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院校ESP口语课程改革初探
2016-05-14邓慧萍
邓慧萍
探讨了艺术院校ESP口语课程改革,把英语口语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从ESP口语课程的课程设计、多样化的口语课堂活动、口语第二课堂和口语评估方式四个方面进行思考与实践,同时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口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清晰又有逻辑性地进行口语产出。
ESP口语课程口语课堂活动口语第二课堂思维导图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成为重要的交流工具,大学英语教育也肩负了更为重要的使命。各大高校开始不断反思大学英语的真正用途,并结合国际国内英语教学的先进理念,把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把英语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联系起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音乐学院的学生参加跨文化艺术交流、国外演出、国际会议的机会越来越多,对学生音乐英语相关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音乐学院的英语口语课程,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需求,进行不断的改革。笔者所授课的音乐学院,在英语口语课程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
一、课程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英语教学已经从“基础性”向“综合性”“专业性”“交际性”过渡,传统的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普通用途英语)教学已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开始进入大学课堂并迅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作为EGP教学的延续和扩展,ESP的教学目标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在专业情境下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达到“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统一”的境界。艺术类院校以往的英语课程,大都属于基础英语。近年来,考虑社会当前的需求和艺术人才进行专业英语交流的需要,大多数的艺术类院校开始开设ESP课程,如笔者执教的音乐学院开始使用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艺术类大学英语》教材。由于学生运用专业英语的场合多为艺术交流、跨国演出等,学生专业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提高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因此本校增设了音乐类口语课程,如,教研室的教师们合作编写《音乐专业英语口语教程》,并运用于选修课的教学。此外,学校正在计划增设《跨文化口语课程》、《音乐剧口语课程》, 通过增设此类课程,让ESP成为EGP的补充,突出专业相关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为学生进行跨文化演出与交流奠定语言基础。
二、课堂活动多样化
音乐学院的学生有着英语兴趣不高、英语水平相对较低的特点,因此,秉承把每一位学生都吸引进入课堂的原则,口语课程组织形式除了如对话、讨论、辩论、小组合作学习之外,还要把英语口语练习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知之”逐渐进入“好之”“乐之”的学习状态。因此,在不断的实践中,笔者结合教材与学生的专业特点,探索了以下的英语课堂活动。
音乐剧演唱与表演。音乐学院学生对音乐剧非常喜爱,因此,课堂口语教学可以以经典音乐剧为范本,带学生欣赏音乐剧歌曲,如《音乐之声》《歌剧魅影》《窈窕淑女》等,并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段进行演唱或表演。在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于重点词汇、文化背景进行引导和讲解,学生在课下反复练习后,在课堂进行表演。学生的英语发音、唱功、对音乐剧的理解及情感的表达等,都会影响教师对其活动表现的评价。以歌唱或对白为口头表达形式音乐剧演唱与表演,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对学生的词汇、文化背景、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都有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音乐家生平展。笔者为了鼓励学生把音乐与英语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音乐相关词汇的掌握,在所教授班级开展音乐家生平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具体实施为:全班同学分为四组,每组负责一位音乐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制作完成音乐家生平展,并每月一次,小组轮流在课堂内汇报,以图文并茂的PPT形式呈现,同时小组成员每人负责一部分,用英语面向全班同学做出讲解。
音乐家、音乐作品竞猜活动。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采取分组竞猜或者每位同学作为个体参与竞猜。笔者在所授课班级,通常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对于音乐家或音乐作品进行资料收集之后口头描述,另一组根据背景知识提示猜出音乐家姓名或者作品名称。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音乐家的资料,在竞猜活动中作为竞猜题,考验对方组同学。竞猜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收集音乐家、音乐作品的资料,促使学生用英语整理和复习音乐家、音乐作品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英语口头表达和听力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一举多得。
