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成性资源在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2016-05-14何俊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信息技术

何俊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小学信息技术的学科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也在快速提升。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产生的机率逐渐提高。生成性资源,是临时性教学资源,能够被教师捕捉与应用的生成材料才会成为教育资源。重视生成性资源的价值,并将其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体系的构建十分有益。以生成性资源在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为主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示。

生成性资源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反思一、生成性资源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现状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应用并不普遍,许多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师没有关注生成性教学资源,或者没能成功捕捉到课堂中产生的教学资源。总体来看,生成性资源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不太普遍。

(1)教师不能有效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教学切入点或者教学知识,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前,教师都会对课堂内容与活动进行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严格按照自己设计的步骤实施。这样一来,教师就不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表达出的新内容,或者表现出的新想法、新的兴趣点。教师过于看重自己所设计的课堂内容与课堂结构,忽视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影响了生成性资源的捕捉。

(2)教师没有认可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生成性资源的创造者是学生,学生思维越活跃,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就越多。只有民主的教师,认可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并利用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在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意识不到或者故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让自己听不到学生的心声,考虑不到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与需求。非民主的课堂中,学生很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生成性资源无法产生。

(3)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有限。生成性资源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得以应用,并不是获取到生成性信息就可以,只有信息为教师所利用,且发挥出良好的效果,才能转变成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资源。如果教师不能在课堂中分辨哪些生成性信息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也不知道有什么样的方法将其转变成为有利于课堂发展的资源,就无法在课堂中应用生成性资源去改革教学活动。

二、生成性资源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引入生成性资源,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用生成性资源,需要注意几点问题:

第一,教师要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教师的个人职业素质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很大,做好备课工作,才能上好课。在落后教育模式的影响之下,教师会在备课时将课本中大部分内容转移到各个教学活动中去,以固定的模式向学生们传递信息技术知识。但这些固定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环节,并不能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特别关注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利用灵活的方式去展示信息技术知识,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

第二,教师要在课堂中正确分辨生成性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对生成性资源的价值进行判断,将其与个人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共同进行改良,才能促进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应用。教师与学生就课堂生成性资源进行互动,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以及课堂教学创新的切入点,才能使生成性资源发挥出原本的价值。教师要利用生成性资源去获取反馈信息,了解学生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促进教学资源的深入开发。

第三,教师要丰富生成性资源的应用方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生成性资源,教师需要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感受,让学生在生成性资源的支持下变得快乐起来、活跃起来,才能突出生成性教学资源的价值。对于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新想法,教师要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像在学习汉字录入知识时,教师本来安排学生独自练习,熟悉键盘,提高速度。但有学生提出用竞赛的方式学习,考虑到学生的意愿以及竞赛教学方式对教学活动效率的提高作用,教师可以予以采纳。而面对学生提出的新内容,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对新内容进行加工处理,让其以合理的方式出现在课堂中。

三、生成性资源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方法

(1)积极反思教学中的成功点,加强生成性资源利用。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次考验,但在考验的过程中,仍然会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课堂中生成的某些资源,会让教师更快地实现教学目标,让课堂教学的价值超出预期。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对这些课堂惊喜进行反思,并将有价值的部分记录下来,有利于未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反思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成功点,主要是反思教学目标如何通过课堂生成更快地达到,教学方法是如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结合在一起的,课堂中是如何快速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在反思中总结课堂教学成功点,有利于课堂生成性教学经验的积累。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画图技巧时,设置画图区的大小是最基本的操作。教师会利用多媒体或者计算机教学软件向学生展示,在展示后让学生利用模仿的方式去练习。这时,有小学生提出,“老师,我有一种更准确的方法去设置画图区大小。在菜单中选择属性,在属性中填入画图区宽度与高度的数值就可以了”。这样的课堂生成资源,给其它小学生提供了灵感,也让课堂内容变得丰富起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歧视学生的新想法,用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

(2)积极反思教学中的失误点,加强生成性资源利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之前,教师会针对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能否把握好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资源,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无论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师,依然会在教学活动中出现错误。失误,是在所难免的,积极面对失误,探究失误的原因,才能挽救局面。在每一次失败的教学后,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吃透了教学大纲标准,有没有准确利用教材,教学内容是否接受学生的水平与生活,教学方法有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潜心思考与创新。比如,在讲解有关于Word文档的使用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用Word文档去写日记。但一些教师过于关注日记的内容,忽视了Word文档使用技能的传授。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老师,你像语文老师一样在教我们写作文啊”这样的想法。这一想法无疑否定了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面对学生这样的评价,教师要及时进行反思。在课堂中及时调整教学思想,用日记内容去传授Word文档使用技巧。在课后,教师要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通过课堂中的失误,找到更高效的教学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成性资源的利用,需要教师的反思,更需要教师的及时反应。教师的教学智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对于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上。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是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技能与信息素养的主要阵地,关注学生的需求,考虑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才能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切实促进小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振英.捕捉生成释放精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科学,2013,(11):74.

[2]闫新宇.小学信息技术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4,(09):155.

[3]王海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构建及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23):214.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信息技术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