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士坚守中学课堂的心路历程

2016-05-14杨大忠

师道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博士中学

杨大忠

随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硕士研究生进入中学任教已是屡见不鲜,而博士研究生走上中学课堂的苗头也日趋明显。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博士进入中学,自身学识会不会退化?能否给中学带来新气象?这些问题的答案,见仁见智。作为一个自2010年就进入中学,今后还将一如既往坚守中学课堂的全日制博士,由笔者通过自己这几年在中学的酸甜苦辣来回答以上问题,似乎更具典型性与“权威性”。

一、端正心态,以饱满的热情迎接中学课堂

如果能顺利进入大学任教,博士还会选择中学吗?绝大多数人都会对此持否定态度。这也的确是实情。要说博士进入中学任教的原因,不外有两点:一是留高校任教无望,不得不进入中学;二是想留在大城市,但大城市高校的门槛太高,无法进入,只能靠进入中学实现留在大城市的梦想。一句话,博士进中学,往往都是被动的,是无奈之下的选择。笔者当年到中学任教,也正是以上因素使然。

2010年5月,笔者在母校安徽大学顺利拿到了历史文献学的博士学位,前途似乎一片光明,因为当时博士的就业形势还远不像今天这样严峻。硕士博士六年,我都是在合肥这座美丽的城市度过的。博士毕业,留在合肥是我的第一选择。结果,在合肥逗留了太多时间,工作还是没有着落。此时已经错过了就业的黄金时间,要想进大学,就只能去西部的高校了,可我又不想去那里。万般无奈之下,我只能带着妻儿来到向我伸出橄榄枝的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这所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

当时浙江省的中学里有几个博士呢?蔡伟教授给拙著《语文深度解读论》所作序言是这样说的:“据我所知,当时整个浙江省进入中学的博士不会超过三人,都在杭州市的重点中学,并且后来都先后脱离了中学岗位。”现在看来,如果把浙江省中学里的博士看作一个群体的话,我可谓不折不扣的元老了。

我的到来在桐乡这座县级市引起了一阵轰动。博士进中学,这可是当地人从来都没有想到过的事情。于是,电视台来采访,报刊杂志来采访,着实热闹了一阵子。表面上看,这是无比风光的事情,但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人家对你“敬若神明”,你在教学上拿不出成绩怎么办?

这种精神上的压力还是次要的,更大的痛苦还在于中学的工作节奏与大学完全不同。大学的教学环境非常宽松,中学却是争分夺秒。早上6:20,就是住校生起床的时候,作为班主任,我也要跟着起床,因为要陪同学生一起晨练;即便不是班主任,如果在7:20之前还没有来到学校,就吃不到免费早餐了(供应免费早餐,其实就是让教师尽早上班)。之后就是一天紧张的备课、教学、批改作业、发放作业和布置作业。晚上学生晚自修也要教师值班,每周值班两次,值班时间从18:40至21:30,中间休息15分钟。值班内容就是教师坐在讲台上,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这可是我之前从没有想到的事情,如果之前知道晚自修教师还得坐班的话,我或许就不会来到中学了。

但是,既然进了这个圈子,就要按照这个圈子的规则办事,任何人都没有例外的特权。适应中学生活是无比痛苦的,这种阵痛甚至要持续一个学期。那段时间,我的头发掉得非常厉害,这是内心感到无比苦恼所致。人是受周边环境影响的,身边的同事都心态平和地接受这种生活,我当然也能接受。于是,在经历了整整一个学期既繁忙又琐碎的教学生活后,我总算站稳了课堂,开始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生活。

但随之出现了第二个问题:教学效果与教学成绩的比较。中学才不管你是不是博士,关键还是要看你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之下,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就是每次考试之后及格率与优秀率的比较。在读硕士之前,我曾在老家安徽的一所初中任教九年,教学成绩一直不错;但来到浙江的高中后,我才发现以前的教学方式在这里完全得不到认可,甚至还遭到学生的抵制。例如自修课,之前在家乡如果教师——尤其是主课教师——主动去占用的话,是会受到校长表扬的,因为这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心;但在浙江这边,自修课是属于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教师绝对不能将其作为本学科的补充课,否则学生会给校长写信。一旦校长约谈喝咖啡,就意味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了。此外,像教学内容的紧凑化、课堂互动的双向性、试卷编写的精细化,都是我之前很少关注的问题。