音乐词汇大赛。组织音乐词汇大赛是检验学生对所学习的音乐词汇掌握效果的途径之一。音乐专业英语口语的表达,离不开音乐词汇的积累,因此,为了鼓励学生对常用的音乐词汇进行学习与复习,本人于每学期末在所教授的班级举行形式各异的词汇比赛,通常采取自然班级为单位组织活动。比赛的内容有分组词汇抢答、词汇拼写、词汇找朋友、词汇迷宫、口头话题补充(必须涵盖所提供词汇)等。比赛的最为重要的是准备的过程,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地学习课本中的、教师课外补充的以及学生自己课外阅读时候记录的音乐专业词汇,因此,词汇大赛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效果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情景剧。情景剧是情景教学法的一个具体实践形式,活动模拟音乐学院学生英语使用场景,如音乐会、会议交流、跨文化交际活动等,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的排练与表演。活动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音乐专业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紧迫性,同时通过情景剧来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交流技能。
以上为笔者在音乐英语口语教学中所组织的课堂活动,活动的形式、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即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组织丰富的、有针对性的、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口语第二课堂
口语第二课堂,主要是以丰富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口语实践,本人在组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时,注重以下几个要点:(1)口语实践活动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开口说英语;(2)口语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与热情,在实践的同时提升语言水平和能力;(3)教师需要不断跟进活动、鼓励学生。(4)口语实践要有良好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的反馈,肯定学生的成果与进步。
音乐学院的英语口语第二课堂有多种实践形式,例如微电影制作、中外音乐节、电影趣配音等。微电影制作,通常根据教学内容及拓展知识,让全班同学选择一个主题,以英语为语言,共同参与表演制作成微电影。中外音乐节,组织中国学生与留学生一起,走近中国的民族声乐和民族器乐,欣赏民族音乐,进行交流、互动。电影趣配音,要求学生从欣赏电影过的英文电影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利用电影趣配音软件进行配音,作品在微信群发送给教师,同时以口头的形式用英语对电影内容做一分钟简单介绍。总结来说,第二课堂活动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专业,内容兼具趣味性、专业性、丰富性的特点,以促进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四、思维导图在口语课程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利用可视的结构,将思想图像化,将思维逻辑化。音乐学院学生感性思维占主导,逻辑性不强,在进行英语话题讨论时,通常很发散。因此,思维导图的利用,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清晰地、有逻辑性地组织语言。
同样,思维导图也可以用在学生口语话题的训练当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利用思维导图的习惯,避免在口语话题讲述中常犯的语句堆砌、逻辑混乱的毛病,培养学生有条理、有逻辑性地完成口语话题任务。
五、口语课程评估
英语口语课程的评估包括形成性评估和期末的TEP(Test of English Proficiency大学英语应用能力测试)口语测试,两者各占总评成绩50%。
形成性评估的运用,即通过对学生参加各项课堂活动的表现、英语第二课堂的实践与作品进行评分,以此督促学生对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估包括互评(peer assessment)、教师评价、小组内互评、组间评价等评估形式。
期末口语测试采取TEP口语测试的形式。我校自2014年加入了北京市TEP项目,旨在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我校英语教师根据TEP口语测试标准样卷,结合学生的专业,精心编纂完成了音乐专业相关的TEP口试题库,其内容的独特性,彰显了音乐学院的特点。TEP口语测试的形式为面试,每两位同学一组,口试时间大约为10分钟,题型分为三部分:日常对话、描述图片和话题陈述。口试的考官都经过TEP口语测试考官培训,有统一的评分标准,从交际效果、内容和组织、语音语调、语法和词汇4个部分进行评分。TEP口语测试比以往测试形式更加客观、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英语口语和交际能力。
六、结语
音乐学院的英语教学要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同时要促进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为学生的专业与未来的发展服务,因此,口语课程的改革刻不容缓。笔者所任教的音乐学院正在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实践,在课程设计方面,开设了ESP课程;通过丰富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组织教学,辅以第二课堂的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在口语教学中,加入思维导图的运用,帮助学生清晰、有条理、有逻辑地组织语言;并通过形成性评估与TEP口语测试相结合,更加系统、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水平,同时通过评估促进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艺术院校的英语口语课程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育者们需要不断努力,使英语口语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彩红.大学英语教学中ESP模式实施的可行性及路径分析[J].吉林技术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6,(05):48-50.
[2]徐亚萍.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2016,(04):100-102.
本文系2014年北京市重点委托三位一体教改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4-LH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