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
2016-05-14尚春昕
尚春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审美方面也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美术作为文化表达的重要手段,如今已经逐渐进入到视觉文化发展时期,因此,在培养初中学生美术技能方面,已经不仅仅要求培养学生审美观与动手能力,更强调提高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这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教师不断研究与探索。
初中美术视觉识读能力培养策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基础教育模式发生了重要改变,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不仅仅强调主修课程的学习,对于其他素质学科也逐渐重视,初中美术作为现阶段初中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日常教学上,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这对提升初中学生审美能力有重要意义。
一、视觉识读能力概述
在我国,视觉识读能力主要引述著名美术教育家王大根的观点,在概念界定上,他将视觉识读能力分解为三个能力进行阐述,分别为视觉感受能力、视觉审美能力、视觉解读能力。其中视觉感受能力为现行条件,这和文字识别能力有点类似,主要是要求人们能够像平常说话一样对视觉对象所引发的基本情感进行准确的判断;视觉审美能力是基于视觉感受能力的基础上,结合视觉感受的情感,从形式上逐渐过渡到内容上的审美判断,能够明确视觉对象符合还是不符合审美标准;视觉解读能力建立在以上两种能力的基础上,这一能力更加注重对视觉对象内在判断与更深层次含义的挖掘。由此可以发现,要真正提高初中学生视觉识读能力,必须提高学生视觉感受、视觉审美、视觉解读三个方面的能力。
二、视觉感受能力的培养
初中美术鉴赏课程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大量的图像资料,基本上是世界各名师大家的经典作品,当然也有大众喜欢的通俗作品,这些图像资料为学生视觉感受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素材。首先,经典作品是历史遗留的宝贵财富,能够培养学生的视觉形象感受能力,而大众化通俗作品则更体现现实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受;其次,经典作品的年代往往相隔比较久远,并且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念与评价标准亦不一样,充分利用这些作品,能够使学生多层次的感受不同的文化;第三,在新课改背景下,美术鉴赏更注重学生的自我体会与表达能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感受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视觉感受能力。因此,在这一环节的培养上,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鉴赏课来提升学生视觉感受能力。
三、视觉审美能力的培养
初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是新课改重点实施对象,在教学模式上,初中教育已经逐渐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转向更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素质教育阶段,因此,在传统教育上认为的辅修课程也逐渐成为素质培养的关键。初中美术作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在新课程下明确指出了其现实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从现代初中课程教材设计上能看出初中美术与小学美术的巨大差异,这为提升学生美术能力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审美能力作为美术能力的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学生的审美习惯与审美组成,这样才能组织美术教学,具体做法是用一幅存在多层次含义的经典画作,让学生进行赏析,通过学生对画作的具体理解将学生审美能力划分为几个层次,在具体教学中,针对不同理解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并设立不同层次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根据完整的教学方案,能够确保学生整体审美能力在初中美术学习后有所提升,获得对审美对象的不同理解。
四、视觉解读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培养学生视觉解读能力中,必须结合历史进行教学。初中美术中的经典画作或者艺术作品都对应着相应的历史,创作者将历史赋予到创作中,使艺术品有了灵魂,因此,赏析作品不单单要求学生分析其创作手法,更要重视对作品深入的剖析,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比如,最初的石窟壁画中的狩猎信息传递的是中世纪的美术文化以及宗教信仰,文艺复兴时期画作传递的是人文思想等,每一个时期的创作者都利用画作来反应当时的社会背景与社会思想,所以,教师在具体赏析课程时要具体讲解创作者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背景,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由此可见,对学生视觉解读能力的培养不单单停留在对审美对象本身的感受与审美上,更要重视审美对象所处的社会背景、历史、民族、文化、创作者心理等诸多方面,所以在初中美术教学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使用所学的各科知识,从视觉形象方面更加深入的理解审美对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对视觉形象的充分解读。
参考文献:
[1]刘玲.探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15,(11).
[2]姚伟彬.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J].学周刊,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