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文明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分析与研究

2016-05-14尹艳

魅力中国 2016年8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途径思想政治教育

尹艳

摘 要:高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一批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并且还负责培养能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应通过各类完善的途径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这是推动社会生态文明发展的前提。

关键词:生态文明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资源、环境问题日渐突出。面临恶劣的生态环境,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意识。高校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对高校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学生成才成长,而且还有效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生态文明建设人才的重任。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

1.1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

对于社会公众来说,他们希望生活在一个平等互助、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和谐社会实际上就等同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协调的关系。而要想保证这些关系时刻协调,人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人在整个社会中占据主体地位,拥有科学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水准直接关乎到社会的和谐性。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则决定了一个国家是否能持续健康发展。所以高校应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核心内容,传授学生处理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技巧,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不破坏自然法则,在尊重他人的同时还要保护自然。总之,将培养高校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及生态环保意识作为主要内容。

1.2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提升

当前,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困扰着我们。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打击,而且还成为了现阶段最突出的不稳定因素。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和谐小康社会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性要求。由于我国很长一段时间来,对生态道德意识及生态文明观的忽视,导致高校学生缺乏生态文明方面的知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其中,生态文明教育占据首要位置,强调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积极性,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将生态文明观贯彻落实到实处,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应对他们的价值观进行重建,结合自身需求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活中注重净化环境、减少资源利用率,将保护地球作为一辈子的己任。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凸显的部分,也是其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而做出的积极回应,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从而发挥该项教育的影响力,有针对性地、高效地运行。

2.基于生态文明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2.1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推行处方式教学

实践教学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了解学生的特性,同时尽最大努力实现各类学生的需求。所谓处方式教育,指的是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制定能够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教育方法,从而保障每位学生都能全面健康发展。通常情况下,在特殊教育中经常会用到处方式教育。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还要充分考虑社会实际需求,唯有如此,方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

每位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与个性,比如成长环境不同、身体体质不同等。所以除了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外,还必须从学生的个性特征角度出发,指出并及时处理学生发展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科学引导学生向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

要想发挥处方式教育的功能作用,就必须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构建一套完善的思想政治素质评价体系。该体系涉及了自我评价,还有同学、老师、家长给予的中肯评价。评价的内容涉及了学生的个性特征、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由评价者们分析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且学生还应参与其中。

处方式教育与高校学生的生活应密切相连,并非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某一阶段的教学手段。此外,处方式教育还应处理好学生的心理、人际交往等问题。

2.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了成熟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动性得到大幅提升,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素质的自主性建构提供了帮助。现代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实现十分看重,以功利为中心,忽视了理论信念,想要改变当前的现状,具有多样化的理想。而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社会上形成了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思想,致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潜移默化中产生了多种价值取向。在这些变化因素的影响下,高校学生逐步形成了独立自主、勇于尝试、善于思考等特点。此外,随着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也一定程度上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伴随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人们将此作为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重要平台,学生可完全按自身需求,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并且还可利用该平台与人沟通交流,分析各类观点。

高校思想政治素质的自主性建构过程中,要始终将学生作为主体部分,相关教育者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学校、家庭、社会公众应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目标。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基于生态文明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有条不紊发展,有助于平衡思想政治教育与自然社会。根据生态文明的明确规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路及指导方针加以改善,针对生态规律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理念,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作用,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培养高校学生的生态意识,推动高校学生健康成长,塑造完善的生态人格,从而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刘桂荣,朱文静.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生态建设[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陶小模,秦佩.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09期.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途径思想政治教育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