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音像资料的管理与数字化建设探析

2016-05-14张美林

魅力中国 2016年8期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著作权公共图书馆

张美林

摘 要:文章根据河北省图书馆音像资料的管理和服务现状,结合音像资料的特点,就目前河北省图书馆在音像资料的服务模式和数字化平台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加以思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音像资料 数字化建设 著作权

中图分类号:G255.73

音像资料又称视听资料。是通过电、光、磁等各种技术手段记录原始声音和图像信息,并借助相应设备进行视听的一种信息载体,主要包括录音带、录像带、唱片、光盘或存储在其他物理介质上的多种格式文件。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蓬勃发展,音像资料的优势更加明显。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载体,音像资料构成了图书馆的重要馆藏资源。河北省图书馆作为省会最大的图书资料流动中心,现有的馆藏音像资料达6000余种,由于读者需求量的猛增,传统的开架外借服务方式已经影响到了读者对音像资料的使用。河北省图书馆在音像资料的管理和服务中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笔者将通过河北省图书馆在馆藏音像资料工作中探索一种更高效的服务模式,从而提高馆藏音像资料的利用率。

一、河北省图书馆音像资料的使用分析

1.多媒体光盘的采购和入藏情况

音像资料的采访包括缴送、外购及赠送等方式,现有馆藏多媒体光盘6000余种,其中文化、教育、影视、纪录片类有3250余种,占比54%,科学技术类的有1510种,占25%,经济、生活、医药卫生类的850余种,占14%,其余的军事、政治和法律类有390种,占7%。在光盘资源的采购上,着重考虑一下几点要素:(1)注重读者需求;(2)光盘的收藏价值;(3)光盘内容的权威性及荣誉度。力求为读者建立一个有价值、有特色、最需要的多媒体资源库,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读者需求。

2.多媒体光盘的管理方式

河北省图书馆配备一个音像库房,对采集到库的音像资料首先一一核对清点入库,然后进行加工、编目、验收、贴码、上架,使之转化为流通状态。向读者提供服务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取传统借阅式的服务方式,二是将馆藏音像资料数字化,储存在服务器中,可供读者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图书馆网站上进行视频点播。

3.音像资料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音像资料的使用和共享都是采用光盘库、光盘塔或光盘镜像服务器来解决,目前他们都不能很好地支持多用户在线并发访问。使用光盘库和光盘塔,必须通过CD_ROM驱动器来完成,使得数据的传输速度大为降低,且光盘是一种极易磨损的介质,多次频繁使用甚至灰尘的影响都会磨损并损毁光盘。而光盘镜像服务器虽然极大地改善了光盘网络共享的性能,但有太多用户同时访问时,服务器因负担过重而导致读取缓慢,增加服务器也相应地增加了成本。

二、音像资料的数字化加工和建立多媒体音像资源库

音像资料的数字化加工

河北省图书馆对馆内收藏的合法出版的数字作品进行数字化,提供给馆内电子阅览室进行在线浏览和观看。就是对音像资料如光盘等根据需要进行格式的转换,转换成WAVE格式、RMVB格式、AVI格式,进行存储。

1.多媒体音像资源库的建设

我们的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平台可将馆藏音像资料数字化,并进行网络发布,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集成使用。先由工作人员根据《新版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和《MAKC21数目数据格式使用手册》对音像数据进行编目和著录,再把转换完格式的音像数据上传到服务器中,形成虚拟的光盘镜像文件,最后在馆域内网发布服务,并不定期进行更新。在多媒体光盘资源库建成之后,到馆读者可以在馆内的任何一台电脑上查询和使用音像资源。管理员也根据资源的利用情况和读者的反馈,增删、更新、完善相关的条目,以适应读者的动态需求。

2.音像资料数字化建设中面临的著作权问题。

图书馆为读者在电子阅览室及图书馆网站中提供了点播的服务功能,是否要事先取得该音像资料版权人的许可?是否违反了著作权法?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和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作品的,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可不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本馆馆舍内服务对象提供本馆收藏的合法出版的数字作品和依法为陈列和保存版本的需要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不向其支付报酬,但不得直接或间接获得经济利益。”图书馆将音像资料数字化,改变的是作品的载体,并没有改变其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因此可以不经过版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其付费。图书馆作为一个非盈利性质的公益服务机构,在本馆内,对到馆读者提供服务,属于法律规定的“合理使用”的范畴。

三、数字图书馆发展方向

数字图书馆不同于图书馆实体:它对应于各种公共信息管理与传播的现实社会活动,表现为种种新型信息资源组织和信息传播服务。它借鉴图书馆的资源组织模式、借助计算机网络通讯等高新技术,以普遍存取人类知识为目标,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类和精准检索手段,有效地进行信息整序,使人们获取信息消费不受空间限制,很大程度上也不受时间限制。作为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数字图书馆不但包含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还融合了其他信息资源的一些功能,提供综合的公共信息访问服务。可以这样说,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公共信息中心和枢纽。

数字图书馆就是以数字形式贮存和处理信息的图书馆,是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合二为一的信息服务系统。它针对有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和规范加工,不再是传统图书馆以纸介质或其他非数字介质为存储载体。它利用现代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将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通过互联网上网服务,供用户随时随地地查询,使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能够方便地利用大量的、分散在不同处贮存处的信息。只要在有网络存在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地查询资料、获取信息。通俗的说,数字图书馆是互联网上的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图书馆。

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的音像资料服务手段应当多样化,提高音像资料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管理人员既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有需要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音像资料管理的出发点是尽量满足读者需求,目前,我们对音像资料的管理大多停留在光盘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发布阶段,而后续的维护和更新很少,因而我们力求能够搭建一个便捷高效的多媒体音像平台,使之成为馆藏资源的有效补充,在此方面,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安洲 邵燕.《国家图书馆建立多媒体光盘资源库的尝试》〔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2):126-128

[2]胡大琴.《公共图书馆音像资料的管理和服务探讨》〔J〕. 河北科技图苑2010.5:44-45,51.

[3]李军锋.《音像资料管理与服务模式探析——以深圳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0:159-161.

[4]巩黎娟.《图书馆光盘管理系统的著作权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1:71-72.

猜你喜欢

数字化建设著作权公共图书馆
高职院校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
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发展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数字出版的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美味也有“著作权”
外语语言实验室数字化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