入乡随俗,不仅体现在对异地生活的适应上,还体现在工作方式的转变上。于是,主动走向别的教师的课堂,专心致志地听课、学习、磨课,直至主动开设公开课,成为我工作的一部分。吸收他人之长,辅以自身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之前的苦恼彷徨不见了,我进入了顺利的教学轨道。在课堂上,我激情飞扬,指点江山;学生则聚精会神,神采奕奕,师生互动气氛热烈,往往觉得40分钟的语文课堂过于短暂。这正是我需要的课堂啊!随之而来的就是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旦学生认可了你的课堂,崇拜老师的学识,他们的考试成绩怎么可能差呢?

站稳课堂,是博士进入中学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课堂站稳了,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取得双方共赢的效果:博士以饱满的热情拥抱课堂,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参与课堂。

二、转变方向,以精湛的教学科研获得同行认可

中学引进博士,不外有两个原因:一是试图通过博士提高本校的科研能力;二是想借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不错,一个学校引进了博士,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面闪亮的招牌。就拿笔者来说,进入中学已经六年了,但时至今日,桐乡所属的嘉兴大市五县二区的中学里,全日制博士仍旧只有笔者一人。笔者在嘉兴大市享受的可是“大熊猫待遇”,因为我代表了本校的形象,一说到博士,大家就会想到桐乡市高级中学。但问题是,中学引进了博士,就一定能够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吗?全日制博士进入中学,他们的学术科研优势能不能显示出来?恕我直言,我对此是持悲观态度的。合肥的一所重点中学,曾在2012年一下子引进了三位博士,笔者的一位学弟也在其中。三年过去了,成效似乎并不明显,只有一位博士在核心期刊发表了两篇论文,其他的两位则默默无闻。江西省最早进入中学的一位博士(和笔者同年进入中学),这几年发表的文章,也全然不见核心期刊。江苏无锡某所中学的一位博士也是如此。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博士进了中学后就丧失了做学问的能力?

中学里的博士有两种,除了像笔者一样的全日制博士,更多的则是本校将科研能力较强的硕士重新送进高校深造出来的在职博士。撇开学术科研不论,单就教学科研而言,哪一类博士的能力更强?显然是在职博士。因为在职博士已经在中学待了较长时间,在教学科研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学校之所以送他们攻读博士,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据我所知,江苏省某初级中学里的一位在职博士,竟然获得了双博士学位,时至今日,已经发表了50多篇核心期刊;宁波某重点中学的一位在职博士,发表的核心期刊数量也相当可观。与之相比,初进中学的全日制博士,一开始在思想认识上就可能存在问题,即过于看重学术科研,轻视教学科研,认为教学科研只是雕虫小技,与学术科研不可同日而语。正是存在这种看法,许多进入中学的博士往往不能及时改弦易辙,时间久了,不仅教学科研能力没有提升,原先的学术能力也逐渐退化。

就个人而言,我虽然大学阶段读的是中文系,并且当初任教的也是中学语文,但硕士与博士阶段读的是历史,研究方向是历史文献学。进入中学后,鉴于学校历史教师的富余,校长让我重新教语文,并且希望我能够开设一门古典文学的选修课。这下好了,绕了一个大圈,由历史重新转到中文来了。干一行就得爱一行,于是,在教授语文课的同时,我又拿起了古典名著,研究方向重新确定为文本深度解读与对《水浒传》的研究。

我一直坚定地认为,进入中学的博士,教学科研与学术科研都不能丧失,否则博士之“博”与“专”又能体现在哪里?如果仅仅将博士头衔作为敲开重点中学的敲门砖,进入中学后则“泯然众人”,成为单纯意义上的教书匠,就难免愧对博士头衔,未免太可悲了。

