验,如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协调管理、做好规划设计、加强工程各环节管理、统一设备选型、施工工艺及管控标准等措施。从文中可知,完善的项目管理和责任机制能够使项目顺利开展,与群众通畅的沟通机制能够避免施工中不必要的纠纷,加强工程各环节管理和工艺管理,能够加快施工速度并降低改造后的线损。综上所述,农网改造升级将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茂俊,张伟,杨秀芬.农村电网改造的经济效益分析[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02):67-70.

[2]冯见君.基于节能降耗的变电所供配电系统改造设计[J].电源技术应用,2006.

[3]DL/T 499-2001,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S].

[4]刘成祥,徐广平,康介伟.电网改造效益分析系统[J].农村电气化,2009(03):37-38.

[5]杨卫红,顾巧荣,黄韵璋.新时期配电网规划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J].电网技术,2006,30(增刊):588-590.

[6]范明天,张祖平,岳宗斌.配电网络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67-69.

[7]杨红磊,盛万兴,王金宇,等.基于模糊评价方法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效果分析[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5(02):55-60.

[8]赵果萍.浅谈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进度管理[J].价值工程,2014(16):92-92,93.

[9]杨荔.解析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造价预算及其控制[J].广东科技,2014(22):19-19,11.

[10]李竹崙.试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质量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2):147.

[11]翟璐璐.浅谈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管理[J].创新科技,2014(20):35-35.

猜你喜欢

资金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