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培养小学生的交往能力

2016-05-14杜鸿雁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圈子里死党同龄

杜鸿雁

一个人一旦脱离了社会群体,失去了社会交往,就会产生孤独感和恐惧感,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破坏。与人交往也是孩子的重要能力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事业成功源于30%的才能和70%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让孩子学会交往,培养合作精神和适应能力尤为重要。

人际交往学习生活集体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互动、沟通、交流的过程,通过人际交往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人格成熟。小学高年级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儿童学会人际交往、适应学习生活、融入集体生活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和人际关系一方面能促使孩子们心情舒畅、身心愉悦,培养乐观豁达的品格,另一方面在当前乃至今后的生活中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对将来走向社会的交往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大的好处。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学会与人正确交往呢?

一是以妥协换快乐。在当今,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可以说大多数的孩子个性都很突出,如果没有群育过程,他们不会和谐相处,大多数孩子可能也不太懂得如何与人快乐交往,融洽相处。因此说,想让孩子有朋友,有快乐,作为家长就必须教会他妥协。

有这样一个小男孩,爸爸是个领导,管教比较严格,他学习成绩非常好,尤其是时事要闻方面的知识比同龄人的孩子要知道得多。但他和同龄的孩子相处格格不入,他也看不起其他同龄孩子,大部分同龄孩子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所以他感到很孤独。在一个训练营里,指导老师发现他这些情况后,有针对性提醒他,问他想要快乐吗?想要朋友吗?想和小伙伴融洽相处吗?当然,他特别想要快乐!然后老师就有意引领他和小伙伴“妥协”,放下架子,教他发现别人的长处,每天都提醒他。同时也做其他小伙伴的工作,让大家接纳他,发现他的长处。到后来几天,这个孩子不但有了朋友,还变得活跃起来,每天都和老师汇报:老师,我今天又妥协了一次……我又妥协了两次……后来他的家长和指导老师反映说,儿子回来后变化太大了,不但开朗了许多,而且也有朋友了,以前在学校,同学没有愿意和他交往的。现在他还能把同学邀请到家里来玩,一起写作业,一起做游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因为他懂得了妥协,学会了妥协,妥协了就换来了快乐。

另外,作为家长一定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在家庭的交往过程中,无论是夫妻,还是父子、母子,该妥协时一定要妥协,不能霸道,强权。这样相互有一定妥协,不但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就是最好的教孩子妥协的交往方法。任何人包括家长在内,都有犯错的时候,如果家长和孩子产生冲突了,是家长的错,那么家长一定承认,是孩子的错,孩子就承担责任。在亲子交往中,为了亲子关系的融洽,在某些非原则问题上,家长可以故意妥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有意无意的明白了妥协的作用和好处。

当然,也不能无原则的妥协,不管是孩子间还是亲子间,只要是正确的交往,适当妥协是智慧,但如果是违背原则的事情,甚至是社会道德或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即使关系再好也不能妥协。

二是正确选择交往对象。很多家长往往在这方面有误区,比如有的家长经常这样告诉孩子:“你以后一定要和班上的那些好孩子在一起玩,不要和那些坏孩子在一起玩。”大多数妈妈所谓的好孩子就是指的学习好的孩子。不允许孩子交往学习不好的孩子,可孩子呢,多数不愿意交往学习好的孩子。孩子交朋友的目的是寻找快乐。所以他交什么样的朋友,取决于他的感觉,他感觉和谁交往快乐他就和谁交往。而且十二三岁的孩子即使是家长眼中的“坏”,也“坏”不到哪去,所以作为家长没必要把孩子控制的那么严格。如果按照某些家长的逻辑,必须让孩子交往比自己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孩子自己首先就觉得不舒服,甚至没有自信。另外,学习最好的那个孩子又该和谁交朋友呢?按照家长的逻辑他不就是没有交往对象了吗?再比如,如果孩子考试是前十名,如果只能交往比他成绩好的,那后面的岂不是都不能成为朋友了?这样岂不是把孩子的朋友圈子控制的太狭小了。其次多数学习好的孩子把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他不会玩,也不幽默,那些爱玩的孩子,玩的地方也多,玩的方式方法也多,对小伙伴们有吸引力,所以孩子一般情况下是愿意和这样的孩子交往的,因为能找到快乐。我们的建议是适度,如果不是品质特别恶劣的没必要去干涉,让孩子自己做主,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心去选择。

