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科技教育模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6-05-14庄伟炎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8期
关键词:科学科技艺术

庄伟炎

小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阶段和关键时期。如何在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陛、特长挖掘潜能,办出特色,是当前小学科技教育的—个重要课题。广东省深圳市龙城小学通过多年对小学科技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独特的大科技教育模式,受到了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一、大科技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大科技教育是科学与技术教育的总称,包括从科学探究,到知识形成,再到其应用成效产生的全过程的教育。小学科技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及综合素养。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在小学阶段,科技教育要以科学课程为依托,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课堂内外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在达到课标规定要求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基于这样的理解,龙城小学提出了自己的科技教育观点:以科学课程为基础,以“激励发展、享受成长”为宗旨,综合相关学科课程,充分利用场地设施,普及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其科技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普及性。普及性是指学校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具体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传播,即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二是体验性。通过科技节、科技周、主题环保日等相应的活动载体,给每个学生提供探究科技、体验科技的机会。这些活动形式确保每—个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科学,逐渐养成提出问题、质疑问题、辨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保持乐于探究、乐于尝试、善于创新的积极状态。

三是创造性。科学的意义一方面在于鼓励人们探索、发现、总结大自然奥秘,以更好地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创造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科学教育的本质是科学在教育过程中的展开,创新创造让科学教育充满了探险的魅力。

四是综合性。即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艺术教育)高度结合,科学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和过程。科学与人文是人类知识的两大体系,其出发点和归属点表明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最高境界层面是相通的,科技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同步推进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科技教育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1.大科技与人文教育的课程整合

龙城小学将艺术素养与科技素养视为学校—体发展的“两翼”,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同步推进。

—是科学与艺术教育的结合。龙城小学根据科学与艺术密切关联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活动,注重学科上的相互渗透,让学生参与体验,享受思维和作品双重成果。如充分让学生发挥创意,用废旧物品制作成创意作品;让学生开展纸雕创作、科幻绘画。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用艺术教育为每一个学生打开艺术创新的心灵之门。学校创办了五届管乐团,形成了创意艺术、漫画等六个重点艺术教育项目,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艺术的熏陶,从而获得艺术素养的提升。

二是科学与语文教育的结合。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科普类或与科学有关的文章,如《夹竹桃》、《螳螂捕蝉》、《爬山虎的脚》、《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等。从语文角度看,学习观察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些既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又是科学素养的培养要求;从科学教育的角度看,形成以问题为起点、以兴趣为动力、以探究体验为途径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写作上它们恰好是叙述的—种顺序。可见,语文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有助于细化教材内容,提高科学思维品质。

2.社团活动课程研发同步推进

国家课程规定三年级以上每周上两节科学课,这无法满足学生热爱科学的内在需求。于是学校每周增加两小时社团活动课程,针对拔尖学生每周增加3小时科技探究活动,在落实好国家课程基础上,研发校本课程,提高科学与艺术的教育层次。科学组教师根据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手等学习特点,编写了《动手做》、《观察与思考》等校本教材,推动了科技课程有序开展。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资源,邀请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各级科学教育专家,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并组织学生到各种科技机构去参观体验,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学校还精心安排‘科学盛宴”,韩国专家的风筝制作、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的人体科学等,都相继走进了龙城小学。在这种教育氛围下,学生的各种创意与发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学生的发明作品集、发明经历、小院士故事等特色教材也相继出炉。

3.大科技教育的科学馆助力

学校科技馆的建设理念是:挖掘所有建筑的潜力,突破建筑的限制,让学校每一个地方都充满科学教育的元素,弥漫艺术的浓郁氛围,让整所学校都变成科技馆,变成艺术馆,让学生每天都在科学馆与艺术馆中幸福快乐成长。整个学校按“1236N”模式设计,即一个(科学馆)、“两翼”、“三园”、六个(工作室)和N个(特色项目)。—个科学馆是指学校整体上就是一个科学馆;“两翼”是指课内上课与课外观察实践相结合;“三园”指生物园、创意园、发明专利园;六大工作室是指创意、创造、小发明、航模、机器人、综合实践活动;N个特色项目包括上述每个工作室内的若干个项目,如变废为宝项目、艺术作品项目等。

学校资金使用向科学教育倾斜,设立专项基金奖励科技创新;举办科普讲座、科技节、科普周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教师们集思广益,想了许多办法,把学校打造成了发明创新的“梦工厂”、“科技游乐园”。

学校科技馆突破空间的限制,开发利用集约式资源,建筑体内打造“一馆六室”,多层次开发,让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墙壁都散发出浓浓的创新气息,吸引学生去探究科学的奥秘;建筑体外,精心设计生物园、科普园。学校不断拓展空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置身于科学的殿堂,体验科学的神奇魅力,享受科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大科技教育根深叶茂结硕果

学校将发明创新教育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坚持开展校园科技节,每年都会收到学生的上千项发明创意。经过反复完善,一些创意变成了现实中的作品。如2010年获得全国“李四光少年儿童发明奖”金奖、2011年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华易同学的新型砖和多功能扳手。

学校提出“激励每—个人充分发展,追求顺应孩子天性,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激励学生做最优秀现代人”的办学理念,激活了整个学校的办学活力。学校在普及创新活动时,连续几年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的评选活动都捷报频传。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中超越,学校也通过活动展现了特色,在成长中创造了辉煌。

(责任编辑 杨晶晶)

猜你喜欢

科学科技艺术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纸的艺术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科技在线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