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美术教育
2016-05-14魏永红
魏永红
美术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门艺术,是高中生全面发展、陶冶情操不可或缺的一门教育。从开展美术教育的必要性,高中美术教学预计达到的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的认识方面,简要探讨高中美术教育并加以总结。
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审美能力一、开展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1.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需丰富情感与之平衡。情感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以视知觉为中心提升学生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2.文化传承,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美术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人文性传递人类思想、情感、观念的一门艺术。现代社会已经进入视觉文化时代,图像表征已成为全球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方式,高中美术课程可以通过其视觉直观性、理解性进行多方式的交流,共享、传承祖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优质文化资源。
3.感知世界,提升形象思维能力。高中鉴赏教学是学会运用审美的眼睛去感知世界、观察世界,学会运用感官去感受形、色、材质、构图等造型要素带给我们的心灵体会。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作品,从而给思维提供充足养分有利于学生的感知能力的发展。
4.发挥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找不到个性相同的两位同学,每一位学生都是单个不同个体,都有自身特有的人格魅力,我们要发掘其深层潜力,发挥其创造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高中美术欣赏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价值观,对其今后的人身发展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教学方法的认识
我们知道由于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不同,高中学生需要发展不同的美术能力。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以下五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1)美术鉴赏;(2)绘画·雕塑;(3)设计·工艺;(4)书法·篆刻;(5)现代媒体艺术。这五个模块有不同的教学特色和教学方法,但其中的教学方法及目的却是相通的。现将美术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注重教与学的结合。在充分结合《美术课程标准》基础上,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例如,在《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程中,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如新年、端午节、元宵节等千百年的传统节日来收集资料,通过对比讨论发现特点,既激发了兴趣也增强实践性,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
2.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及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例如,讲解《中外园林艺术》这一课程时,学生对“借景”一词不理解,可以随机在讲解什么是“借景”,同时结合地理上相关知识,借用了大量的图片给同学们讲解了中国园林方面的知识;讲解《中国民居》课程时结合各地气候特征谈谈对中国民居的认识,更好的促进与其他学科的横向结合是今后要探索的课题。
3.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规律,进行直观展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悟和认知,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4.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在美术教学中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的活动。如在教学中环境设置中于悠扬转即粗放乐曲声中展示映照墨色偶然充斥的一泓水,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联想到了什么,是徐志摩的诗歌还是徐悲鸿的《奔马》还是迈克尔.杰克逊奔放的舞姿,思考、讨论、对话中感知音乐、舞蹈、诗歌、绘画带来的艺术语言形象,理解其特点,并让学生自由创作,发挥其内在潜力并增强其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发展。
高中美术教学不是单的纯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的培养,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的发挥,是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的发扬。简而言之,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美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美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在美术教育中不断反思与总结,与众共勉。
参考文献:
[1]让高中教育成为蓝天下每一个学生的教育[J].四川教育,2010.
[2]郭友就.中职实用型美术人才培养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3]卫凯.新课改下教师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0.
[4]朱琳.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D].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