三是引导孩子交两个以上的朋友圈子。多建不同关系的“朋友圈”,比如说,和同学有一个朋友圈子,和亲戚家的孩子们中合得来的同龄小伙伴建一个圈子,和左邻右舍或者附近小区里的小朋友们再建一个圈子……总之要保证两个以上为好,而且最好这几个圈子里的小朋友们不要相互交集。为什么呢?朋友圈子多了,回旋余地大,如果只是一个圈子,一旦在这个圈子里发生了不愉快,和某个朋友有了矛盾或摩擦,在这个圈子里找不到快乐了,不能或不想在这个圈子里玩了,这时孩子就会变得很孤独,因为他没有其他别的圈子可去。圈子多,我可以从这个圈子退出来,还有那个圈子,不孤独。孩子在退出来的那个圈子里的不愉快没人知道,有利于保护自尊心。

四是不交死党。这里所谓的死党就是对某一个朋友过于依恋,过于投入,把自己完全连接在别人身上,离开这个朋友就没着没落。这样对孩子自身很不好。

举个例子说,两个孩子是死党,其中一个比较大的孩子准备干坏事,小一些的孩子认为这个事不好,不能去帮他,这个较大的孩子就会威胁这个小孩子,你不给我放哨,我以后就不和你玩了。小一点的孩子为了他们的“友谊”就会顺从屈服,这样当然就给他自己带来痛苦甚至犯错了。事实上,我们成年人在某种程度也是如此,朋友圈子多,不交死党,就显得灵活,不孤独。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质疑,这和所谓的诚实、忠诚是不是有矛盾,朋友之间相处就应该以心换心,全力以赴,肝胆相照,凡事有度,有规则。所以,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讲清这些道理,交往是需要能力的,需要用心也需要原则。

五是教会孩子和异性交往。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临近青春期,如果在这一关键期能让孩子学会与异性交往,对异性能有一些了解,解除他对异性的神秘感,那么到了青春期就能规避所谓的早恋。

在这个时期家长要教会孩子与异性交往。爸爸负责教孩子和男性交往,妈妈负责教孩子和女性交往。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还小,到了青春期再教不可以吗?那就晚了,现在教那就是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到那个时候他对你的引导就听不进去了,开始逆反了,你说东他故意说西了。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在这个时期家长和孩子一定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具体地说和异性父母要有适当的身体接触,经常的拥抱,家长们应该都能做到吧!比如,女孩子面对一些男孩子时,她就会想,这些男孩子怎么能比得上爸爸呢,爸爸多魁梧啊,在爸爸身边多安全啊!如果家长不能做到这些,孩子又有这样的需求和好奇,那他只好到外边去寻找。但是到了青春期,家长们对孩子的影响又会大打折扣,也就是说又错过了最佳教育引领时期,所以这个时期很关键很重要。

学会交往,需要敞开心扉,真诚的与人交流,并在相互接受与倾诉中学会平等参与。在和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中,我们要教育孩子学会主动融入,在倾诉和参与中陶冶情操,改变自己的自私和嫉妒,学会宽容和接纳他人。真诚、坦率是培养交往之花的沃土。如果每一个孩子在生活中给内心多开点窗口,少筑点围墙,对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坦荡些,那么他们就会成为别人愿意接近的人。

猜你喜欢

圈子里死党同龄
你在哪个圈子里生活
死党
死党之情
拆[外二首]
我走进人群
Let's play!一起玩吧!
我的『古怪』死党
不同龄段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血压与尿杏仁酸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死党换鞋记
对我国男女不同龄退休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