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乌美术教育比鉴

2016-05-14张艳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8期
关键词:速写乌克兰考试

张艳

去年暑假,我有幸到乌克兰中央美院做短期学习。美院并不大,门口有小山坡、小树林,我们一进大门就看见支着画架的学生在写生模特;树林里、阳光下,油画模特,一小组一小组,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好壮观,我一下子被感动了。

西方艺术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仅基辅—个城市就有众多的博物馆。每逢周末,我们都在博物馆度过。这些博物馆,有的可以细细地逛一天,慢慢品析里面的名画,我们时常面对大师的作品感慨万分。基辅艺术院校的学生们,只要有学校证明,就可以进入博物馆去面对原作进行临摹,太幸福了!在这里,我们看到希施金、鲁本斯、凡爱克、韦拉斯凯茨的油画……大开眼界。

作为艺术高中(苏州六中)的造访者,我们抱着学习的态度在乌克兰参观了其中央美院附中。

该校从5年级到11年级共7个年级,学生从十一二岁到十八九岁,一共340多个学生。其教师有68名,包含20名文化教师。每个班人数很少,我们看到几个班正在上课,都只有六七个学生。校长是个很有亲和力的女士,她对我们非常热情,亲自带我们参观了全校。

让我们震惊的是学校学生的作业—_5年级就开始画水彩,每学期有2至3周的写生课,特别注重创作,画小稿,定构图,黑、白、灰效果;画速写,收集素材;从创作小色稿到成品,有很多低年级学生的作业就非常棒了,高年级的就更不用说了。整个学校给我们的感觉是朴实的、厚重的;学生的学习氛围是愉悦的、充实的;教师是亲切的、内敛的。

从乌克兰中央美院附中参观回来,我们感触颇深——他们的教学非常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性格,强调个性教育。课堂上提供给学生极大的自由创作和想象的空间,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素描、色彩,而是把学生的创作能力作为培养的最终目标。整个学校像个大家庭,提供了学生发展所需的艺术土壤。

在目前的中国,就考试而言,每年春节前后,高三的艺考生们,背着画板,提着画箱,东奔西走参加考试。为什么每年的考生这么多?有人戏言“高二还是普通人,高三就成了‘艺术家”。这样的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高考是这样,艺术中考呢?国内有一批艺术高中学校,如国美附中、央美附中。招生都是一次考试决胜负。要是复读再考就耽误了一年,考进去了也要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比同班其他学生年龄大,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消极影响。

乌克兰中央美院附中的招生模式其实很值得我们借鉴。学生参加专业和文化考试,只要达到学校专业和文化考试要求,都可以进入学校学习。这些考试每年每个年级都有一次,也就是说,他们招5-11年级7个年级的学生,学生就有六次考试机会,只要学生想考,只要他们仍然执著于艺术,今年考不上,来年还可以考高—个年级,当然考试难度也会增加,但是真正热爱艺术的学生,这一年里一定不会白白等待,他们会付出更多,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样的考试制度大大减少了学生一考定终身的压力。这样的升学制度,保证了美院的优秀生源,也保证了在校学生对艺术的热隋。

我们现在的高中艺术教育,培养的重点是技巧和塑造。学生多,画风相似,注重应试“省考”和“校考”,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创造。再看那些考上艺术高中或美院附中的学生,有些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实并不真正了解艺考,也不了解艺术高校的情况。诸如有哪些专业?自己喜欢的是哪些?他们都有很大的盲目性,考进来后有的被迫读三年,最后还是考不上理想学校;有些虽然考上了大学,但读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4年后转行者有之,这就是资源的浪费,时间的浪费啊。

更多的艺术学校,像我们这样的艺术高中,由于课时的限制、师资的限制、学校硬件的限制,不可能开出这么丰富的专业课程,只能局限于教师讲而做不到学生的体验。所以,仍然很大程度存在着学生盲目选专业的问题。

刚走进乌克兰中央美院附中,真像走进了—个艺术工作室聚集地。到处陈列着各种材料的艺术作品,有油画、水彩、编织、雕塑、陶艺、铁艺、建筑设计模型等,我们惊诧于这些作品的想象力,无法相信这些充满灵气的作品,出自初中到高中年龄段的学生之手。我们参观了陶艺工作室、铁艺工作室、服装工作室、牛皮编制工作室、油画工作室等,我们感觉不是在中学,而是在参观一个非常专业的艺术大学,工作室门类之多,设备之专业,教授之高明,恐怕不少国内大学都比之逊色。学生进校进行全面的专业体验,可以明确自己到底喜欢的是什么专业,从7年级开始,学生分专业进入工作室学习,基础课程穿插其中,其模式已经与我国高校专业的学习模式类似了。

从课程设置上看,乌克兰中央美院附中的专业课内容设置是循序渐进的,上面与美院的要求接轨,下面从最基础的“石膏几何”开始,夯实基础,踏踏实实;不管什么专业,创作都是他们每学期的年度总结,相当于考试成绩。他们平时的所有理论讲解、构图练习、写生练习、速写练习,往往就是为最后的创作做素材积累的。所以,他们更注重的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非掌握知识本身,而且这些知识不局限于绘画专业知识,而是综合知识的运用。

再回到国内,以我们学校为例,面向高中年龄段的学生,更注重的是绘画技能、观察方法等方面的训练,比如高一的素描课程内容就是石膏几何体写生、慢写生活中的物品、速写人物。要求掌握素描工具,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会运用构图、透视、比例结构、主次、明暗光影等方面的知识。到高三,素描课程内容是真人头像照片、默写、速写人物动态,要求头部结构准确,形象生动,人物动态自然合理,衣纹组织有疏密。可以看出,我们对高中阶段的学生专业方面,只局限在画像、画好对象,而对其创作能力没有提出明确要求。

可以看出,中乌之间在艺术课程设置和考试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而我们的高中艺术教育,目标是要与艺术高校接轨,更远一些,是要为学生走出高校、进^社会打好基础,而不只是眼前的考试或“为学习而艺术”。因此我想,如果我们能及时转变固有的一些教育理念,高中艺术教育或许会走出另一片新天地。

(编辑 巴千里)

猜你喜欢

速写乌克兰考试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青年速写·归》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风景速写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张自启速写
新摩登时代
省着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