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2016-05-14牙韩胜
牙韩胜
在新课改中,提倡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仅仅是起到引导和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在这一教学理念下,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实践性学习、活跃思维性学习、自主学习研究相结合方式的学习能力。结合现阶段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深入地分析了应该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新课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一、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1.实验教学的匮乏
在物理课堂的实验课程教学中,这样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课堂上,老师始终是占据主体地位的角色,不管是任何实验的讲解,或者是课程理念的讲解。都是老师在上面做,学生在下面,各种知识的教授,都是咀嚼式的。现在应试考试的理念更是怂恿了老师的这一行为,为了赶教学的进度,老师不得不将本应该进行实验的课程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缩减,增加的只是老师的书本知识的传授,实验课的次数越来越少。再就是条件比较艰苦的学校,根本没有足够的实验设备,更谈不上会有实验的经费在做支持,老师迫于无奈,只能用简易的实验道具来完成课堂演示,然而由于仪器的匮乏,实验现象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能加深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理解和记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只能无奈将实验内容的过程、现象、结果进行简单的描述,让学生死记硬背下来,不至于考试的时候无所适从。以上的两种现象,一种是有实验的条件,不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积极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探究的能力,另一种是没有实验的条件,无奈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这两种现象导致的直接的结果就是抹杀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的学习产生厌学的心理。
2.初中物理实验课缺乏创新
很多教师为了方面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实验的过程中,往往是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给出的实验步骤的条条框框,或者是自己亲自演示一遍,以免在实验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因为教师心中已经有了一种定型的思维模式:实验结果就是死的,只要学生能够得到实验理论中所出现的现象,这就是达到了目的。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按部就班的跟着老师的实验演示来做,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创新,在试验中发现问题的机会和能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性。
二、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1.增加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物理课程的学习,以及实验课程的应用,是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师可以根据适当的教学方法,将实验的现象趣味化,与学生共同来探讨物理实验中的一些现象,生动形象的去描绘,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记忆和掌握。例如,“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实验,一开始进行实验的时候,学生会感到非常的好奇,一个小球为什们能在老师的不同的操作之下,一会上浮,一会儿悬浮,一会儿又下沉了呢,带着疑问,学生就会不断的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这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是水有问题,也可能感觉是老师往水里加了某种神奇的东西,细心观察的同学会看出老师准备的小球才是真正有问题的。接下来,老师会带着同学们的种种疑问,给大家揭露谜底。从而引出这节课的学习的主要内容:重力和浮力的关系,上浮时是重力小于浮力;悬浮时是重力等于浮力;下沉时重力大于浮力。这样既能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这种趣味性的实验氛围之中加深了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理解以及实验结果的记忆,一举两得。
2.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
在很多中学,由于实验器材的数量有限,不能让学生都参与到具体的实验操作中来,老师只能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设备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老师在讲台上进行实验操作时,前排的同学可能听的比较清楚,也能够看清老师的每一项实验步骤,包括最后的实验现象,但是中间的同学甚至是后排的同学可能只能听见声音,实验现象和步骤观察的肯定不明显。缺乏实验的具体的操作,这样不但阻碍了学生的积极动手的能力,严重的耽误了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理解和操作。因此,针对于这种现象,学校应该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积极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验器材设备充足的条件下,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完成的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加强对于实验步骤的理解,和实验结果的记忆。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呢?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去动手做实验,爱上动手做实验呢?首先,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想动手的意向。在实验之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实验结果提出不同的实验设想,在这个时候,学生肯定是各抒己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时他们就会坚信自己的实验设想是对的,然而这个实验设想只有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去实验才能得出结论,所以这就不难启发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根据课本上的一些原理性的概念设计实验步骤。提高他们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初中物理课本中的“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老师先用国王的“王冠”这个故事,引出阿基米德所要进行的实验,从而老师会让学生进行各种设想,学生便会带着自己的设想去完成自己的实验,进而获得自己的实验结论。
首先准备实验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在具体的实验器材的实施之下,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实验步骤发现其中的规律: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步骤得到了相应的结论,最后由老师点评得到的结论是否是正确的,在实验的具体操作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实验结果和步骤一一进行点评,实验结论有偏差的同学,老师会相应的指点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原因是什么具体的环境中才能缩小实验的误差。在老师的指点下,学生可以带着老师的建议去重新进行实验的操作,得到预期的是实验结果。这种激励式的研究方法能够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理解。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演示实验效果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教学,可以将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集于一身,为学生塑造一个趣味性十足的学习氛围,在一个可以以假乱真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实验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认可程度,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物理课堂知识的接受能力。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最大的特征就是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影像画面,加深学生的记忆能力。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现阶段,为了提高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模式的适当的调整,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验课程相结合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加上实验进行进一步的巩固,这要比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过段时间进行实验效果要好的多,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当堂学习的知识进行当堂巩固,使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使学生对书本实验上的仪器进行准确的认识,一般的物理课堂教学,教师只是生搬硬套的将课本上的知识咀嚼式的传授给学生。包括在课本上的实验道具,学生只能以看图的形式进行简单的了解,并不能进行及时的实地操控。理论课的教授与实验课的教授之间是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距的,这期间,很多学过的知识会产生遗忘效应,再进行实验的时候,学生不会轻车熟路,不利于知识的及时掌握。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倡导这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满足学生在课堂上的好奇心理。边学习边动手,边动脑,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六、结合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程改革后,对于课程的学习,教学模式方面变得更为开放,学校积极地鼓励学生走出教室,更多地进行自然环境中的物理现象的探索,学习的场所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室,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场所。在课外的实验活动中,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仅仅起到引导和解答疑问的作用,课堂成为了学生自由发挥自己见解的舞台。进行课外实验的好处就是能够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新的发现和探索,从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数不胜数,我们常常会不经意的就忽视了它的存在,如果倡导学生用心的去观察和探索,一定会有所收获。一开始,学生一下子可能会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入手去观察,这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观察方向去学习和探索,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于生活,让学生可以观察到在实验室中观察不到的现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趣味性的学习方法,水变成水蒸气、天冷了水会结冰、灯泡用久了里面会有一层紫色等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是随处可见的,只就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教师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将物理中的理论知识进行透彻的讲解,引导学生课下进行自由探索,积极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鼓励学生“实验室外做实验,生活中学物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还能让学生进行趣味性的物理学习,增加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自由发挥的平台。
七、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教师应当积极的适应当今物理课程改革的脚步,创新物理教学的模式,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学习物理知识,自主地进行物理实验探究。进行实验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趣味性的物理学习,打破以往的枯燥的物理实验模式,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实验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明春.浅谈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展开创新教学[J].中学时代,2013,(06).
[2]王启增.浅谈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J].科学大众,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