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对话助力思维发展

2016-05-14孙莉

关键词:苏教版算式过程

孙莉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对话氛围,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优化对话的设计,引发课堂里的有效对话,从而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助力。

关键词:课堂对话;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93-1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主张:“教育是一个对话不断展开的过程,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对话氛围,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优化对话的设计,引发课堂里的有效对话,一定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精心设计问题,预算对话的尺度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时,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本质内涵理解、拓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外延的建构,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在以下三幅桃子图里分别表示出“三分之二”。

学生完成了第一个练习之后,我引导学生思考:“都表示出了三分之二吗?”“都表示三分之二,怎么每次涂色的桃子个数不一样?”学生在观察、分析、倾听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了“单位1的数量不同,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的就不同,其中的两份也就跟着不同”。然后我紧接着问“想象一下,如果我的单位1的桃子数继续变化,涂色的桃子数会怎样?但不管单位1怎么变,要表示三分之二,只要怎么办?”这时,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三分之二的本质意义“只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的两份,就是三分之二。”

同时,数学问题往往是在对话和交流的过程产生的,因为只有在对话中才会产生新的观点、新的问题,才可能促成新的意义或方法的创造。比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一课中,在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时,我在和学生交流探究结论时,逐步对学生提问:“你有什么新发现?你是怎样发现的?”这个问题隐形地引领学生不仅要说出自己的发现,而且要详细说出探究发现的方法、过程。“这个发现还可以怎么说?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这个问题则是在激发、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出自己对数学的理解,进一步丰富同伴的回答、疑问,真正达到同伴与同伴之间不同意见的交流与补充,从而更好地引发学生倾听他人的想法,来补充、完善他人的思考,真正做到一种思考推动另一种思考、一个智慧启迪另一个智慧。

二、巧妙利用错误,延展对话的深度

《数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手段、思维活动交互合作的总和,是师生行为和心灵对话的过程,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更是数学思维的锤炼和数学文化的再创造?要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解决学生“不会做”“错误率高”的问题,教师必须关注?研究?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师生心灵对话的具体细节?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混合运算》时,对于480-180+60这道题,很多学生都认为要先算加法180+60,再算减法480减去“180加60的和”。此时,我没有马上评价学生“这样子计算是错误的”,而是带着学生先复习了以前的学习经验,出示这样的题组:

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之间的联系;每一组的第二道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出示480-180+60这一道题,提问:根据刚才的几组算式,你觉得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出一道变式题80+60-20,让学生说清运算顺序。再提问:对于这种有加法也有减法的算式,到底要怎么算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经过独立思考、全班探讨,提炼出算法:像这种有加法也有减法的算式,应该根据算式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和机智,关注与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捕捉学生课堂中具有探索价值的错误资源,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对话中得到不断提升?

三、适时引领反思,累积对话的厚度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课堂教学契机,有效把握学生思维的关键“点”,适时引导反思,使学生在反思中成长,建构更完整的知识体系,获得数学能力的提升。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亿有多大》时,我共引导学生两次反思,第一次反思在研究完一亿粒大米的重量之后,学生感悟到:要研究大数目很困难,可以先研究小数目(100粒),再进行推算。第二次反思在小组共同研究、全班集体交流之后,学生感悟到:小数目的选取要根据研究事物的特点,进行巧妙选择,但都要方便于推算,有时1个、10个都可以。这里的两次反思,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成、累积“新经验”——怎样更好地研究一亿有多大。

在课堂的对话中,给学生自我反思的机会,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引发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深入的思考,总结得与失,从而帮助学生积累独立学习的经验,为学生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苏格拉底曾说,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所以,对话,是引导学生获得数学学习与发展的有效方式。教师要通过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对话设计,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范文贵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2]袁风珍.对话:“试卷讲评”的新尝试.小学科学·教师,2013(02).

猜你喜欢

苏教版算式过程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