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前教学情境创设理实一体化教材的开发与编写
2016-05-14杨道才
杨道才
摘 要:本文从准确把握学前教育中教学情境创设工作过程、合理提炼工作任务和理实一体化教材开发思路三个方面,对理实一体化教材的开发与编写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教材名称、编写主体、教材内容、教材逻辑结构四个角度,对学前教学情境创设理实一体化教材的开发与编写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学情境创设 理实一体化教材 开发与编写
2011年教育部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在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模块中,明确建议开设“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程。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专业课程,其课程内容十分丰富,而且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课程。
然而,现在大多数技工院校在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却把它定位为专业理论课,对其“应用性”认识不够,有些院校依然使用高等院校教师编写的教材。这类教材要么侧重于学术理论,要么理论联系实践不紧密,导致教师不能有效开展一体化教学。故此,开展学前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配套教材的编写工作刻不容缓。
一、学前教学情境创设教材名称的界定
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被列为一门独立课程之前,它只是幼儿教育学或美术课程的一个部分。幼儿园教育环境被定义为幼儿园必须具备的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第26条规定,幼儿园应当将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提供丰富的玩具、操作材料和幼儿读物,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愿望。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能动性等特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只是片面强调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往往只注重环境的间接体验、被动感知和机械认知的教育作用。
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教学十分重视教学过程的情境化。当前,“教学情境创设”是基础教育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有,诱发性原则,即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互动性、开放性原则,要充分调动儿童的参与性,让师生相互启发,诱导,达到融为一体、和谐共振的境界;接近性原则和生活性原则,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尽量使情境真实或接近真实,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所感所想和所见所闻,解决生活中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把“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程名称变更为“学前教学情境创设”更为科学合理,真正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要求,突出《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幼儿园教师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力”作为重要的专业能力。《3—6岁幼儿与发展指南》中也着重提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可以看出,已将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上升到与日常教学活动平等的地位,成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适时地提出用“学前教学情境创设”代替“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是基于以下四点考虑:第一,用“情”字,使幼儿园物质环境赋予感情,变成“会说话”的教育资源;第二,用“情”字,突显与儿童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构建的。”第三,用“情”字,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情境之中。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第四,用“情”字,是为了突出情境的教育功能,强调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另外,当前关于学前教育的各类文件都同时注重0—3岁的婴幼儿早期教育,为了保证课程的完整性,所以用“学前”代替“幼儿园”。
二、理实一体化教材开发思路
教材是课程理念的物化,理实一体化教材是一体化课程开发的产物。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用实践性问题作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点,进行课程目标、门类、结构及内容的开发,是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有效模式。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应按照工作过程中知识与任务的关系来开发《学前教学情境创设》理实一体化教材。将学生所学课程内容与学前教育工作者职业情境中的工作任务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技术知识的完整性。
理实一体化教材开发需要遵循的两个基本原理:第一,以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第二,以典型产品或服务引领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突出学习内容的任务化,来引领学前教育原理、幼儿认知心理、班级管理、师幼关系、家庭与社区教育等专业知识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在学前教育典型工作过程提炼中,确定了一门课程《学前教学情境创设》,根据《学前教学情境创设》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确定了教材的结构与内容。
三、学前教学情境创设理实一体化教材的编写
理实一体化教材观是职业教育课程观、学习观、教学观三观的统一。理实一体化教材开发要遵循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应采用项目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开展教学,彻底改变传统的系统知识教学法。
1.理实一体化教材的编写主体
为了追求其学科性和影响力,现行教材大多由学前教育领域专家主编,虽然参编者也出现很多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操作技能的一线学前教育工作者,但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由于恐怕其理论高度不够而信心不足,话语权有限,课程开发主体的二元化,造成整个教材结构上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效衔接。故此,要想编写好理实一体化教材,需要一大批双师素质的教师主导,消化吸收学前教育领域专家的前沿理论研究成果,在课程开发专家的指导下,融入职业资格标准,编写出能充分体现“教、学、做、赛、考”为一体的教材来。
2.理实一体化教材内容
在技工院校的一体化教学中,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专业能力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依据该能力目标要求,我们引进项目教学法,提取了学前教学情境创设的典型工作任务,再根据这些工作任务确定一体化课程学习任务为,多媒体教学情境创设、玩教具设计与制作、蒙台梭利和感统教具操作、五大领域教学情境创设、班级氛围营造、主题墙饰创设、功能室(厅)教学情境创设、生活空间情境创设、室外教育情境创设、家庭和社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根据上述学习任务确定理实一体化教材内容。
3.理实一体化教材的逻辑结构
技工院校的一体化教材内容结构设计,要按照任务完成的逻辑结构和能力形成心理逻辑展开,同时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去建构理论知识。在《学前教学情境创设》教材结构编排中,每一单元的开始不是给学生介绍导论性知识,而是描述工作任务,通过描述情境创设具体工作任务,使学生把意识聚焦于工作任务,以此为契机,将学生导向工作体系。同时,教材并没用忽视理论知识,而是从学习动机激发的角度强化理论知识,打破线性教学思维,运用网状教学思维,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适时地切入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学前教育原理、幼儿认知与心理、学前教师职业理念,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学前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班级管理、师幼关系、幼小衔接、家庭与社区教育、领域教育与活动指导和绘画、手工、设计等情境创设的造型艺术知识等,同时融入幼儿教师资格和保育员考试的相关应知部分理论知识。再者,根据荷兰学者佛蒙特的学习风格理论分析得出,技工院校学生学习风格的年级差异,从一年级到二年级是由学习复制、浅层加工和外部调节向知识构建、深层加工和内部调节发展的过程,而到了三年级又开始有些倒退到学习复制、浅层加工和外部调节和外部动机。依据这一能力形成心理逻辑,我们在教材结构上采用“两阶段五阶梯”的螺旋递升发展的模式。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宜实施5年制高级班学制,分中级与高级两段式培养,《学前教学情境创设》教学计划贯穿5年,由浅入深,学生按照先复制后构建再创设的学习路径展开能力的养成。
四、小结
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幼儿教师培养的传统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针对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在幼儿园职前教师的专业能力中的地位日显重要的情况下,我们在多年组织教学过程中,认为应该适时地进行创新,提出“学前教学情境创设”的概念,并加以课程开发,突破传统教材模式,编写校本教材,以期抛砖引玉,带动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沈建洲.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5]李木杰.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