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规划 规范实施 多维发展

2016-05-14侯清琚冯淑英窦立涛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8期
关键词:博物院资源课程

侯清琚 冯淑英 窦立涛

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作为以校为本开发实施的国家课程,给了学校课程建设充足的发展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秉承“让生命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通过几年的探索和研究,坚持以学校文化为引领完成整体规划,以多项举措为支撑进行规范实施,以能力生根为目标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多维发展。

一、以学校文化为引领完成整体规划

第一,文化——引领课程高度。文化路一小在保持原有文化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对现有文化体系进行发展和提升,使学校文化更具时代感和统整性。在经历了学校内部的自我思辨和外请专家的系统论证后,构筑了以“乐享教育”为核心价值观的完整的学校文化体系。在学校文化引领下,规划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案,规范原来比较随意的活动内容,形成比较理性的且较为系统完整的开发框架。以“走进博物院”主题活动为例,学校依托省博物院活动基地,梯度规划了3-6年级《走进博物院》系列活动的内容。三年级围绕“走进博物院”进行参观学习,四年级围绕“探秘博物院”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五年级围绕“导游博物院”主题进行角色体验,六年级围绕“建言博物院”进行小课题研究。

第二,问道—确定课程的追求。学校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先后进行了教师、学生及家长系列问卷,名为“问道”,通过问道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上学期,学校针对全体家长和学生发放了《综合实践活动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涵盖活动主题的选择、对现有课程活动的兴趣、可以提供的辅导支持等诸多方面。经过对回收的三千多份问卷数据的科学考量,了解到教师、学生、家长的需求和学生在综合实践课程学习中的真实感受。在《问道》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思考和讨论,确定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取向——乐享。

第三,制度——常态推进的保障。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像数学、语文等课程一样成为常态,学校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包括课程的开发实施、师资的配备与工作量、课时的节数与保障、课堂教学的交流与评价、教师的培训与研讨、课程资源的整合提炼与分享等,用有效的制度推进课程常态实施。

二、以多项举措为支撑进行规范实施

科学的规划只有以规范的实施作为支撑,才能达到预定的课程目标。为此,学校采取了多项举措。

—是专职引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独立的国家课程,要求配备综合能力强的专职教师。学校采取“先培训后上岗”、“边实践边培训”等方式,选派多名学科骨干教师,先后到华东师大、北师大参加专项培训,也利用国家教育部、河南省和郑州市、区各级学科培训的机会使更多的学科教师接受专业的课程指导。通过培训,—批学科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他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课程的引领、设计、指导、研究作用,引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范实施。

二是全员实施。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进行,学校越来越认识到,课程的综合化已经成为今后课程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由此引发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前景新的思考——在更高层面整合课程。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在现阶段到未来,只是一个渡船。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落实在各学科教学中,以全员的力量来推动课程发展应该成为今后的方向。于是学校确定了以专职教师探路,全员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之路。

三是课题推动。通过课题研究来规范课程实施是我们不断提升课程质量的有效举措。我们引领教师关注日常教学中的问题,透析现象背后的实质,将问题上升为课题进行跟踪研究,做到“研在课前,探在课已思在课后”。

四是资源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而学校现有的场所和空间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为此,学校充分挖掘周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形成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库。课程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和地方资源,地方资源又包括物质、文化、人力、机构等方面。由学校的专职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收集、论证、甄选和利用。这些资源包括活动基地资源、辅导教师资源(即邀请高校教授、医生、民间艺人等担任兼职教师,辅导学生活动)、学科课程资源(即学校关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并逐步建立教师的教案库,学生的学案库以及课程资源库)。

三、以能力生根为目标实现多维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能力生根。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学校提出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发展的目标思路。

—是课程规划丰满了学校的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于学校历史、文化、生源及周边社区环境,它的开发与实施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的资源开发具有浓郁的学校特色,不仅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大量鲜活生动的课程资源,也在更大程度上折射出学校的课程文化,使学校的课程体系更加丰满。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已经融入学校“乐享课程体系”,在进行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提高了学校对课程的管理能力,实现了学校课程体系的丰富化、多元化。

二是课程实施助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高品质的课程实施依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采取的是一种立体的、开放的、非固定性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系列有效而富有针对性的研训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反思能力、学科整合能力、跨学科的教学合作等多元能力明显提升。

三是课程展示促进了学生的能力生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能力生根的过程。文化路一小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关注个性,提供机会,人人参与,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有力促进了学生的能力生根。在每年的“体验快乐,幸福共享”主题活动展示周上,学生成了主角,校园变成学生张扬个性、发展兴趣、绽放精彩的舞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示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体验快乐、分享成功的机会。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所经历的“整体规划、规范实施、多维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索之路,正是遵循了“让精彩成为自信理由,让共享成为互动方式,让快乐成为学习动力”的乐享教育信念,从学生本真需求出发,成就生命幸福,帮助每个学生展示精彩的自我。

(责任编辑 杨晶晶)

猜你喜欢

博物院资源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山西博物院推出“鸟尊”雪糕
春意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视觉
资源回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