鉴于以上想法,这六年中,我始终不敢懈怠,一直笔耕不辍,由最先在《名作欣赏》发表第一篇文章发端,一发而不可收。就学术科研而言,拙著《水浒论议》(42万字,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版)获得嘉兴市第十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施耐庵驳议》(42万字)完稿后获得浙江省社科联2016年出版资金部分资助;大量文章发表于《明清小说研究》《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文学与文化》等各类核心与省级学术期刊。此外,《明清小说散论》也积累至25万余字。就教学科研而言,《四大名著赏析》获得浙江省首批精品选修课程;通过具体事例阐述文本深度解读方法论的《语文深度解读论》(29万字)2015年11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我还先后在《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各类核心类教学期刊发表了大量关于文本深度解读的论文,语文类的核心期刊几乎被我发了个遍。

教学科研与学术科研齐头并进,使我获得了同事与教学同仁的认可,他们都一致认为一个真正的博士就应该在教学科研和学术科研上有所担当,有所建树。进入中学的博士如果学术科研与教学科研双双废失,就会成为邯郸学步的新注脚。这是很不应该的。

三、扬帆起航,谱写教学科研新篇章

以精湛的科研能力与丰富的科研成果为依托,生活给了我太多:浙江水浒研究会邀请我担任了组织的常务理事,2015年春天我还受邀参加了在山东泰安举办的国际水浒研讨会,提交的关于《水浒传》主题论述的论文受到许多与会专家的好评;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邀请我担任了他们的客座教授,给大学生主讲《<水浒传>研究》和《<儒林外史>人物论》;2015年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也邀请我担任了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专家兼硕士生实习指导教师。这六年内,笔者在全国教学同仁面前开设国家级层面公开课两次,深获好评。在江苏、浙江、内蒙古等地举办各类讲座近二十场。由于科研能力突出,2013年我顺利评上了中学高级教师,并且担任了单位的教科室副主任——感谢我的中学岁月给了我所得的这一切。

有朋友问我:“你这么些年专心致志地搞教学与科研,累不累?在科研上花费如此多的精力,是不是想评特级教师与正高?”我只能笑笑,不予置辩。朋友未必能明白,其实我搞科研,并不带有功利性与目的性,我所做的这一切,主要是出于对课堂教学与科研的热爱。对学问的执着似乎已经完全浸入了我的血液;无法想象,如果失去了科研,我的生活会变得怎么样,还会如此充实和丰富吗?如果搞科研的目的仅仅是为评特级教师打基础,这未免也太可怜了。丧失了生活乐趣的科研,不是自找麻烦吗?

扪心自问,我自感没有愧对“博士”这顶帽子。如果说我这几年的成果还没有达到一个博士应有的标准的话,我还会继续提升自己。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与大学相比,中学应试教育的痕迹非常明显,课堂教学与考试成绩才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所。在这种背景下,可能有人会将中学里博士科研优势的丧失归结为缺少时间与科研氛围不够浓厚,但在笔者看来,这些理由真的很可笑,很荒唐,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有没有搞科研的主观动机。真金不怕火炼,鱼目必现原形,顶着博士的大帽子进中学,本就是外人深感诧异的事情,假以时日,如果博士的光环褪色太快,丧失了科研优势,这样的博士是绝对不会得到众人认可的。

道路就在前方,未来的世界充满诱惑与迷惘。我这个已在中学里奋斗了六年的博士将再次扬帆起航,迎接未知世界的召唤。我不知道前方等待我的是什么,但我深信那里必将有着响彻云霄的天籁之音,只是因为我热爱课堂,热爱学生,热爱教研。真心希望我的中学经历能够给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中学课堂的博士们一些有益启示,使他们不至于失落与迷茫。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市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博士中学
森博士作战室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中小学教师为什么不热衷科研
平博士密码
博士蚊
小学教师胜任力及其提升策略研究
论职校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Q博士课堂